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源接线结构及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72214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17
本技术公开一种电源接线结构及电源,涉及电气技术领域,电源接线结构包括:电源面盖和电线盖,电源面盖设有与电线盖可转动连接的转轴,电线盖设有与转轴转动连接的转轴孔;转轴孔的侧面投影顺时针旋转90°为类形状,转轴孔的开口的宽度略小于转轴的直径,使得转轴在外力作用下可以沿开口进出转轴孔。转轴在转轴孔中有一定移动空间,因此用户可拉出电线盖、并且电线盖可沿转轴旋转从而暴露出内部空间,相比现有技术扩大了接线、拆换线的可操作空间,用户还可以稍用力施加给电线盖使得转轴从转轴孔的开口分离,将电线盖放到旁边操作,拆装便捷,操作方式灵活,便于后续进行接线或者拆线操作,本技术特别适用于导轨电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气,特别涉及一种电源接线结构及电源


技术介绍

1、目前在市场上的超薄导轨明装电源的常规电源接线、拆换线时需要用到螺丝拆装电源,拆装操作起来比较麻烦,不便于接线、拆换线操作。

2、其次,导轨明装电源通常没有藏线空间或者为可见的藏线空间,接线部分裸露在外,影响产品外观;最后,常规的此类电源线输入方式只有一种,不能满足多入线方式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便于拆装从而便于接线、拆换线操作的电源接线结构及采用该电源接线结构的电源,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源拆装操作麻烦,不便于接线、拆换线操作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电源接线结构,包括电源面盖和电线盖,所述电源面盖设有与所述电线盖可转动连接的转轴,所述电线盖设有与所述转轴转动连接的转轴孔;所述转轴孔的侧面投影顺时针旋转90°为类形状,所述转轴孔的开口的宽度略小于所述转轴的直径,使得所述转轴在外力作用下可以沿开口进出所述转轴孔。

3、本方案中,当用户需要进行电源的接线、拆线操作从而需要拆开电源时,由于转轴孔侧面投影顺时针旋转90°为类形状,转轴在转轴孔中有一定移动空间,因此用户可拉出电线盖、并且电线盖可沿转轴旋转从而暴露出内部空间,相比现有技术扩大了接线、拆换线的可操作空间,用户还可以稍用力施加给电线盖使得转轴从转轴孔的开口分离,将电线盖放到旁边操作。拆装便捷,且操作方式较为灵活,便于用户基于实际情况操作。

4、进一步的,所述电线盖和所述电源面盖设置有对应匹配的卡位件,使得所述电线盖转动盖合时与所述电源面盖卡合并形成藏线空间,在所述电源面盖和/或所述电线盖设有入线孔槽位,所述电源面盖内设有接入电源线的接线件。

5、在本进一步的方案中,具体接线操作时将电源线通过入线孔槽位拉入电线盖内接入接线件,即完成接线;具体拆线操作时将电源线从接线件拆出,从入线孔槽位拉出,即完成拆线。

6、当用户完成接线、拆换线操作后安装电源,只需旋转电线盖沿转轴孔推入,使得电线盖与电源面盖的卡位件匹配卡合即可;针对电线盖分离的情况,将电线盖的转轴孔的开口对准转轴,稍用力推入电源面盖。安装电源后,电线盖和电源面盖的卡位件对应旋转卡位盖合并形成藏线空间,可以将多余的电源线藏匿其中。

7、在入线孔槽位方面,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在电源面盖和/或电线盖设置一个或多个的入线孔槽位,所开设孔槽位的位置、大小、形状按需确定,如需满足多入线需求,可在电源面盖或者电线盖开设两个以上入线孔槽位,或者同时在电源面盖或者电线盖的合适位置设置一个以上的入线孔槽位;安装后所述接线件即接线部分不裸露在外。

8、优选的,所述电线盖的卡位件为横向的卡筋,在所述电源面盖设有与所述卡筋对应匹配卡位的横向的卡槽,或者,所述电线盖的卡位件为横向的卡槽,在所述电源面盖设有与所述卡槽对应匹配卡位的横向的卡筋。进一步的,所述卡筋的上端为倒角,所述卡槽的进入位为倒圆角,使得卡筋与卡槽可以顺畅地导入定位卡位,进而使得电线盖便于转入电源面盖中。

9、优选的,所述接线件为自锁式接线器,除接线外还可以固定锁紧电源线。

10、优选的,所述入线孔槽位为间断条形孔位,便于用户用螺丝刀插入条形孔中,撬掉中间部分,将电源线放入入线孔槽中,也便于用户按需使用,未翘掉中间部分的入线孔槽位与电线盖或者电源面盖在外观上仍为一个整体,电源线隐入入线孔槽位中,不影响产品外观。

11、优选的,所述转轴孔的里端面设置为封闭面,减少电线盖在安装过程中从两侧脱位的可能,提高安装稳定性;进一步的,所述转轴在电源面盖的两侧面的底侧内相对设置,所述转轴孔在所述电线盖的两侧面的底侧凸出设置,采用本结构在电源安装后转轴与转轴孔隐藏不可见,外观上更为美观。

12、进一步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接线件采用了自锁式接线器,在所述电源面盖的侧面设有横向的卡槽,在电线盖的两侧面内设置有横向的卡筋与卡槽匹配卡位固定或分离,所述转轴在电源面盖的两侧面的底侧内相对设置,所述转轴孔在所述电线盖的两侧面的底侧凸出设置,所述转轴孔的里端面设置为封闭面,在所述电线盖的端面及所述电源面盖的顶面均设有所述入线孔槽位,所述电源面盖的端面和两侧均设置有入线缺口,所述电源面盖与所述电线盖接触位均设置为倒角。本方案拆装便捷,接线、拆线操作方便,电源线仅需插拔进自锁式接线器中即可完成接线或者拆线,安装顺畅到位、稳定性强不易脱位,可接线空间大,便于电工将电源线插入接线件中,两个电源线入线孔槽位满足多入线方式的需求。

13、本技术还提出一种电源,采用上述任意一种电源接线结构的方案,因此具有上述方案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用户在对本电源接线结构进行接线或者拆线时,由于转轴孔侧面投影顺时针旋转90°为类形状,转轴在转轴孔中有一定移动空间,因此用户可拉出电线盖、并且电线盖可沿转轴旋转从而暴露出内部空间,相比现有技术扩大了接线、拆换线的可操作空间,用户还可以稍用力施加给电线盖使得转轴从转轴孔的开口分离,将电线盖放到旁边操作,拆装便捷,便于后续进行接线或者拆线操作,操作方式灵活,本技术的电源接线结构特别适用于导轨电源。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源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面盖(1)和电线盖(2),所述电源面盖(1)设有与所述电线盖(2)可转动连接的转轴(11),所述电线盖(2)设有与所述转轴(11)转动连接的转轴孔(2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线盖(2)和所述电源面盖(1)设置有对应匹配的卡位件,使得所述电线盖(2)转动盖合时与所述电源面盖(1)卡合并形成藏线空间,在所述电源面盖(1)和/或所述电线盖(2)设有入线孔槽位(3),所述电源面盖(1)内设有接入电源线的接线件(1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线盖(2)的所述卡位件为横向的卡筋(22),在所述电源面盖(1)设有与所述卡筋(22)对应匹配卡位的横向的卡槽(12),或者,所述电线盖(2)的卡位件为横向的卡槽(12),在所述电源面盖(1)设有与所述卡槽(12)对应匹配卡位的横向的卡筋(22)。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筋的上端(221)为倒角,所述卡槽的进入位(121)为倒圆角。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件(13)为自锁式接线器。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入线孔槽位(3)为间断条形孔位。

7.如权利要求1或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源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孔的里端面(212)设置为封闭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源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11)在所述电源面盖(1)的两侧面的底侧内相对设置,所述转轴孔(21)在所述电线盖(2)的两侧面的底侧凸出设置。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件(13)采用自锁式接线器,在所述电源面盖(1)的侧面设有横向的所述卡槽(12),在所述电线盖(2)的两侧面内设置有横向的所述卡筋(22)与所述卡槽(12)匹配卡位固定或分离,所述转轴(11)在所述电源面盖(1)的两侧面的底侧内相对设置,所述转轴孔(21)在所述电线盖(2)的两侧面的底侧凸出设置,所述转轴孔的里端面(212)设置为封闭面,在所述电线盖(2)的端面及所述电源面盖(1)的顶面均设有所述入线孔槽位(3),所述电源面盖(1)的端面和两侧均设置有入线缺口(14),所述电源面盖(1)与所述电线盖(2)接触位(15)均设置为倒角。

10.一种电源,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源接线结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源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面盖(1)和电线盖(2),所述电源面盖(1)设有与所述电线盖(2)可转动连接的转轴(11),所述电线盖(2)设有与所述转轴(11)转动连接的转轴孔(2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线盖(2)和所述电源面盖(1)设置有对应匹配的卡位件,使得所述电线盖(2)转动盖合时与所述电源面盖(1)卡合并形成藏线空间,在所述电源面盖(1)和/或所述电线盖(2)设有入线孔槽位(3),所述电源面盖(1)内设有接入电源线的接线件(1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线盖(2)的所述卡位件为横向的卡筋(22),在所述电源面盖(1)设有与所述卡筋(22)对应匹配卡位的横向的卡槽(12),或者,所述电线盖(2)的卡位件为横向的卡槽(12),在所述电源面盖(1)设有与所述卡槽(12)对应匹配卡位的横向的卡筋(22)。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筋的上端(221)为倒角,所述卡槽的进入位(121)为倒圆角。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件(13)为自锁式接线器。

6.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贤庆姚新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三雄极光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