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主机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9847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9:22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载主机和车辆,车载主机包括第一壳体、至少一个功能组件和换热组件,第一壳体内具有安装腔,安装腔在第一方向上的一侧具有抽拉口,且安装腔包括m个安装子腔,功能组件为n个且每个功能组件通过抽拉口沿第一方向可抽拉地设于安装子腔,m≥n≥1,换热组件设于安装腔,且与功能组件上沿第二方向分布的两侧壁中的至少一个侧壁存在热交换,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交。根据本技术的车载主机,可以适应不同平台、不同配置的差异化需求,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通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载主机和车辆


技术介绍

1、相关技术中,车载主机的功能组件通常固设于车载主机的壳体,并在壳体内部限定出液冷流道,以实现对功能组件的散热。当功能组件为多个时,多个功能组件均都需要散热,上述设置局限性较大,难以同时满足多个功能组件的散热需求,或者增加多组液冷流道以分别与多个功能组件一一对应,易使得车载主机结构较为复杂、成本较高;而且,针对不同的平台、车型、配置等,根据差异化需求需要不同的车载主机去适配,导致车载主机共通化极低,进一步导致设计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的增加;同时由于应用生态和算力需求的迭代升级日益频繁,也需要频繁重新设计车载主机,再次导致了重复劳动和成本的上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车载主机,所述车载主机可以适应不同平台、不同配置的差异化需求,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通用性。

2、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车载主机的车辆。

3、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载主机,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具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在第一方向上的一侧具有抽拉口,且所述安装腔限定出m个安装子腔;功能组件,所述功能组件为n个且每个所述功能组件通过所述抽拉口沿所述第一方向可抽拉地设于所述安装子腔,m≥n≥1;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设于所述安装腔,且与所述功能组件上沿第二方向分布的两侧壁中的至少一个侧壁存在热交换,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

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载主机,通过设置第一壳体的安装腔限定出m个安装子腔,n个功能组件中的每个通过抽拉口沿第一方向可抽拉地设于对应安装子腔,m≥n≥1,功能组件上沿第二方向分布的两侧壁中的至少一个侧壁与换热组件存在热交换,实现了功能组件的插拔式拆装,同时便于满足功能组件的散热需求,而且便于通过更换新的功能组件、和/或、增减功能组件的数量来使得车载主机适应不同平台、不同配置,便于提升车载主机的适应性和通用性。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子腔为多个且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设置,所述换热组件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换热件,每个所述安装子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两侧中的至少一侧设有所述换热件,以使所述功能组件上沿所述第二方向分布的两侧壁中的至少一个侧壁与对应所述换热件存在热交换。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功能组件上沿所述第二方向分布的两侧壁中的其中一个侧壁为换热侧壁,所述换热侧壁与对应所述换热件存在热交换。

7、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安装子腔构造成包括至少一组空腔组,每组所述空腔组包括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安装子腔,所述空腔组的相邻两个所述安装子腔之间设有一个所述换热件,以使配合于所述空腔组的两个所述功能组件的彼此相对的一侧壁分别适于与同一个所述换热件存在热交换。

8、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换热件内限定出用于容纳换热介质的流道,所述流道具有进口和出口,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位于所述流道在所述第一方向/第三方向上的同侧,所述流道包括多个串联设置的流道段,每个所述流道段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三方向延伸,所述第三方向分别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功能组件包括第二壳体和第一电路板组件,所述第一电路板组件设于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第二壳体的外表面与所述换热组件存在热交换,所述第二壳体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组件存在热交换。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功能组件上沿所述第二方向分布的两侧壁中的其中一个侧壁为换热侧壁,所述换热侧壁与所述换热组件存在热交换,所述第一电路板组件包括电路板和多个设于所述电路板的电子器件,多个所述电子器件均设于所述电路板的朝向所述换热侧壁的一侧。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腔的远离所述抽拉口的一侧腔壁与所述功能组件之间通过至少一个定位结构定位配合,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定位孔和配合于所述定位孔的定位凸起。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腔在第三方向上的两侧腔壁与所述功能组件之间分别通过滑移结构滑移配合,所述滑移结构包括滑槽和配合于所述滑槽的滑轨,所述滑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三方向分别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13、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车载显示器和根据本技术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载主机,车载显示器与车载主机电气连接。

1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通过采用上述的车载主机,可以适应不同平台、不同配置的差异化需求,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通用性。

15、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载主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子腔为多个且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设置,所述换热组件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换热件,每个所述安装子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两侧中的至少一侧设有所述换热件,以使所述功能组件上沿所述第二方向分布的两侧壁中的至少一个侧壁与对应所述换热件存在热交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组件上沿所述第二方向分布的两侧壁中的其中一个侧壁为换热侧壁,所述换热侧壁与对应所述换热件存在热交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主机,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安装子腔构造成包括至少一组空腔组,每组所述空腔组包括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安装子腔,所述空腔组的相邻两个所述安装子腔之间设有一个所述换热件,以使配合于所述空腔组的两个所述功能组件的彼此相对的一侧壁分别适于与同一个所述换热件存在热交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主机,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换热件内限定出用于容纳换热介质的流道,所述流道具有进口和出口,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位于所述流道在所述第一方向/第三方向上的同侧,所述流道包括多个串联设置的流道段,每个所述流道段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三方向延伸,所述第三方向分别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组件包括第二壳体和第一电路板组件,所述第一电路板组件设于所述第二壳体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组件上沿所述第二方向分布的两侧壁中的其中一个侧壁为换热侧壁,所述换热侧壁与所述换热组件存在热交换,所述第一电路板组件包括电路板和多个设于所述电路板的电子器件,多个所述电子器件均设于所述电路板的朝向所述换热侧壁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的远离所述抽拉口的一侧腔壁与所述功能组件之间通过至少一个定位结构定位配合,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定位孔和配合于所述定位孔的定位凸起。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在第三方向上的两侧腔壁与所述功能组件之间分别通过滑移结构滑移配合,所述滑移结构包括滑槽和配合于所述滑槽的滑轨,所述滑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三方向分别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载显示器和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载主机,所述车载显示器与所述车载主机电气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主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子腔为多个且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设置,所述换热组件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换热件,每个所述安装子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两侧中的至少一侧设有所述换热件,以使所述功能组件上沿所述第二方向分布的两侧壁中的至少一个侧壁与对应所述换热件存在热交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组件上沿所述第二方向分布的两侧壁中的其中一个侧壁为换热侧壁,所述换热侧壁与对应所述换热件存在热交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主机,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安装子腔构造成包括至少一组空腔组,每组所述空腔组包括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安装子腔,所述空腔组的相邻两个所述安装子腔之间设有一个所述换热件,以使配合于所述空腔组的两个所述功能组件的彼此相对的一侧壁分别适于与同一个所述换热件存在热交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主机,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换热件内限定出用于容纳换热介质的流道,所述流道具有进口和出口,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位于所述流道在所述第一方向/第三方向上的同侧,所述流道包括多个串联设置的流道段,每个所述流道段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三方向延伸,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云海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东软智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