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视场车载前视成像光学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39924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9: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视场车载前视成像光学系统,属于光学成像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光学系统视场角偏小以及受强光照射易产生杂散光导致成像模糊的问题。一种大视场车载前视成像光学系统,沿光轴从物方至像方依次设有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图像传感器;所述第一透镜为凹凸形负光焦度透镜;所述第二透镜为弯月形正光焦度透镜;所述第三透镜为双凸形正光焦度透镜;所述第四透镜为弯月形负光焦度透镜。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大视场车载前视成像光学系统通过搭配不同材料、不同光焦度的玻璃透镜,使得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光学系统具有高达135°的视场角,使车载前置成像光学系统能够获取更多有效信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成像,尤其涉及一种大视场车载前视成像光学系统


技术介绍

1、车载镜头作为感知层核心传感器,是汽车的“眼睛”。车载镜头按安装位置不同可分为前视、后视、侧视、环视、和内视五大类,其中前视车载镜头具有参与识别交通标识、行车记录以及夜视摄像等功能。随着高级智能辅助驾驶系统(adas)等级的递进,对车载镜头、雷达等感知层硬件的性能和数量提出更高要求。

2、目前车载前视镜头视场角普遍不大,因此所能够获取的信息不够多。夜间行车遇到强光还会产生杂散光,使得成像模糊,造成有用信息丢失。现有车载镜头光学系统一般会采用塑料非球面透镜,由于光学塑料热膨胀系数较光学玻璃大一个数量级,热稳定性差,因此高低温环境会导致具有塑料透镜的光学系统产生像面偏移进而导致成像模糊。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的分析,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大视场车载前视成像光学系统,用以解决现有光学系统视场角偏小以及受强光照射易产生杂散光导致成像模糊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视场车载前视成像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沿光轴从物方至像方依次设有第一透镜(10)、第二透镜(20)、第三透镜(30)、第四透镜(40)、传感器保护玻璃(3)和图像传感器(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视场车载前视成像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30)由双凸形正光焦度的第一胶合前透镜(31)和凹凸形负光焦度的第一胶合后透镜(32)胶合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视场车载前视成像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胶合前透镜(31)的光焦度为负,所述第一胶合后透镜(32)的光焦度为正。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大视场车载前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视场车载前视成像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沿光轴从物方至像方依次设有第一透镜(10)、第二透镜(20)、第三透镜(30)、第四透镜(40)、传感器保护玻璃(3)和图像传感器(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视场车载前视成像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30)由双凸形正光焦度的第一胶合前透镜(31)和凹凸形负光焦度的第一胶合后透镜(32)胶合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视场车载前视成像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胶合前透镜(31)的光焦度为负,所述第一胶合后透镜(32)的光焦度为正。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大视场车载前视成像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孔径光阑(1),所述孔径光阑(1)设于所述第二透镜(20)和所述第三透镜(30)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视场车载前视成像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孔径光阑(1)的口径ds=4mm±0.03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视场车载前视成像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10)、第二透镜(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腾飞禹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