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基于GPR-EMI智能检测的既有结构加固设备及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基于GPR-EMI智能检测的既有结构加固设备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36743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GPR‑EMI智能检测的既有结构加固方法,包括固定座、支撑筒和调节杆,固定座一侧设有调节板、定位板、侧板、调节螺栓和安装座;有益效果为: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智能算法的应用可大幅度提高检测效率,提高检测精度,同时根据检测结果及时调整结构加固方案以及加固范围,大大提高加固效率;本发明专利技术可避免现有一些有损检测方案对既有建筑的损伤,减少通过钻芯取样等检测方法对环境及构件造成的影响,同时可对现场加固构件进行各加固措施组合施工,针对现场情况对症下药,保证加固方案的最优效率,并可在加固过程中对构件进行实时监测,保证加固的施工质量,减少返工的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设备,具体为一种基于gpr-emi智能检测的既有结构加固设备及方法。


技术介绍

1、钢筋混凝土切割工艺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大城市里,部分已有建筑已超过使用年限,或者烂尾项目进行重启修建,或者部分建筑使用功能需要改变,对上述这些建筑部分区域需要进行结构加固,而结构加固改造方案的选择不仅直接影响到改造后房屋的安全性,同时也影响到资金的投入。

2、合理的加固改造方案要同时满足加固效果好、对使用功能影响小、技术可靠、施工简便、经济合理、外观整齐等特点,然而若按照传统方式盲目进行增加截面及构件增高的施工方法,将出现承载力不足而实际配筋已达超筋的结构构件,继续在受拉区增配钢筋是起不到加固作用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gpr-emi智能检测的既有结构加固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若按照传统方式盲目进行增加截面及构件增高的施工方法,将出现承载力不足而实际配筋已达超筋的结构构件,继续在受拉区增配钢筋是起不到加固作用的现象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gpr-emi智能检测的既有结构加固设备,所述基于gpr-emi智能检测的既有结构加固设备包括:

3、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连接有,所述固定座的一侧四周均设有调节板和定位板,所述定位板连接有一对侧板,所述调节板的一端设有调节螺栓和安装座;

4、支撑筒,与固定座相连接,所述支撑筒连接有螺纹筒,所述螺纹筒连接有固定螺杆,所述固定螺杆两端分别设有转轮和橡胶垫;

5、调节杆,与支撑筒相连接,所述调节杆的一端设有扫描仪、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所述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之间设有若干个阻尼减震器。

6、优选的,所述固定座下侧壁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座和调节螺栓之间螺纹连接,所述调节螺栓与调节板之间固定连接。

7、优选的,所述调节板远离安装座的一端转动套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两端与相应两个侧板侧壁固定连接,所述侧板与定位板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板另一端侧壁固定连接有若干个防滑凸块。

8、优选的,所述支撑筒上端一侧侧壁与螺纹筒固定连接,所述螺纹筒内壁与固定螺杆螺纹连接,所述固定螺杆的一端与转轮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固定螺杆远离转轮的一端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壁固定且转动连接有插块,所述插块一端与橡胶垫固定连接,所述橡胶垫直径小于螺纹筒内径。

10、优选的,所述调节杆的一端与支撑筒内壁活动连接,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与下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下固定板和上固定板与阻尼减震器之间通过螺母固定连接,所述上固定板与扫描仪之间可拆卸连接。

11、一种如上述所述的基于gpr-emi智能检测的既有结构加固设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2、s1:施工准备,在施工前对现场情况进行检测;

13、s2:3d扫描,在进行结构探测之前,首先对新加固区域进行三维扫描,利用三维扫描仪进行区域扫描;

14、s3:实景建模,通过多次换位对指定区域进行扫描,每次换位可分别进行近距扫描及远距离扫描,以保证扫描的准确性,通过拍摄照片的形式在扫描完成后可直接进行该区域的整体建模并得到模型;

15、s4:构件探测,使用集成探地雷达和电磁感应双探头系统,对建筑主要构件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指标进行检测;

16、s5:隐蔽检测,使用高频雷达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内部裂缝、空洞和蜂窝等隐蔽缺陷进行检测;

17、s6:模型标记,在每个区域构件探测完毕后及时在所建模型中进行标注、分类;

18、s7:方案分析,在s6进行的同时进行加固方案同步分析,根据探测结果分析每个构件是否需要加固,若需加固则综合分析得出最优加固方案,可有效提高构件加固效率;

19、s8:加固施工,在得到加固方案后,可进行构建加固施工,针对不同部位,分别制定加大截面、植筋、粘钢、包钢、碳纤维等多种加固方式组合方案;

20、s9:诊断评估,待正式加固施工后可利用gpr-emi双传感器的钢筋混凝土智能检测技术对加固后构件进行再次检测,可对构件加固质量进行实时跟踪分析;

21、s10:分析总结,待每项加固方法施工完成后,及时对整项技术进行分析总结。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23、本专利技术通过智能算法的应用可大幅度提高检测效率,提高检测精度,同时根据检测结果及时调整结构加固方案以及加固范围,大大提高加固效率;另外在检测效率方面,采用激光引导测线方向,可实现常人行走速度的高效数据采集;

24、本专利技术可实现雷达和电池感应数据的实时处理,大大减轻了数据后处理的繁琐工作,摆脱了数据解译工作对操作人员专业的依赖,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判和漏判,大幅度提高解译精度;

25、本专利技术可避免现有一些有损检测方案对既有建筑的损伤,减少通过钻芯取样等检测方法对环境及构件造成的影响,同时可对现场加固构件进行各加固措施组合施工,针对现场情况对症下药,保证加固方案的最优效率,并可在加固过程中对构件进行实时监测,保证加固的施工质量,减少返工的工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GPR-EMI智能检测的既有结构加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GPR-EMI智能检测的既有结构加固设备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GPR-EMI智能检测的既有结构加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7)下侧壁安装座(18)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座(18)和调节螺栓(17)之间螺纹连接,所述调节螺栓(17)与调节板(14)之间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GPR-EMI智能检测的既有结构加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板(14)远离安装座(18)的一端转动套接有固定杆(20),所述固定杆(20)的两端与相应两个侧板(15)侧壁固定连接,所述侧板(15)与定位板(16)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板(16)另一端侧壁固定连接有若干个防滑凸块(1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GPR-EMI智能检测的既有结构加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筒(1)上端一侧侧壁与螺纹筒(9)固定连接,所述螺纹筒(9)内壁与固定螺杆(10)螺纹连接,所述固定螺杆(10)的一端与转轮(8)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GPR-EMI智能检测的既有结构加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螺杆(10)远离转轮(8)的一端开设有安装槽(11),所述安装槽(11)内壁固定且转动连接有插块(13),所述插块(13)一端与橡胶垫(12)固定连接,所述橡胶垫(12)直径小于螺纹筒(9)内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GPR-EMI智能检测的既有结构加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2)的一端与支撑筒(1)内壁活动连接,所述调节杆(2)的另一端与下固定板(6)固定连接,所述下固定板(6)和上固定板(4)与阻尼减震器(5)之间通过螺母固定连接,所述上固定板(4)与扫描仪(3)之间可拆卸连接。

7.一种如上述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GPR-EMI智能检测的既有结构加固设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gpr-emi智能检测的既有结构加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gpr-emi智能检测的既有结构加固设备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gpr-emi智能检测的既有结构加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7)下侧壁安装座(18)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座(18)和调节螺栓(17)之间螺纹连接,所述调节螺栓(17)与调节板(14)之间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gpr-emi智能检测的既有结构加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板(14)远离安装座(18)的一端转动套接有固定杆(20),所述固定杆(20)的两端与相应两个侧板(15)侧壁固定连接,所述侧板(15)与定位板(16)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板(16)另一端侧壁固定连接有若干个防滑凸块(1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gpr-emi智能检测的既有结构加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筒(1)上端一侧侧壁与螺纹筒(9)固定连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俊海马吉星刘奕玮慕康博王伟张钊刘民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深圳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