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变测井遇阻通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40000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声变测井遇阻通井装置。主要解决了钻杆或油管进行通井作业时由于钻具对套管内壁的碰撞冲击以及套管内介质的变化而影响声变质量的问题。其特征在于:油管接箍上下分别连接若干根加重杆及接有冲头的储浆筒,储浆筒体四周有排泥通道,储浆筒及冲头中心有与排泥通道连通的通孔;加重杆通过油管接头连接连接杆及连接头,油管上接头与下连接头的内腔皆为与连接杆两端相吻合的凹槽型,连接杆在油管接头及连接头的凹槽型内腔可轴向串动,油管上接头与下连接头皆为外螺纹,与油管下接头及顶部开有孔的上连接头的内螺纹连接。该通井装置通井成功率100%,通井后声变测试不影响固井质量的评价,降低了通井作业成本。(*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石油钻井工程领域中所用的通井装置,特别是一种声变测井遇阻通井装置。技术背景 在调整井上为了提高套管的使用寿命、降低套损率,需在套管串中安放一个水泥 面控制接头,而使用该接头的井目前还无法应用清水做顶替液顶替水泥浆,因此在固井作 业完成后,套管内将充满钻井液。由于钻井液不流动时的稠化沉积特性,部分井出现了声 波变密度仪器在套管内遇阻现象。目前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方法是采用钻杆或油管进行通 井作业,这种作业方式带来的不利因素主要是通井作业时间较长、劳动强度大、成本相对较 高;而且质量难以保证,通井后用于评价固井质量的胶接指数明显下降,声变测试结果发生 急剧变化,其机理主要是通井时钻具对套管内壁的碰撞冲击以及套管内介质的变化导致水 泥环与套管壁之间形成微间隙,影响到测井仪器对固井质量的检测及交井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采用钻杆或油管进行 通井作业时由于钻具对套管内壁的碰撞冲击以及套管内介质的变化而影响声变质量的问 题,而提供一种声变测井遇阻通井装置,该声变测井遇阻通井装置通井作业成本低、通井作 业后不影响声变质量。 本技术解决其问题可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声变测井遇阻通井装置,包括油管接箍(3),其特征在于:油管接箍(3)上下分别连接若干根加重杆(6)及接有冲头(1)的储浆筒(2),储浆筒(2)体四周有排泥通道(7),储浆筒(2)及冲头(1)中心有与排泥通道(7)连通的通孔;若干根加重杆(6)间通过油管接箍(3)连接,加重杆(6)通过油管接头连接两端大中间小的阶梯轴状连接杆(13)及连接头,油管接头及连接头分别分为油管上、下接头(8,9)及上、下连接头(10,11),油管上接头(8)与下连接头(11)的内腔皆为与连接杆(13)两端相吻合的凹槽型,连接杆(13)在油管接头及连接头的凹槽型内腔可轴向串动,油管上接头(8)与下连接头(11)皆为外...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声变测井遇阻通井装置,包括油管接箍(3),其特征在于油管接箍(3)上下分别连接若干根加重杆(6)及接有冲头(1)的储浆筒(2),储浆筒(2)体四周有排泥通道(7),储浆筒(2)及冲头(1)中心有与排泥通道(7)连通的通孔;若干根加重杆(6)间通过油管接箍(3)连接,加重杆(6)通过油管接头连接两端大中间小的阶梯轴状连接杆(13)及连接头,油管接头及连接头分别分为油管上、下接头(8,9)及上、下连接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翔李志文刘铁卜
申请(专利权)人:大庆石油管理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3[中国|黑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