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伏主梁、光伏轴承及光伏系统,属于光伏支架。
技术介绍
1、光伏发电装置是当前最主要的太阳能利用形式之一,光伏发电装置是根据光生伏特效应原理,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现有的光伏发电装置通常采用光伏跟踪支架来支撑固定光伏组件,光伏跟踪支架上的主梁能够带动光伏组件随着太阳的移动而转动,以保证太阳光尽可能地垂直照射在光伏组件上,因此需要主梁具有较好的抗弯强度和抗扭强度。
2、目前行业内光伏系统的痛点主要集中在大风工况下光伏系统的不稳定性,在大风工况下由于光伏组件的面积较大,光伏组件需要承受较大的风载荷,该风载荷传递至光伏支架时对光伏支架产生较大的作用力,对结构稳定性产生了较大考验,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方案是采用将光伏组件放平的形式来减少光伏组件承受的风力,但是这种工况时因为共振对光伏组件的破坏较大。
3、因此,亟需专利技术一种光伏主梁、光伏轴承及光伏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光伏主梁、光伏轴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伏主梁,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梁(1),所述主梁(1)的横截面由对称设置的直线部(2)、弧线部(3)、倒角部(4)构成,所述直线部(2)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弧线部(3)、倒角部(4),所述弧线部(3)的长度为直线部(2)长度的2-3倍,所述主梁(1)呈管状设置,所述主梁(1)通过辊压一体成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主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1)设置为多根,多根所述主梁(1)沿直线方向固定连接设置,所述主梁(1)的壁厚设置为1.5-5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主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1)一端通过缩口加工形成缩口连接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主梁,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梁(1),所述主梁(1)的横截面由对称设置的直线部(2)、弧线部(3)、倒角部(4)构成,所述直线部(2)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弧线部(3)、倒角部(4),所述弧线部(3)的长度为直线部(2)长度的2-3倍,所述主梁(1)呈管状设置,所述主梁(1)通过辊压一体成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主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1)设置为多根,多根所述主梁(1)沿直线方向固定连接设置,所述主梁(1)的壁厚设置为1.5-5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主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1)一端通过缩口加工形成缩口连接部(20),所述主梁(1)两端上均开设有矩形连接孔(21),主梁(1)的缩口连接部(20)伸入相邻主梁(1)内部并通过t型螺栓固定连接。
4.一种光伏轴承,安装在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光伏主梁上,其特征在于:包括高分子轴承(25)、用于安装高分子轴承(25)的轴承座(24),所述高分子轴承(25)设置为组合结构,所述高分子轴承(25)由上半轴承(14)、下半轴承(15)组合连接而成,所述上半轴承(14)、下半轴承(15)连接处设置为楔形对扣结构,所述上半轴承(14)、下半轴承(15)之间通过长螺杆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轴承(25)内壁设置为与主梁(1)形状相同的结构,所述上半轴承(14)、下半轴承(15)的内壁上均开设有若干个用于防滑的槽孔(22)。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24)由第一半座(12)、第二半座(19)左右组合连接而成,所述第一半座(12)、第二半座(19)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半座(12)、第二半座(19)底部均一体成型有连接板(16),所述第一半座(12)、第二半座(19)均为一体冲压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24)由第一半座(12)、第二半座(19)上下组合连接而成,所述第一半座(12)底部、第二半座(19)顶部均固定连接有间隔设置的耳板(39),所述第二半座(19)底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支架(40),所述第一半座(12)、第二半座(19)之间通过通过销轴(42)组合连接,所述第一半座(12)、第二半座(19)均为一体铸造成型。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小杰,万龙波,马骏,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新恒源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