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对镜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40369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随身对镜结构,包括:具有第一镜面的第一板体、具有第二镜面的第二板体、用以连接第一板体及第二板体的连接绳、及结合机构。结合机构分别形成在第一板体及第二板体,并使第一板体能够相对于第二板体作组接。借由连接绳分别连接具有镜面的第一板体及第二板体,因此使用者能够更灵活地弹性调整第一板体及第二板体的相对位置,而产生更宽广的观看角度以便整理仪容;而且除了镜面之外,第一板体及第二板体还设有至少一容置槽以容纳物品,而增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多用性。(*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镜子,尤其涉及一种随身对镜结构
技术介绍
已知有许多种不同结构的随身化妆镜,可供使用者随时照镜子整理仪容。大部分常见的随身化妆镜主要是由一上盖及枢接至此上盖的一下盖所组成。此上盖设有一镜面,由于上盖枢接于下盖且能够相对于下盖枢转,所以使用者可掀开上盖而利用镜面整理仪容。并且利用容置于下盖中的化妆品、化妆笔或其它化妆用具进行补妆。 然而,此种随身化妆镜在实际使用上仍具有一些问题大部分的随身化妆镜仅具有一镜面,即使有些化妆镜分别在上盖与下盖设有一镜面而形成对镜结构,但由于上盖与下盖枢接在一起,所以此二镜面的观看角度仍然有限。另外,由于此二镜面已经占据上盖与下盖的大部分面积,所以无法有多余的空间容纳其它化妆用具。 因此,如何解决上述的问题点,即成为本技术所改进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随身对镜结构,其借由一条弹性连接绳分别连接具有镜面的第一板体及第二板体,因此使用者能够更灵活地弹性调整第一板体及第二板体的相对位置,而产生更宽广的观看角度以便整理仪容。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随身对镜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板体,具有一第一镜面; —第二板体,具有一第二镜面; —连接绳,连接该第一板体及该第二板体;以及 —结合机构,分别形成在该第一板体及该第二板体,并使该第一板体能够相对于该第二板体作组接。 上述的随身对镜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板体及该第二板体为硅胶件。 上述的随身对镜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镜面为黏贴至该第一板体的一平面镜,而该第二镜面为黏贴至该第二板体的一具有放大效果的凹面镜。 上述的随身对镜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板体及该第二板体的表面上分别设有至少一容置槽,该第一板体及该第二板体的相同表面上分别设有一梳子容置槽,该第一板体及该第二板体的相反表面上分别设有一照片容置槽。 上述的随身对镜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板体及该第二板体为塑料材质件。 上述的随身对镜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板体及该第二板体为金属材质件。 上述的随身对镜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镜面及该第二镜面是以镜面加工方式形成于该金属材质上。 上述的随身对镜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板体及该第二板体的表面上分别设有至少一容置槽,该第一板体及该第二板体的相同表面上分别设有一梳子容置槽,该第一板体及该第二板体的相反表面上分别设有一照片容置槽。 上述的随身对镜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合机构包括成型于该第一板体上的一卡钩、及形成于该第二板体上供该卡钩相互嵌固的一卡槽。 上述的随身对镜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合机构包括连接于该第一板体上的一磁性组件、及固定于该第二板体上供该磁性组件相互吸附的一被吸附组件。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功效 1.由于本技术的第一板体及第二板体分别通过一条弹性连接绳及一结合机构而连接在一起,因此第一板体及第二板体不需要采用现有技术的枢轴连接,所以第一板体上的第一镜面及第二板体上的第二镜面能够彼此分开一段距离,而此距离至少等于连接绳的长度,因此使用者能够更灵活地弹性调整第一板体及第二板体的相对位置,而产生更宽广的观看角度以便整理仪容,甚至使用者可以利用第一镜面与第二镜面分别对准自己头发的前后不同位置或身体的其它部位。 2.由于第一板体及第二板体另外设有至少一容置槽,所以除了具有镜面的基本功能之外,使用者还可以将梳子或其它化妆用具放置于容置槽内随身携带,大幅增加本技术的多用性。 3.由于第一板体及第二板体之间是通过连接绳而彼此相连,所以使用者可以将连接绳围绕在手腕、皮包背带、或其它适当位置上,所以本技术有很多种携带方式,除了可以放置在皮包或口袋内之外,还可以吊挂于手腕或皮包外而成为一美观吊饰。 4.在本技术中,第一镜面可为一平面镜,而第二镜面可为一具有放大效果的凹面镜,通过设有不同效果的镜面,亦可增加本技术的多用性。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立体图2本技术另一视角的立体图3本技术的局部立体图,其显示容置有一梳子;图4本技术另一视角的局部立体图,其显示容置有一照片图5本技术的立体图6本技术另一视角的立体图7本技术处于结合状态的立体图8本技术一携带状态的立体图9本技术的容置槽的另一实施方式;图10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其中,附图标记1 随身对镜结构10第一板体 11第一镜面12容置槽 13容置槽14梳子 15照片20第二板体21第二镜面22容置槽23容置槽23''容置槽24梳子25照片30连接绳40结合机构41卡钩42卡槽43磁性组件44被吸附组件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及
技术实现思路
,将配合图式说明如下,然而所附图式仅作为说明用途,并非用于局限本技术。 请参考图1及图2,分别为本技术不同视角的立体图,本技术提供一种随身对镜结构,此结构1主要包括一第一板体10、一第二板体20、一连接绳30、及一结合机构40。 如图1所示,第一板体10为硅胶所制成的板体。第一板体10的一表面具有一第一镜面ll,此第一镜面11为黏贴在第一板体10上的一镜子,在第一镜面11所处的表面的其它位置上开设有一容置槽12 ;在本实施例中,容置槽12近似半圆形,用以容置一梳子14(图5)。同样地,第二板体20为硅胶所制成的板体。第二板体20的一表面具有一第二镜面21,此第二镜面21为黏贴在第二板体20上的一镜子,在第二镜面21所处的表面的其它位置上开设有一容置槽22 ;在本实施例中,容置槽22近似半圆形,用以容置一梳子24(图5)。从图5可以看出,梳子14及梳子24具有不同密度的梳齿,可供使用者自由选择。 连接绳30为一条具有弹性的细绳,用以连接第一板体10及第二板体20。由于连接绳30具有弹性,所以使用者可以将第一板体10及第二板体20分开,两者之间的距离为连接绳30的长度,因此,使用者可以将第一镜面11及第二镜面21分别对准并观看头发的前后部位、或例如背部等身体其它部位,而能够更灵活地弹性调整第一镜面11与第二镜面21的相对位置,这一点是现有技术中单镜式随身镜或双镜枢接式随身镜所无法达到的功效。而且,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镜面ll可为一平面镜,而第二镜面21可为一具有放大效果的凹面镜,通过设有不同效果的镜面,亦可增加本技术的多用性。 第一板体10的两侧分别成型有一卡钩41,而在第二板体20的两侧分别对应形成有供卡钩41相互嵌固的一卡槽42。借由使卡钩41嵌固于卡槽42内,第一板体10便能够相对于第二板体20作组接,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本技术的结合机构40是由卡钩41与卡槽42所构成。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假如结合机构40不小心失效,例如卡钩41与卡槽42分离的话,则连接绳30仍可以分别系住第一板体10及第二板体20,而不会使第一板体10及第二板体20完全分开而遗失。 如图2所示,在第一板体10的另一表面上成型有另一容置槽13 ;在本实施例中,此容置槽13为圆形,用以容置一照片15(图6)。同样地,在第二板体20的另一表面上成型有另一容置槽23 ;在本实施例中,此容置槽23为圆形,用以容置一照片25(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随身对镜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板体,具有一第一镜面;一第二板体,具有一第二镜面;一连接绳,连接该第一板体及该第二板体;以及一结合机构,分别形成在该第一板体及该第二板体,并使该第一板体能够相对于该第二板体作组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随身对镜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板体,具有一第一镜面;一第二板体,具有一第二镜面;一连接绳,连接该第一板体及该第二板体;以及一结合机构,分别形成在该第一板体及该第二板体,并使该第一板体能够相对于该第二板体作组接。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身对镜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板体及该第二板体为硅 胶件。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随身对镜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镜面为黏贴至该第一板 体的一平面镜,而该第二镜面为黏贴至该第二板体的一具有放大效果的凹面镜。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随身对镜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板体及该第二板体的表 面上分别设有至少一容置槽,该第一板体及该第二板体的相同表面上分别设有一梳子容置 槽,该第一板体及该第二板体的相反表面上分别设有一照片容置槽。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身对镜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板体及该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克民王雅慧
申请(专利权)人:声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