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启志专利>正文

一种基础内钢筋骨架承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413885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9: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内钢筋骨架承重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础内钢筋骨架承重结构。其包括结构本体,结构本体包括用于捆扎在内钢筋骨架处的捆扎环;结构本体还包括第一承重杆和第二承重杆,第一承重杆用于安装在捆扎环与钢筋抵靠的边角处;第二承重杆的一端与第一承重杆的中部定位连接,另一端用于绑扎在钢筋处。具体说明地,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结构本体在使用时,能够通过第一承重杆和第二承重杆与捆扎环之间的连接,以对于内钢筋骨架的各个边角形成辅助支撑。通过第一承重杆、第二承重杆以及捆扎环相互之间所形成的多个三角支撑,从而能够对于内钢筋骨架边角处的承重情况起到辅助提升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内钢筋骨架承重,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础内钢筋骨架承重结构


技术介绍

1、如今,建设工程、水利工程、市政工程等领域的基建建设发展迅速。在各类工程建筑中,为了使建筑更加坚固,通常需要修建承重柱;承重柱内通常使用到大量的钢筋作为内骨架,以形成承重支撑。

2、由于承重柱需要承受很大的重力,现有的内钢筋骨架为了提高承重能力,通常采用在钢筋内骨架内部,再焊接框架以辅助承重,使用不便且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础内钢筋骨架承重结构,其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某种或某些缺陷。

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基础内钢筋骨架承重结构,其包括结构本体,结构本体包括用于捆扎在内钢筋骨架处的捆扎环;结构本体还包括第一承重杆和第二承重杆,第一承重杆用于安装在捆扎环与钢筋抵靠的边角处;第二承重杆的一端与第一承重杆的中部定位连接,另一端用于绑扎在钢筋处。

3、具体说明地,本专利技术中的结构本体在使用时,能够通过第一承重杆和第二承重杆与捆扎环之间的连接,以对于内钢筋骨架的各个边角形成辅助支撑。通过第一承重杆、第二承重杆以及捆扎环相互之间所形成的多个三角支撑,从而能够对于内钢筋骨架边角处的承重能力起到辅助提升的作用。

4、作为优选,第一承重杆两端和捆扎环的连接位置形成第一支点和第二支点;第二承重杆处用于绑扎在钢筋处的端部形成有第三支点,第二承重杆和第一承重杆的连接处形成第四支点,捆扎环用于与钢筋抵靠的边角处形成第五支点。

5、具体说明地,本专利技术中的结构本体在连接完成后,能够形成上述五个支点,相互的支点之间能够形成多个三角支撑,以提升内钢筋骨架的结构稳定性,进而确保内钢筋骨架具有较佳的承重能力。

6、作为优选,第一支点、第二支点和第五支点形成三角支撑。

7、作为优选,第一支点、第二支点和第三支点形成三角支撑。

8、作为优选,第三支点、第四支点和第五支点形成三角支撑。

9、作为优选,相邻的第一承重杆之间还连接有第三承重杆,第三承重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承重杆之间定位连接。

10、作为优选,第三承重杆的两端均设有第三绑扎环,第三绑扎环用于将第三承重杆的端部绑扎固定在第一承重杆处。

11、具体说明地,本专利技术中的结构本体还能够通过第三承重杆将相邻的第一承重杆相连接,从而使得钢筋内骨架各个边角间能够形成一个协同承重的关系,以提高整个钢筋内骨架的共同承重能力。此外,第三承重杆将相邻的第一承重杆相连接后,第一承重杆、第二承重杆和第三承重杆也能够大致形成一个框架,以起到辅助保护内钢筋骨架的作用。

12、作为优选,第一承重杆的两端均设有第一绑扎环,第一绑扎环用于将第一承重杆的端部绑扎固定在捆扎环处。

13、作为优选,第二承重杆远离第一承重杆的一端设有第二绑扎环,第二绑扎环用于绑扎固定在钢筋处。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础内钢筋骨架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结构本体(100),结构本体(100)包括用于捆扎在内钢筋骨架处的捆扎环(110);结构本体(100)还包括第一承重杆(120)和第二承重杆(130),第一承重杆(120)用于安装在捆扎环(110)与钢筋抵靠的边角处;第二承重杆(130)的一端与第一承重杆(120)的中部定位连接,另一端用于绑扎在钢筋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础内钢筋骨架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承重杆(120)两端和捆扎环(110)的连接位置形成第一支点(210)和第二支点(220);第二承重杆(130)处用于绑扎在钢筋处的端部形成有第三支点(230),第二承重杆(130)和第一承重杆(120)的连接处形成第四支点(240),捆扎环(110)用于与钢筋抵靠的边角处形成第五支点(25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础内钢筋骨架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支点(210)、第二支点(220)和第五支点(250)形成三角支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础内钢筋骨架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支点(210)、第二支点(220)和第三支点(230)形成三角支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础内钢筋骨架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三支点(230)、第四支点(240)和第五支点(250)形成三角支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础内钢筋骨架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第一承重杆(120)之间还连接有第三承重杆(140),第三承重杆(14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承重杆(120)之间定位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础内钢筋骨架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三承重杆(140)的两端均设有第三绑扎环(150),第三绑扎环(150)用于将第三承重杆(140)的端部绑扎固定在第一承重杆(120)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础内钢筋骨架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承重杆(120)的两端均设有第一绑扎环(160),第一绑扎环(160)用于将第一承重杆(120)的端部绑扎固定在捆扎环(110)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基础内钢筋骨架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承重杆(130)远离第一承重杆(120)的一端设有第二绑扎环(170),第二绑扎环(170)用于绑扎固定在钢筋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础内钢筋骨架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结构本体(100),结构本体(100)包括用于捆扎在内钢筋骨架处的捆扎环(110);结构本体(100)还包括第一承重杆(120)和第二承重杆(130),第一承重杆(120)用于安装在捆扎环(110)与钢筋抵靠的边角处;第二承重杆(130)的一端与第一承重杆(120)的中部定位连接,另一端用于绑扎在钢筋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础内钢筋骨架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承重杆(120)两端和捆扎环(110)的连接位置形成第一支点(210)和第二支点(220);第二承重杆(130)处用于绑扎在钢筋处的端部形成有第三支点(230),第二承重杆(130)和第一承重杆(120)的连接处形成第四支点(240),捆扎环(110)用于与钢筋抵靠的边角处形成第五支点(25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础内钢筋骨架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支点(210)、第二支点(220)和第五支点(250)形成三角支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础内钢筋骨架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支点(210)、第二支点(220)和第三支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启志罗昆李现宾张博新叶春义金超海郭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张启志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