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养殖废弃物资源利用,具体涉及一种利用水产养殖废弃物制成有机肥的工艺及设备。
技术介绍
1、随着集约化水产养殖的发展,单位养殖面积的饲料大量投入,导致水产养殖生产系统产生的废物增加,严重威胁着水产养殖环境及其可持续性。水产养殖废弃物的主要来源是饲料、化学品和病原体,因而水产养殖的废弃物的组成主要有残饵、粪便、死亡的动植物、微生物,富含n、p等营养元素及有机质。现有技术中,大多是对水产养殖废水采用絮凝的方式来实现对其含有的固体废弃物进行团聚与固定,而絮凝成团的物质则用于种植植物或是羊肚菌等。但都没有对其残留的化学品、重金属和病原体等进行处理,且都是直接使用或是简单的堆肥后使用,废弃物中的有用成分利用率相对较低,堆肥虽然能够依靠升温过程杀灭有害病原体,但不容易升温和腐熟。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水产养殖废弃物制成有机肥的工艺及设备,通过该工艺和设备,实现对水产养殖废弃物的有效且合理的利用。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之一是:一种利用水产养殖废弃物制成有机肥的工艺,其特征在于,通过如下步骤来实现:
3、步骤1):收集水产养殖池中的淤泥和养殖废水经过絮凝成团的物质、养殖废水经物理过滤得到的固体废物,得到废弃混合物,然后往废弃混合物中加入低浓度乙醇溶液,混合均匀后送入压滤机进行压滤,废弃混合物含水率一般达70%以上,通过压滤机压滤后使其含水量在40%-50%;
4、水产养殖
5、步骤2):往得到的废弃混合物中添加碳源、硅藻土、复合菌剂,充分混匀:
6、此步骤中碳源(具体可选择红糖)的添加量为压滤后废弃混合物总重的5%-10%,硅藻土的添加量为压滤后废弃混合物总重的8%-10%,复合菌剂的接种量为压滤后废弃混合物总重的1%-2%,且复合菌剂是由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em菌、酵母菌按任意比例复合而成的。此步骤通过添加碳源、硅藻土,接种复合菌剂,便于后续的低温发酵中,复合菌剂对废弃混合物中的剩余重金属及有害化学物质进行降解;
7、步骤3):往步骤2)中的混合物中加入秸秆末,秸秆末粉碎至1cm长以内,并置于太阳底下暴晒0.5-1h;
8、此步骤中的秸秆为农作物秸秆或其他植物秸秆,加入秸秆末的目的是降低水产养殖废弃物的粘性,便于后续的有氧发酵更为均匀,秸秆末的加入量为压滤后废弃混合物总重的10%-20%,暴晒的目的一方面是降低混合物的粘性,另一方面使混合物中部分物料先腐熟;
9、步骤4):将步骤3)得到的混合物送入发酵罐内,然后往发酵罐内均匀喷水,使发酵罐的混合物湿度为60%-70%,然后往发酵罐内不同高度位置放入蚯蚓种,并控制发酵罐内温度为25℃~28℃,进行低温发酵2-8天;在该低温发酵过程中每隔1-2h向发酵罐内充入空气,且该发酵过程中,不进行搅拌;
10、此步骤中通过蚯蚓在低温条件下,进行发酵,能够利用蚯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在进一步降低重金属含量的基础上,促进水产养殖废弃物的腐熟和提高成品有机肥的肥效;
11、步骤5):完成步骤4)后,将发酵罐内温度上升至60℃-70℃,进行高温发酵3~5天,高温发酵过程中每隔1-2h向发酵罐内充入空气且同时进行搅拌,高温发酵完成后,得到成品有机肥。
12、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之二是:一种利用水产养殖废弃物制成有机肥的设备,包括发酵罐,发酵罐通过机架支撑在地面上,且发酵罐内底部为锥状且在底部中心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排料口,排料口上固定有阀门;在发酵罐顶部盖有保温盖,在保温盖上固定有进料口和排气口;在发酵罐内按不同高度位置固定连接有多层多用途管道,在每层的每根多用途管道底部开设有多个出口,所有的管道最终与空气输入、水输入进行连接;在发酵罐内中心固定有搅拌轴,在搅拌轴的不同高度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搅拌叶,搅拌叶位于相邻的两层多用途管道之间,搅拌轴的顶部穿过保温盖后与伺服电机固定连接;在发酵罐内壁上固定有电加热管、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
13、上述多层管道的具体布置方式既要考虑到能够在需要对发酵罐内增加湿度时进水、在需要对发酵罐内充入空气时进气,还需要通过这些多用途管道放入蚯蚓种。因而,进一步对管道的布设方式进行优化,具体是,每层多用途管道由多根管道构成,每根多用途管道一端穿过发酵罐一侧罐壁后固定连接有分支管,每层的分支管固定连接在同一个输送管上,所有的输送管汇集在同一根总管上,空气输入通过管道、气阀、三通与该总管进行连接且连通,而水输入也通过自己的管道、水阀、水泵与该总管进行连接且连通,且每根多用途管道的该端与发酵罐连接的部位进行焊接密封;每根多用途管道的另一端穿过发酵罐另一侧罐壁后开口,每根多用途管道的开口处均塞有密封堵头。当需要向发酵罐内放入蚯蚓种时,打开密封堵头,关掉气阀、水阀,从每根多用途管道的开口端放入蚯蚓,因为发酵罐内有蚯蚓生长所需条件,蚯蚓会从多用途管道底部的出口进入发酵罐内的物料中,不需要放入蚯蚓时,密封堵头是堵住对应多用途管道的。
14、为使多个多用途管道的开口能够更高效率地堵上堵头,且保证整个发酵罐外观完整,进一步,将多用途管道开口端所对应的发酵罐罐壁侧设计成两层,外层为可打开的封门、内层为多用途管道固定层,封门一侧铰接在多用途管道固定层的一侧、封门另一侧可拆卸连接在多用途管道固定层的另一侧;其中内层的内壁与发酵罐其余内壁形成完整的内壁,在内层上且对应每根多用途管道的位置开口,每根多用途管道从内层上对应的开口伸出且多用途管道与内层罐壁之间进行焊接密封,从而使多用途管道的开口端裸露在发酵罐内层罐壁外,而在外层的封门的内侧上且对应于每根多用途管道开口处固定连接有一密封堵头,在封门关上时,每个密封堵头前将对应的那根多用途管道的开口端堵上。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备的有益效果
16、1、本专利技术通过各步骤的有序且合理衔接,有效对水产养殖废弃物中的重金属、其他有害物质进行了处理,并使热量低、不容易腐熟的水产养殖废弃物得以充分发酵,获得价值相对较高的有机肥,这种有机肥不仅能够改善土壤的费力,还能改善土壤的持水能力;
17、2、本专利技术通过在蚯蚓的作用下先低温发酵,再高温发酵,充分降低了堆肥过程中氮元素的损失,而且能增强成品有机肥的肥效和生物活性;
18、3、本专利技术的设备,既能实现在物料入罐后不同高度的蚯蚓放入,还能对发酵罐内湿度和氧气含量进行均匀调节;
19、4、本专利技术的设备,能够对发酵过程中的条件进行有效控制,充分保障发酵充分性,相比传统的发酵池发酵而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水产养殖废弃物制成有机肥的工艺,其特征在于,通过如下步骤来实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水产养殖废弃物制成有机肥的工艺,其特征在于,低温发酵前控制湿度为60%-70%,且整个低温发酵过程中不进行搅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利用水产养殖废弃物制成有机肥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在低温发酵和高温发酵过程中,均每隔1-2h向发酵罐内充入空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水产养殖废弃物制成有机肥的工艺所用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发酵罐,发酵罐通过机架支撑在地面上,且发酵罐内底部为锥状且在底部中心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排料口,排料口上固定有阀门;在发酵罐顶部盖有保温盖,在保温盖上固定有进料口和排气口;在发酵罐内按不同高度位置固定连接有多层多用途管道,在每层的每根多用途管道底部开设有多个出口,所有的管道最终与空气输入、水输入进行连接;在发酵罐内中心固定有搅拌轴,在搅拌轴的不同高度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搅拌叶,搅拌叶位于相邻的两层多用途管道之间,搅拌轴的顶部穿过保温盖后与伺服电机固定连接;在发酵罐内壁上固定有电加热管、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水产养殖废弃物制成有机肥的工艺,其特征在于,通过如下步骤来实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水产养殖废弃物制成有机肥的工艺,其特征在于,低温发酵前控制湿度为60%-70%,且整个低温发酵过程中不进行搅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利用水产养殖废弃物制成有机肥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在低温发酵和高温发酵过程中,均每隔1-2h向发酵罐内充入空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水产养殖废弃物制成有机肥的工艺所用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发酵罐,发酵罐通过机架支撑在地面上,且发酵罐内底部为锥状且在底部中心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排料口,排料口上固定有阀门;在发酵罐顶部盖有保温盖,在保温盖上固定有进料口和排气口;在发酵罐内按不同高度位置固定连接有多层多用途管道,在每层的每根多用途管道底部开设有多个出口,所有的管道最终与空气输入、水输入进行连接;在发酵罐内中心固定有搅拌轴,在搅拌轴的不同高度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搅拌叶,搅拌叶位于相邻的两层多用途管道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长易,
申请(专利权)人:常德品创园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