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建筑钢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建筑钢结构抗震装置。
技术介绍
1、钢结构建筑相比传统的混凝土建筑而言,用钢板或型钢替代了钢筋混凝土,强度更高,抗震性更好,并且由于构件可以工厂化制作,现场安装,因而大大减少工期。由于钢材的可重复利用,可以大大减少建筑垃圾,更加绿色环保,因而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应用在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中。
2、在建设钢结构建筑过程中,工作人员除了需要对钢结构自身质量进行加强外,还需要在其上设置抗震装置,从而达到抗震、保护的作用。
3、在实现本技术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该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现有的建筑钢结构抗震装置,其大多通过弹簧来进行抗震,但使用弹簧会带来一个副作用:即其会造成抗震装置产生持续的晃动。
4、为此,我们提出来一种建筑钢结构抗震装置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钢结构抗震装置,避免出现弹簧一直晃动而导致顶板上的建筑钢结构晃动的情况,同时还可以起到良好的减震作用,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钢结构抗震装置,包括底板(1)、顶板(3)以及设置于底板(1)与顶板(3)之间用于建筑钢结构抗震的四组抗震机构(4),其中所述四组抗震机构(4)呈矩形阵列式分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底壁的四角均焊接有支脚(2),所述抗震机构(4)包括焊接于底板(1)顶壁的下护筒(5)、焊接于顶板(3)底壁的上护筒(6)、固定连接于底板(1)顶壁的弹簧(15)和焊接于底板(1)顶壁的限位柱(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钢结构抗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护筒(6)两侧的齿条(9)分别与下护筒(5)内腔两侧的齿板(8)相适配。
3.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钢结构抗震装置,包括底板(1)、顶板(3)以及设置于底板(1)与顶板(3)之间用于建筑钢结构抗震的四组抗震机构(4),其中所述四组抗震机构(4)呈矩形阵列式分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底壁的四角均焊接有支脚(2),所述抗震机构(4)包括焊接于底板(1)顶壁的下护筒(5)、焊接于顶板(3)底壁的上护筒(6)、固定连接于底板(1)顶壁的弹簧(15)和焊接于底板(1)顶壁的限位柱(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钢结构抗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护筒(6)两侧的齿条(9)分别与下护筒(5)内腔两侧的齿板(8)相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钢结构抗震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雪峰,陈聪,
申请(专利权)人:杉树建设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