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蜂窝结构体的颗粒捕集器的堵孔方法及颗粒捕集器技术

技术编号:4136813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蜂窝结构体的颗粒捕集器的堵孔方法及颗粒捕集器,其在确保发动机后处理轻巧性的前提下,提高了储烟量和碳载量,降低了使用背压,包括步骤:在蜂窝结构体的进气端面上粘贴掩膜;在掩膜上开设进气面进料口;在开设的进气面进料口中填充泥料封堵进气面进料口,去除掩膜;在蜂窝结构体的出气端面上粘贴掩膜;在掩膜上开设第一出气面进料口,第一出气面进料口与进气面进料口设置在不同的隔室上;填充泥料封堵第一出气面进料口,去除掩膜;在蜂窝结构体的出气端面上粘贴掩膜;在掩膜上开设第二出气面进料口,第二出气面进料口与进气面进料口以及第一出气面进料口设置在不同的隔室上;填充泥料封堵第二出气面进料口,去除掩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尾气后处理领域中用于废气中所含的微粒的颗粒捕集器,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蜂窝结构体的颗粒捕集器的堵孔方法及颗粒捕集器


技术介绍

1、从柴油机和汽油机等排出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由烟灰(碳烟颗粒)等构成的颗粒物质(微粒子状物质pm)。由于该pm排放至大气中会引起环境污染,因此在柴油机和汽油机等的排气系统中都要配置搭载有用于捕集颗粒的过滤器。在很多情况下,采用堵孔蜂窝结构体作为过滤器截留尾气中的颗粒物,如公开号为cn116892436a、cn114917694a、cn110314465a等专利中公开的蜂窝过滤器。

2、现市场使用的蜂窝陶瓷产品,过滤出烟的出气口孔和储烟的进气孔的容积比是对称的1:1的,非对称的1:1.7。其缺点是储烟量小;载碳量少;使用背压高;使用体积大等。随着排放法规日益严格,为了满足法规的要求,进一步优化pm捕集系统,提高污染物的转化率、降低排放亟待解决,同时为了提高发动机后处理轻巧性,要求降低补集器体积,增大储烟量。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蜂窝结构体的颗粒捕集器的堵孔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蜂窝结构体的颗粒捕集器的堵孔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开设的进气面进料口与蜂窝结构体中隔室的数量比值满足0.2-0.4;在步骤5中,开设的第一出气面进料口与蜂窝结构体中隔室的数量比值满足0.33-0.6,在步骤8中,开设的第二出气面进料口与蜂窝结构体中隔室的数量比值满足0.2-0.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蜂窝结构体的颗粒捕集器的堵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端面的进气孔与所述出气端面的出气孔的容积比满足:2≤VR<2.3,其中VR为容积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蜂窝结构体的颗粒捕集器的堵孔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蜂窝结构体的颗粒捕集器的堵孔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开设的进气面进料口与蜂窝结构体中隔室的数量比值满足0.2-0.4;在步骤5中,开设的第一出气面进料口与蜂窝结构体中隔室的数量比值满足0.33-0.6,在步骤8中,开设的第二出气面进料口与蜂窝结构体中隔室的数量比值满足0.2-0.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蜂窝结构体的颗粒捕集器的堵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端面的进气孔与所述出气端面的出气孔的容积比满足:2≤vr<2.3,其中vr为容积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蜂窝结构体的颗粒捕集器的堵孔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气面进料口、第一出气面进料口和第二出气面进料口中填充泥料的深度为5mm±2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凡辉郑华磊杨颖月杨成先陈源刘思辰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菲尔特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