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厢式压滤处理放射性淤泥的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厢式压滤处理放射性淤泥的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37512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放射性废物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厢式压滤处理放射性淤泥的装置及方法。厢式压滤处理放射性淤泥的装置包括淤泥回取单元、压滤脱水单元、泥饼接收单元和防护单元,淤泥回取单元通过气动隔膜泵与压滤脱水单元相连,泥饼接收单元设置在压滤脱水单元的所有厢式压滤滤板的底部,压滤脱水单元的上部设有防护单元。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实现对放射性淤泥的减量化和固态化处理,提升淤泥暂存的安全性,并满足废物最小化的原则。全面考虑了放射性淤泥处理过程中放射性污染扩散风险,确保操作人员及环境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放射性废物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厢式压滤处理放射性淤泥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1、在核电厂的日常运行及维护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放射性淤泥,这些放射性淤泥通常放射性水平较低,但含水率较高,无法直接排放,也不满足处置要求,如何实现对放射性淤泥的有效管理,已经成为影响核电厂安全运行的一个重要因素。

2、目前,国内外暂无成熟的放射性淤泥处理装置及方法,国内核电厂多将放射性淤泥暂存于钢桶或水泥桶内,不仅大大占据了废物暂存库的宝贵空间,也存在安全隐患;部分核电厂将放射性淤泥与其他废物混合后水泥固化处理,由于淤泥自身组分批次间差异较大,得到的固化体效果较差且性能不稳定,无法推广应用。

3、因此,有必要开发一套针对核电厂放射性淤泥处理的专用装置及方法,对放射性淤泥进行有效处理,将流动态的淤泥转化为稳定的固态,实现放射性淤泥的减量化和固态化,大大降低放射性淤泥的体积和暂存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厢式压滤处理放射性淤泥的方法及装置,可实现放射性淤泥的减量化和固态化处理,提升淤泥暂存的安全性。

2、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厢式压滤处理放射性淤泥的装置,包括淤泥回取单元、压滤脱水单元、泥饼接收单元和防护单元,淤泥回取单元通过气动隔膜泵与压滤脱水单元相连,泥饼接收单元设置在压滤脱水单元的所有厢式压滤滤板的底部,压滤脱水单元的上部设有防护单元。

4、进一步,淤泥回取单元包括顶盖、淤泥暂存桶、搅拌桨、淤泥抽料管和所述气动隔膜泵,顶盖设置在淤泥暂存桶的开口端,搅拌桨的上端与顶盖的中心相连,下端位于淤泥暂存桶的底部,淤泥抽料管上端穿过顶盖与气动隔膜泵连接,下端位于淤泥暂存桶的底部。

5、进一步,顶盖为圆形,在内表面边缘设有环形槽,用于与淤泥暂存桶密封连接。

6、进一步,淤泥抽料管为硬质管,紧靠淤泥暂存桶内侧的桶壁竖直放置,下端不与搅拌桨的下端接触。

7、进一步,压滤脱水单元由多个厢式压滤滤板及多个对应的滚轮、链条和振打装置与液压杆组成。

8、进一步,厢式压滤滤板的两侧板面均向内凹陷,板面中心设有淤泥入口,凹陷板面包裹滤布,凹陷板面下部设有滤液汇集口,在厢式压滤滤板下部非凹陷处设有滤液通孔,滤液汇集口与对应的滤液通孔通过流道连通,在所有厢式压滤滤板处于压紧状态时,相邻的厢式压滤滤板凹陷处形成压滤腔室,滤液通孔相互连通,形成滤液流出压滤脱水单元的管道。

9、进一步,振打装置通过压缩空气驱动气缸反复运动,不断将厢式压滤滤板顶起落下,辅助泥饼脱离。

10、进一步,泥饼接收单元包括泥饼接收机构和泥饼接收钢桶,泥饼接收机构上部开口与所有厢式压滤滤板处于打开状态时的底部相配合,下部设有环形槽与泥饼接收钢桶压紧密封。

11、进一步,防护单元包括包围、负压系统和气体过滤器。

12、进一步,采用上述装置处理放射性淤泥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3、步骤1,取下核电厂淤泥暂存桶桶盖,将顶盖放置在淤泥暂存桶上,并确保桶边缘嵌入顶盖的环形槽内,将泥饼接收钢桶放置于泥饼接收机构下方,升起泥饼接收钢桶确保与泥饼接收机构下部的环形槽紧密结合;

14、步骤2,开启搅拌桨,待淤泥暂存桶内的淤泥混合均匀后,依次开启微负压系统和液压杆,将所有厢式压滤滤板顶紧;

15、步骤3,开启气动隔膜泵从淤泥暂存桶中抽取淤泥,输送淤泥通过淤泥入口进入压滤腔室,开始压滤脱水,直到不再有滤液从滤液通孔流出时,关闭气动隔膜泵,压滤脱水结束;

16、步骤4,开启液压杆退回原位,拉动链条将所有厢式压滤滤板相继拉开,开启振打装置,泥饼自动脱落至泥饼接收机构下方的泥饼接收钢桶内;

17、步骤5,关闭微负压系统,关闭装置电源,即完成一批次的淤泥处理过程,开启下一批次淤泥处理时,重复上述步骤即可。

18、进一步,步骤3中,根据淤泥初始含水率以及进料量的不同,压滤过程大约需要20-50min。

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20、1、本专利技术针对放射性淤泥提供一种放射性淤泥处理装置及方法,可实现放射性淤泥的减量化和固态化处理,提升淤泥暂存的安全性,并满足废物最小化的原则。

21、2、本专利技术全面考虑了放射性淤泥处理过程中放射性污染扩散风险,确保操作人员及环境安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厢式压滤处理放射性淤泥的装置,包括淤泥回取单元、压滤脱水单元、泥饼接收单元和防护单元,其特征在于:淤泥回取单元通过气动隔膜泵(5)与压滤脱水单元相连,泥饼接收单元设置在压滤脱水单元的所有厢式压滤滤板(6)的底部,压滤脱水单元的上部设有防护单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厢式压滤处理放射性淤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淤泥回取单元包括顶盖(1)、淤泥暂存桶(2)、搅拌桨(3)、淤泥抽料管(4)和所述气动隔膜泵(5),顶盖(1)设置在淤泥暂存桶(2)的开口端,搅拌桨(3)的上端与顶盖(1)的中心相连,下端位于淤泥暂存桶(2)的底部,淤泥抽料管(4)上端穿过顶盖(1)与气动隔膜泵(5)连接,下端位于淤泥暂存桶(2)的底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厢式压滤处理放射性淤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1)为圆形,在内表面边缘设有环形槽,用于与淤泥暂存桶(2)密封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厢式压滤处理放射性淤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淤泥抽料管(4)为硬质管,紧靠淤泥暂存桶(2)内侧的桶壁竖直放置,下端不与搅拌桨(3)的下端接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厢式压滤处理放射性淤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滤脱水单元由多个厢式压滤滤板(6)及多个对应的滚轮(15)、链条(7)和振打装置(10)与液压杆(8)组成,链条(7)设置在相邻的两个厢式压滤滤板(6)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厢式压滤处理放射性淤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厢式压滤滤板(6)的两侧板面均向内凹陷,板面中心设有淤泥入口(16),凹陷板面包裹滤布,凹陷板面下部设有滤液汇集口(17),在厢式压滤滤板(6)下部非凹陷处设有滤液通孔(18),滤液汇集口(17)与对应的滤液通孔(18)通过流道连通,在所有厢式压滤滤板(6)处于压紧状态时,相邻的厢式压滤滤板(6)凹陷处形成压滤腔室,滤液通孔(18)相互连通,形成滤液流出压滤脱水单元的管道。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厢式压滤处理放射性淤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打装置(10)通过压缩空气驱动气缸反复运动,不断将厢式压滤滤板(6)顶起落下,辅助泥饼脱离。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厢式压滤处理放射性淤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泥饼接收单元包括泥饼接收机构(11)和泥饼接收钢桶,泥饼接收机构(11)上部开口与所有厢式压滤滤板(6)处于打开状态时的底部相配合,下部设有环形槽与泥饼接收钢桶压紧密封。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厢式压滤处理放射性淤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单元包括包围(12)、负压系统和气体过滤器。

10.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装置处理放射性淤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处理放射性淤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根据淤泥初始含水率以及进料量的不同,压滤过程大约需要20-50min。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厢式压滤处理放射性淤泥的装置,包括淤泥回取单元、压滤脱水单元、泥饼接收单元和防护单元,其特征在于:淤泥回取单元通过气动隔膜泵(5)与压滤脱水单元相连,泥饼接收单元设置在压滤脱水单元的所有厢式压滤滤板(6)的底部,压滤脱水单元的上部设有防护单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厢式压滤处理放射性淤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淤泥回取单元包括顶盖(1)、淤泥暂存桶(2)、搅拌桨(3)、淤泥抽料管(4)和所述气动隔膜泵(5),顶盖(1)设置在淤泥暂存桶(2)的开口端,搅拌桨(3)的上端与顶盖(1)的中心相连,下端位于淤泥暂存桶(2)的底部,淤泥抽料管(4)上端穿过顶盖(1)与气动隔膜泵(5)连接,下端位于淤泥暂存桶(2)的底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厢式压滤处理放射性淤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1)为圆形,在内表面边缘设有环形槽,用于与淤泥暂存桶(2)密封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厢式压滤处理放射性淤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淤泥抽料管(4)为硬质管,紧靠淤泥暂存桶(2)内侧的桶壁竖直放置,下端不与搅拌桨(3)的下端接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厢式压滤处理放射性淤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滤脱水单元由多个厢式压滤滤板(6)及多个对应的滚轮(15)、链条(7)和振打装置(10)与液压杆(8)组成,链条(7)设置在相邻的两个厢式压滤滤板(6)间。

6.如权利要求5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浩万勇高凯柳兆峰张惠炜罗刚何小平高超范慧宇樊丽阳张旭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