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盘导管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1、125型导管是带盘导管,其安装在摩托车气门处的导管,在对其进行加工时,需要进行粗车,精车,等成形工艺。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对各个工艺间的零件进行输送。
2、申请号为201910211278.6的专利技术专利提出了一种车床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底壳、斜轨道、直轨道、进料槽和进料块,所述斜轨道下部设有装置底壳,所述斜轨道上部末端与直轨道连接,所述直轨道上设有进料槽,所述进料槽一侧设有推块,所述推块上设有可以伸缩的进料块,所述进料槽另一侧设有冲床。
3、上述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结构合理,根据车床的加工速度设置好斜轨道和直轨道运行速度以及推块上进料块的伸缩频率后,斜轨道和直轨道将段料从底部运输到进料槽中,再通过推块上的进料块,将段料推入车床进料口内,实现对段料的加工,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车床的上料装置无法完成或采用高成本低效率的方式对段料的输送的技术问题。但是上述技术仅是通过单一工艺输送锻料以匹配车床速度,在125型导管的实际加工中,并非只有一个车铣工艺,在粗车后马上要换向进行精车,相较于粗车而言,由于精车的工艺较为细致时间较长,因此如果按照粗车完一个工件,然后对这个工件进行精车,由于加工速度的关系,可能当前精车加工的工件还没有被加工完,则会造成工件的积压,造成加工效率缓慢。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输送装置来平衡不同工序间加工速度对于总体加工效率的影响,解决加工效率缓慢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带盘导管输送装置,包括第一振动盘、一台粗车车床和两台精车车床,所述粗车车床配套有第一桁架,所述精车车床配置有第二桁架,所述第一桁架用于给粗车车床送料和取料,所述第二桁架用于给精车车床送料和取料,所述精车车床用于加工来自粗车车床的工件,输送装置还包括第一轨道、第二轨道和第三轨道,所述第一轨道一端与第一振动盘的出口端连通,另一端延伸至粗车车床的入料口,所述第一桁架用于从第一轨道上夹取工件;所述第二轨道设置在粗车车床和其中一台精车车床之间,所述第三轨道设置在两台精车车床之间;所述第一轨道,第二轨道和第三轨道分别靠近对应的第一桁架和第二桁架的一端设置有留置槽,所述留置槽旁设置有用于将工件推至留置槽上的气缸组件,所述第一桁架和第二桁架分别从对应的留置槽上夹取工件至对应的粗车车床和精车车床进行加工。
4、本方案的基本原理及有益效果:待加工工件从第一振动盘运输至第一轨道上,工件运输到第一轨道末端时,气缸组件将其推入留置槽中,第一桁架从留置槽中夹取工件,进入到粗车车床内进行粗车加工,粗车加工完成的工件被第一桁架送至第二轨道上,第二轨道上的工件一部分被输送至第三轨道,被第三轨道旁的精车车床进行加工,另一部分被第二轨道末端处的精车车床加工。
5、本方案采用一个粗车车床配置两个精车车床进行组合加工的方式,减少了粗车完成工件的等待时间,能够被及时加工,提高了工件的加工效率。
6、进一步,所述第二轨道间隔成第一分支轨道和第二分支轨道,所述留置槽设置在第一轨道末端、第二分支轨道末端和第三轨道末端,所述第一分支轨道和第三分支轨道连通,所述粗车车床加工完成的工件由第一桁架顺次交替放置在第一分支轨道和第二分支轨道上;所述第一分支轨道上的工件运输至第三轨道上由靠近第三轨道末端的精车车床进行加工。
7、进一步,靠近留置槽的第一轨道、第二分支轨道,第三轨道末端开有开口,所述开口用于气缸组件将工件推至留置槽中。
8、进一步,所述留置槽一侧螺栓固定有限位块。
9、有益效果:螺栓固定,便于拆卸,也可调整限位块的位置,方便阻挡工件离位。
10、进一步,所述留置槽远离限位块一端的第一轨道、第二分支轨道和第三轨道末端设置有挡块。
11、进一步,所述留置槽底部设置有第二定位传感器,所述留置槽旁边的第一轨道、第二分支轨道和第三轨道上方均设置有第一定位传感器,所述第一定位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一轨道、第二分支轨道和第三轨道末端是否有工件,所述第二定位传感器用于检测留置槽上是否有工件。
12、有益效果:当第一定位传感器识别到有工件时,发出信号,对应的气缸组件启动,将其推入留置槽中,第二定位传感器识别到留置槽上有工件时,便控制对应的第一桁架或者第二桁架来夹取工件。实现了机械化地控制。
13、进一步,所述第三轨道间隔为第三分支轨道和第四分支轨道,其中第一分支轨道和第三分支轨道之间设置有气缸组件,用于将来自粗车车床的工件运输推送至第三分支轨道上,被第二台精车车床进行加工,已经被第一台精车车床加工完成的工件被放置在第四分支轨道上被运输走。
14、进一步,所述气缸组件包括气缸、推动杆和推块,所述推块与推动杆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杆一端伸入气缸内,另一端和气缸滑动连接,所述气缸分别与对应的第一轨道、第二轨道和第三轨道固定连接。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盘导管输送装置,包括第一振动盘、一台粗车车床和两台精车车床,所述粗车车床配套有第一桁架,所述精车车床配置有第二桁架,所述第一桁架用于给粗车车床送料和取料,所述第二桁架用于给精车车床送料和取料,所述精车车床用于加工来自粗车车床的工件,其特征在于:输送装置还包括第一轨道、第二轨道和第三轨道,所述第一轨道一端与第一振动盘的出口端连通,另一端延伸至粗车车床的入料口,所述第一桁架用于从第一轨道上夹取工件;所述第二轨道设置在粗车车床和其中一台精车车床之间,所述第三轨道设置在两台精车车床之间;所述第一轨道,第二轨道和第三轨道分别靠近对应的第一桁架和第二桁架的一端设置有留置槽,所述留置槽旁设置有用于将工件推至留置槽上的气缸组件,所述第一桁架和第二桁架分别从对应的留置槽上夹取工件至对应的粗车车床和精车车床进行加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盘导管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轨道间隔成第一分支轨道和第二分支轨道,所述留置槽设置在第一轨道末端、第二分支轨道末端和第三轨道末端,所述第一分支轨道和第三分支轨道连通,所述粗车车床加工完成的工件由第一桁架顺次交替放置在第一分支轨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盘导管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靠近留置槽的第一轨道、第二分支轨道,第三轨道末端开有开口,所述开口用于气缸组件将工件推至留置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盘导管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留置槽一侧螺栓固定有限位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带盘导管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留置槽远离限位块一端的第一轨道、第二分支轨道和第三轨道末端设置有挡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带盘导管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留置槽底部设置有第二定位传感器,所述留置槽旁边的第一轨道、第二分支轨道和第三轨道上方均设置有第一定位传感器,所述第一定位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一轨道、第二分支轨道和第三轨道末端是否有工件,所述第二定位传感器用于检测留置槽上是否有工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带盘导管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轨道间隔为第三分支轨道和第四分支轨道,其中第一分支轨道和第三分支轨道之间设置有气缸组件,用于将来自粗车车床的工件运输推送至第三分支轨道上,被第二台精车车床进行加工,已经被第一台精车车床加工完成的工件被放置在第四分支轨道上被运输走。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带盘导管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组件包括气缸、推动杆和推块,所述推块与推动杆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杆一端伸入气缸内,另一端和气缸滑动连接,所述气缸分别与对应的第一轨道、第二轨道和第三轨道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盘导管输送装置,包括第一振动盘、一台粗车车床和两台精车车床,所述粗车车床配套有第一桁架,所述精车车床配置有第二桁架,所述第一桁架用于给粗车车床送料和取料,所述第二桁架用于给精车车床送料和取料,所述精车车床用于加工来自粗车车床的工件,其特征在于:输送装置还包括第一轨道、第二轨道和第三轨道,所述第一轨道一端与第一振动盘的出口端连通,另一端延伸至粗车车床的入料口,所述第一桁架用于从第一轨道上夹取工件;所述第二轨道设置在粗车车床和其中一台精车车床之间,所述第三轨道设置在两台精车车床之间;所述第一轨道,第二轨道和第三轨道分别靠近对应的第一桁架和第二桁架的一端设置有留置槽,所述留置槽旁设置有用于将工件推至留置槽上的气缸组件,所述第一桁架和第二桁架分别从对应的留置槽上夹取工件至对应的粗车车床和精车车床进行加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盘导管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轨道间隔成第一分支轨道和第二分支轨道,所述留置槽设置在第一轨道末端、第二分支轨道末端和第三轨道末端,所述第一分支轨道和第三分支轨道连通,所述粗车车床加工完成的工件由第一桁架顺次交替放置在第一分支轨道和第二分支轨道上;所述第一分支轨道上的工件运输至第三轨道上由靠近第三轨道末端的精车车床进行加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盘导管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靠近留置槽的第一轨道、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贵川,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智博粉末冶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