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带动力油泵一体式离线过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7079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16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带动力油泵一体式离线过滤器,包括:过滤器壳体以及动力油泵,过滤器壳体的顶部设置有上盖,过滤器壳体内设置有中心螺纹通孔,中心螺纹通孔中设置有中心螺杆,中心螺杆上设置有出油孔,过滤器壳体内位于中心螺纹通孔的侧面设置有过滤器出油通道,动力油泵包括泵体,泵体内设置有泵体进油通道、泵体出油通道以及与电机相连接的齿轮传动机构,泵体进油通道的上端与所述中心螺纹通孔相连通,下端与泵体进口相连通,泵体出油通道的上端与所述过滤器出油通道相连通,下端与泵体出口相连通,泵体进油通道与泵体出油通道之间设置有单向阀,本技术可直接从系统油箱中取油过滤,不影响机械系统本身压力及流量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过滤器的,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带动力油泵一体式离线过滤器


技术介绍

1、机械设备润滑油及液压设备在使用时,保持油液清洁不仅可以降低机械设备磨损及降低故障发生,减少维修及停工时间,干净的油液同时可延长使用,减少新油使用量也降低了废油产生,油液污染是加速机械磨损及损坏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机械设备在初设计的时候,油液系统都会设计有油液过滤器,用来过滤油中的污染物提高油品的清洁性能。

2、因油液系统的主线过滤器的设计要保证油液流量能满足系统需求,所以主线过滤器设计的精度在20微米以上,为能保持机械系统油液达到理想的清洁度等级,需要在原有的机械系统上加装一套外置旁路高清度过滤器配合油品质量检测手段,可以很好的解决油液污染问题及延长机械寿命。

3、现有机械设备的主线过滤系统,要根据机械系统所需的油液流量和压力来设计过滤器的精度和耐压值,主线过滤的问题在于必须要保证满足系统油液流量需求,所以设计的过滤精度一般都在20微米以上,这样的滤芯精度只能过滤20微米以上的颗粒污染物,是无法解决油液污染问题,因为很多研究表明20微米以下的颗粒污染物才是使机械磨损及油液变质的主要根源,所以需要加装旁路过滤器来解决油液污染问题,现有的旁路过滤器有两种不同的安装方式,一种是从机械系统的主油路上安装旁路过滤器,安装在机械系统主油路上的旁路过滤器因为压力跟流量原因,旁路过滤器工作压力一般不能超过6bar使用,所以旁路过滤器无法直接安装在机械系统主油路的高压系统中,需要配套不同的减压阀来使用;另一种旁路过滤器是安装在机械系统的回油路上,两种旁路过滤器存在的问题是:如果连接取油的减压阀流量过大,则会导致机械系统主油路油液流量无法满足机械系统需求,如果旁路过滤器取油过滤的流量过大则会导致机械系统压力动力不足,若连接取油的减压阀流量过小,则无法保证过滤效果可以满足油液污染控制要求,缺点是旁路过滤器无泵油动力系统功能,需要靠机械系统本身的压力来满足过滤需求,只有在机械设备运行时,旁路过滤器才有油通过,无法满足实时清洁油液要求,同时旁路过滤器流量过小,短期时效过滤无法达到很好的油品清洁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带动力油泵一体式离线过滤器,自带动力油泵系统,可直接从系统油箱中取油过滤,不影响机械系统本身压力及流量需求,解决现有旁路过滤器安装方式影响系统压力及流量问题以及现有旁路过滤器取油过滤的流量过大导致机械系统压力动力不足问题,可以满足实时清洁油液的需求。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自带动力油泵一体式离线过滤器,包括:过滤器壳体以及设置于过滤器壳体下方的动力油泵,所述过滤器壳体的顶部设置有上盖且两者通过外六角螺栓拧紧固定,所述过滤器壳体内设置有中心螺纹通孔,所述中心螺纹通孔中设置有中心螺杆,所述中心螺杆上设置有出油孔,所述过滤器壳体内位于所述中心螺纹通孔的侧面设置有过滤器出油通道,所述动力油泵包括泵体,所述泵体内设置有泵体进油通道、泵体出油通道以及与电机相连接的齿轮传动机构,所述泵体进油通道的上端与所述中心螺纹通孔相连通,下端与泵体进口相连通,所述泵体出油通道的上端与所述过滤器出油通道相连通,下端与泵体出口相连通,所述泵体进油通道与泵体出油通道之间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的前端与泵体进油通道相连通,后端与泵体出油通道相连通且通过堵头与所述泵体实现密封连接。

3、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电机设置于泵体侧面,所述齿轮传动机构包括一端与电机输出轴相连接的齿轮轴以及套装于齿轮轴上的齿轮,所述齿轮轴的另一端与泵体上的盖板转动连接。

4、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泵体上设置有用于检测油品使用状态的油质传感器。

5、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泵体上还设置有用于检测过滤器压力的压力表。

6、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泵体进口向泵体内部延伸形成与泵体出油通道相垂直且连通的强磁通孔,所述强磁通孔内部设置有强磁棒。

7、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强磁通孔内位于强磁棒外部安装有不锈钢滤筒。

8、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中心螺杆的上端贯穿过滤器壳体的顶部且通过外六角螺栓拧紧固定。

9、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上盖边缘向下弯折形成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设置有第一密封圈。

10、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外六角螺栓与上盖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

11、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过滤器壳体内部设置有多重过滤芯。

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自带动力油泵系统,可直接从系统油箱中取油过滤,不影响机械系统本身压力及流量需求,解决现有旁路过滤器安装方式影响系统压力及流量问题以及现有旁路过滤器取油过滤的流量过大导致机械系统压力动力不足问题,可以满足实时清洁油液的需求,自带的动力油泵系统可以独立运行使用,不影响机械系统的运行。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带动力油泵一体式离线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器壳体以及设置于过滤器壳体下方的动力油泵,所述过滤器壳体的顶部设置有上盖且两者通过外六角螺栓拧紧固定,所述过滤器壳体内设置有中心螺纹通孔,所述中心螺纹通孔中设置有中心螺杆,所述中心螺杆上设置有出油孔,所述过滤器壳体内位于所述中心螺纹通孔的侧面设置有过滤器出油通道,所述动力油泵包括泵体,所述泵体内设置有泵体进油通道、泵体出油通道以及与电机相连接的齿轮传动机构,所述泵体进油通道的上端与所述中心螺纹通孔相连通,下端与泵体进口相连通,所述泵体出油通道的上端与所述过滤器出油通道相连通,下端与泵体出口相连通,所述泵体进油通道与泵体出油通道之间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的前端与泵体进油通道相连通,后端与泵体出油通道相连通且通过堵头与所述泵体实现密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带动力油泵一体式离线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设置于泵体侧面,所述齿轮传动机构包括一端与电机输出轴相连接的齿轮轴以及套装于齿轮轴上的齿轮,所述齿轮轴的另一端与泵体上的盖板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带动力油泵一体式离线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上设置有用于检测油品使用状态的油质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带动力油泵一体式离线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上还设置有用于检测过滤器压力的压力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带动力油泵一体式离线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进口向泵体内部延伸形成与泵体出油通道相垂直且连通的强磁通孔,所述强磁通孔内部设置有强磁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带动力油泵一体式离线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强磁通孔内位于强磁棒外部安装有不锈钢滤筒。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带动力油泵一体式离线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螺杆的上端贯穿过滤器壳体的顶部且通过外六角螺栓拧紧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带动力油泵一体式离线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边缘向下弯折形成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设置有第一密封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带动力油泵一体式离线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六角螺栓与上盖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带动力油泵一体式离线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壳体内部设置有多重过滤芯。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带动力油泵一体式离线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器壳体以及设置于过滤器壳体下方的动力油泵,所述过滤器壳体的顶部设置有上盖且两者通过外六角螺栓拧紧固定,所述过滤器壳体内设置有中心螺纹通孔,所述中心螺纹通孔中设置有中心螺杆,所述中心螺杆上设置有出油孔,所述过滤器壳体内位于所述中心螺纹通孔的侧面设置有过滤器出油通道,所述动力油泵包括泵体,所述泵体内设置有泵体进油通道、泵体出油通道以及与电机相连接的齿轮传动机构,所述泵体进油通道的上端与所述中心螺纹通孔相连通,下端与泵体进口相连通,所述泵体出油通道的上端与所述过滤器出油通道相连通,下端与泵体出口相连通,所述泵体进油通道与泵体出油通道之间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的前端与泵体进油通道相连通,后端与泵体出油通道相连通且通过堵头与所述泵体实现密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带动力油泵一体式离线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设置于泵体侧面,所述齿轮传动机构包括一端与电机输出轴相连接的齿轮轴以及套装于齿轮轴上的齿轮,所述齿轮轴的另一端与泵体上的盖板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带动力油泵一体式离线过滤器,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月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融煊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