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动力电池护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下防护板。
技术介绍
1、新能源汽车电池近几年呈现迅速发展的趋势,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安全问题,其中对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安防以及降噪处理往往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地方,若产生新能源汽车电池因防护不佳或碰撞则极其容易出现损坏的情况,而电池泄漏则会直接威胁用户的生命安全。
2、电动车辆的动力电池包一般放置在车辆底盘的托盘上,为了防止电池受到外力损伤,现有的新能源汽车电池防护结构通常仅采用外壳对其进行防护,而外壳结构单一,大部分仅通过钢板表面涂抹耐腐蚀油漆对其进行保护,不仅防护效果差,且难以起到有效的缓冲效果,导致电池在使用过程中难以得到有效的保护。
3、托盘底部需要加设防护板,现有防护板通常采用钢板结构,厚度较大的占用空间多且质量较重,厚度较小的防护效果较差,使用效果不佳。
4、现需要一种防护性能更好的新能源汽车电池防护板,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下防护板,通过对现有新能源汽车电池护板进行技术改造,解决了现有新能源汽车电池防护效果较差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新型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下防护板,包括中间硬质保护层、上侧防护预浸带层、下侧防护预浸带层和粘接层,中间硬质保护层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上侧防护预浸带层和下侧防护预浸带层,所述上侧防护预浸带层和下侧防护预浸带层与中间硬质保护层
4、优选的,所述中间硬质保护层包括钢板层,所述钢板层厚度为0.7-0.8mm。
5、优选的,所述中间硬质保护层包括发泡材质硬玻纤布,所述发泡材质硬玻纤布厚度为0.7-0.8mm。
6、优选的,所述粘接层为胶膜。
7、优选的,所述上侧防护预浸带层和下侧防护预浸带层为pp玻纤布,所述上侧防护预浸带层厚度为0.6-1.5mm,所述下侧防护预浸带层厚度为0.6-1.5mm。
8、优选的,所述中间硬质保护层和上侧防护预浸带层之间设置有上侧pp蜂窝板层,所述上侧pp蜂窝板层厚度为0.8-1.2mm。
9、优选的,所述中间硬质保护层和下侧防护预浸带层之间设置有下侧pp蜂窝板层,所述下侧pp蜂窝板层厚度为0.8-1.2mm。
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1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下防护板,包括中间硬质保护层和上下两侧设置的防护预浸带层,防护预浸带层由pp玻纤板构成,pp玻纤板硬度高,抗冲击力强。中间硬质保护层采用钢板层或发泡材质硬玻纤布,发泡材质硬玻纤布具有质量轻,强度高的特点,使得该防护隔板可以实现防爆的作用,抗冲击力强,防止电池被外部石块等穿刺,通过胶膜以及pp玻纤板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该防护隔板可以有效的贴合与钢板表面,本技术还设置有pp蜂窝板层,且在受到碰撞时可以对电池软包起到缓冲吸能的效果,且降低了电池软包在使用时产生的噪音,进而保障了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下防护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硬质保护层、上侧防护预浸带层、下侧防护预浸带层和粘接层,中间硬质保护层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上侧防护预浸带层和下侧防护预浸带层,所述上侧防护预浸带层和下侧防护预浸带层与中间硬质保护层之间通过粘接层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下防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硬质保护层包括钢板层,所述钢板层厚度为0.7-0.8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下防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硬质保护层包括发泡材质硬玻纤布,所述发泡材质硬玻纤布厚度为0.7-0.8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下防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层为胶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下防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侧防护预浸带层和下侧防护预浸带层为PP玻纤布,所述上侧防护预浸带层厚度为0.6-1.5mm,所述下侧防护预浸带层厚度为0.6-1.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下防护板,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下防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硬质保护层和下侧防护预浸带层之间设置有下侧PP蜂窝板层,所述下侧PP蜂窝板层厚度为0.8-1.2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下防护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硬质保护层、上侧防护预浸带层、下侧防护预浸带层和粘接层,中间硬质保护层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上侧防护预浸带层和下侧防护预浸带层,所述上侧防护预浸带层和下侧防护预浸带层与中间硬质保护层之间通过粘接层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下防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硬质保护层包括钢板层,所述钢板层厚度为0.7-0.8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下防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硬质保护层包括发泡材质硬玻纤布,所述发泡材质硬玻纤布厚度为0.7-0.8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下防护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业东,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三泰汽车内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