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压消能套筒和减压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7009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16
本技术涉及一种减压消能套筒,包括第一套筒本体和第二套筒本体,第一套筒本体环绕在第二套筒本体的外围,第一套筒本体和第二套筒本体之间形成有介质腔,第一套筒本体的筒壁上设置有多组相互间隔布置的第一节流孔组,每组第一节流孔组均包括多个用于供第一套筒本体外侧的介质流入介质腔的第一节流孔,每组第一节流孔组中的多个第一节流孔的中心轴线相交且交点位于介质腔内,第二套筒本体的筒壁上设置有多个用于供介质腔中的介质流入第二套筒本体的内腔的第二节流孔。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减压阀。本技术提升了减压消能套筒的减压消能性能,提升了减压阀的减压消能性能,使得减压阀能够更好的适用于PN40和PN63公称压力运行工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减压阀,具体涉及一种减压消能套筒和减压阀


技术介绍

1、部分减压阀中设置了减压消能套筒和节流锥,利用减压消能套筒形成第一级减压消能结构,利用节流锥形成第二级减压消能结构,从而形成二级减压消能结构,例如申请号为cn202011211658.9的专利申请中所公开的低噪声减压阀中就采用了上述的二级减压效能结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当上述的二级减压效能结构设置在pn16和pn25公称压力等级的减压阀上时,减压阀运行过程中的振动、噪声、气蚀和冲蚀都非常正常。但是,当上述二级减压效能结构设置在pn40和pn63公称压力等级的减压阀上时,减压阀的噪声一般会维持在90-95db,气蚀和冲蚀都有所加重;也就是说上述的二级减压效能结构难以完美适用于pn40和pn63公称压力运行工况,减压消能套筒和节流锥的减压消能性能还具有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减压消能套筒和减压阀,以提升减压消能套筒和减压阀的减压消能性能。

2、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减压消能套筒,包括第一套筒本体和第二套筒本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压消能套筒,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压消能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套筒本体的下端开口处连接有节流板,所述节流板上设置有多个用于供所述第二套筒本体的内腔中的介质流至所述节流板下侧的第三节流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压消能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套筒本体的筒壁上设置有多组相互间隔布置的第二节流孔组,每组所述第二节流孔组均包括多个所述第二节流孔,每组所述第二节流孔组中的多个所述第二节流孔的中心轴线相交且交点位于所述第二套筒本体的内腔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压消能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套筒本体的下端部设置有外凸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压消能套筒,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压消能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套筒本体的下端开口处连接有节流板,所述节流板上设置有多个用于供所述第二套筒本体的内腔中的介质流至所述节流板下侧的第三节流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压消能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套筒本体的筒壁上设置有多组相互间隔布置的第二节流孔组,每组所述第二节流孔组均包括多个所述第二节流孔,每组所述第二节流孔组中的多个所述第二节流孔的中心轴线相交且交点位于所述第二套筒本体的内腔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压消能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套筒本体的下端部设置有外凸缘,所述外凸缘与所述第一套筒本体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压消能套筒,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第一节流孔组中的多个所述第一节流孔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筒本体的一条直径的外围且均从外至内朝所述直径倾斜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压消能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腔为环绕在所述第二套筒本体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强龙帅成董英杰于波阳宋树基蓝晶宋挚中罗小钢欧阳普照普建超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华电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梨园发电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