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缆外表面自动化清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40873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9: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线缆外表面自动化清洁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线缆清理技术领域,包括径向清理机构、轴向清理机构、夹持机构、辅助机构;径向清理机构包括:中心圈、齿圈、卡环、毛刷、步进电机、短轴、垫片;所述的齿圈上设有凹槽,凹槽与中心圈上的滑槽对应滑动连接,齿圈上设有短轴,短轴插进卡环上对应的圆孔内,垫片卡在短轴上,并且与卡环的外侧面相接触,从而将卡环卡紧;毛刷均匀的插在卡环内圈的小孔内;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使用时,能够将设备迅速的安装在电缆上,并且配合清洗剂,对电缆进行径向转动清理以及轴向转动清理,使各个方向都能清理到位,从而使电缆上的污渍清理的更加干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线缆清理,特别涉及一种线缆外表面自动化清洁装置


技术介绍

1、线缆作为电力、通信等领域的传输介质,表面的清洁程度直接影响到其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线缆长时间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各种尘埃、油污等杂质。不仅影响线缆的外观,更可能侵蚀线缆的绝缘层,导致线缆性能下降,引发安全事故;所以,对线缆外表面的清洁工作很重要;传统的线缆清洁方式主要依赖人工进行,这种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清洁效果难以保证,而且人工清洁存在安全隐患。

2、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的技术不足进行设计,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能够将设备迅速的安装在电缆上,并且配合清洗剂,对电缆进行径向转动清理以及轴向转动清理,使各个方向都能清理到位,从而使电缆上的污渍清理的更加干净;本专利技术还采用了开口式设计,使电缆方便进入到设备中间的同时,不影响设备清理时的转动动作,并且能够通过更换卡环从而有不同长度的毛刷,适应不同粗细的电缆。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线缆外表面自动化清洁装置,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能够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缆外表面自动化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径向清理机构、轴向清理机构、夹持机构、辅助机构;所述的径向清理机构包括:中心圈(1)、齿圈(2)、卡环(3)、毛刷(4)、步进电机(5)、短轴(6)、垫片(7);所述的齿圈(2)上设有凹槽,凹槽与中心圈(1)上的滑槽对应滑动连接,齿圈(2)上设有短轴(6),短轴(6)插进卡环(3)上对应的圆孔内,垫片(7)卡在短轴(6)上,并且与卡环(3)的外侧面相接触,从而将卡环(3)卡紧;毛刷(4)均匀的插在卡环(3)内圈的小孔内;步进电机(5)设有两个,固定安装在中心圈(1)上的凹槽内,步进电机(5)的电机齿轮与齿圈(2)上的齿相啮合。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缆外表面自动化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径向清理机构、轴向清理机构、夹持机构、辅助机构;所述的径向清理机构包括:中心圈(1)、齿圈(2)、卡环(3)、毛刷(4)、步进电机(5)、短轴(6)、垫片(7);所述的齿圈(2)上设有凹槽,凹槽与中心圈(1)上的滑槽对应滑动连接,齿圈(2)上设有短轴(6),短轴(6)插进卡环(3)上对应的圆孔内,垫片(7)卡在短轴(6)上,并且与卡环(3)的外侧面相接触,从而将卡环(3)卡紧;毛刷(4)均匀的插在卡环(3)内圈的小孔内;步进电机(5)设有两个,固定安装在中心圈(1)上的凹槽内,步进电机(5)的电机齿轮与齿圈(2)上的齿相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缆外表面自动化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向清理机构包括:从动圈(8)、支撑臂(9)、挡板(10)、拉伸弹簧(11)、限位杆(12)、卡杆(13);从动圈(8)上设有凹槽,凹槽与中心圈(1)侧面的滑槽对应滑动连接,从动圈(8)内圈上凸起的圆孔与卡环(3)侧面设有的长杆穿插连接,并且长杆顶住挡板(10);支撑臂(9)转动安装在从动圈(8)上的铰座上,挡板(10)固定焊接在支撑臂(9)之间;拉伸弹簧(11)的一端安装在支撑臂(9)侧面的延伸杆上,拉伸弹簧(11)的另一端安装在从动圈(8)上凸起的圆孔内,限位杆(12)固定焊接在从动圈(8)的侧面,卡杆(13)固定安装在支撑臂(9)的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缆外表面自动化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向清理机构还包括:滚轮(14)、万向节ⅰ(15)、伸缩杆(16)、万向节ⅱ(17)、滚刷(18)、延伸环(19);滚轮(14)转动安装在从动圈(8)上的转轴上,滚轮(14)与延伸环(19)的内圈面相接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忠良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兴缘高温线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