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用二合一光导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36514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13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用二合一光导装置,包括:主导光柱、辅导光柱、第一发光体、第二发光体,主导光柱的表面沿其轴向方向形成有条形的反射区域,该反射区域通过在主导光柱表面成型纹路形成;所述的辅导光柱的末端合并至主导光柱上,并且二者结合的位置在主导光柱起始端面与反射区域之间;第一发光体、第二发光体产生的光线分别进入主导光柱、辅导光柱后,自反射区域照射出。通过本技术可以将两个处于不同位置的分散光源产生的光线进行汇集,并从同一反射区域照射出,从而提高最终反射区域的亮度。不会增加最终产品的成本、重量和体积,还避免了采用大功率光源辐照可能对导光件造成发光、变形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用发光产品,特指一种汽车用二合一光导装置


技术介绍

0、
技术介绍

1、根据不同的需求,在汽车上不同位置需要设置不同的灯具。目前的车用灯具根据发光方式的不同主要分为:直接发光模式和光导发光模式。对于直接发光模式而言,就是光源(灯泡或者led)直接照射、反射的方式产生发光效果。而对于光导发光模式,光源产生的光线照射至导光件,通过导光件呈现最终的发光效果。

2、光导式发光模式通过导光件作为光线传导介质,光线由导光件的出光面照射出来。由于这种发光模式最终的发光效果可以根据导光件出光面进行造型设计,所以这种发光模式可应用汽车中对亮度需求不高灯具中,例如:需要呈现特定图案的装饰灯、亮度要求不高的汽车前后位置灯。但是对于汽车的日间行车灯而言,由于其对亮度需求较高,所以直接采用传统的光导发光模式就难以达到标准。如果要在日间行车灯这种对亮度要求较大的灯具上使用光导发光模式,就只能采用以下方式实现:使用大功率的光源,以提升最终的灯光亮度。大功率光源自身需要配置散热器,这样就会造成灯具总成的成本、重量、体积增加。

3、有鉴于上面所述,本专利技术人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汽车用二合一光导装置。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一种汽车用二合一光导装置,包括:主导光柱、辅导光柱,以及设置于主导光柱起始端面的第一发光体、设置于辅导光柱起始端面的第二发光体,所述的主导光柱的表面沿其轴向方向形成有条形的反射区域,该反射区域通过在主导光柱表面成型纹路形成;所述的辅导光柱的末端合并至主导光柱上,并且二者结合的位置在主导光柱起始端面与反射区域之间;第一发光体、第二发光体产生的光线分别进入主导光柱、辅导光柱后,自反射区域相对的表面照射出。

3、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主导光柱包括:主起始段和合并段,所述的反射区域设置于合并段上。

4、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辅导光柱包括:辅起始段和结合段,所述的结合段的末端合并至主导光柱的合并段中,并且结合段呈弧形弯曲。

5、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呈弧形弯曲的结合段,其弧的直径大于8倍自身横截面的直径。

6、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主起始段与辅起始段的中轴线夹角为40°-45°。

7、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辅导光柱的末端合并至主导光柱上,二者结合所形成的相贯线终结位置距离第一发光体、第二发光体的距离为30-40mm。

8、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主导光柱和辅导光柱的主体横截面为圆形。

9、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除反射区域外,所述主导光柱和辅导光柱的圆周面粗糙度小于0.1。

10、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主导光柱和辅导光柱上设置有遮光套或遮光层。

11、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形成反射区域的纹路为齿形纹路。

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3、1、通过本技术可以将两个处于不同位置的分散光源产生的光线进行汇集,并通过反射区域照反射后,自主导光柱侧面射出,从而提高最终发光的亮度。同时,由于本技术针对两个独立光源,无需采用独立的大功率光源,对光源的散热要求较低,无需额外增加散热器,不会增加最终产品的成本、重量和体积,还避免了采用大功率光源辐照可能对导光件造成发光、变形的问题。

14、2、本技术不同于常规导光件的端面发光,而是通过设置反射区域光源原有的反射路径,令光线可以自其相对面的主导光柱侧面射出,从而形成条形的发光区域,这样就可以形成具有较长的发光条效果,可以用于汽车的日间行车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用二合一光导装置,包括:主导光柱(1)、辅导光柱(2),以及设置于主导光柱(1)起始端面的第一发光体(3)、设置于辅导光柱(2)起始端面的第二发光体(4),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用二合一光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导光柱(1)包括:主起始段(11)和合并段(12),所述的反射区域(10)设置于合并段(1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用二合一光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辅导光柱(2)包括:辅起始段(21)和结合段(22),所述的结合段(22)的末端合并至主导光柱(1)的合并段(12)中,并且结合段(22)呈弧形弯曲。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用二合一光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呈弧形弯曲的结合段(22),其弧的直径大于8倍自身横截面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用二合一光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起始段(11)与辅起始段(21)的中轴线夹角为40°-4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用二合一光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辅导光柱(2)的末端合并至主导光柱(1)上,二者结合所形成的相贯线终结位置(100)距离第一发光体(3)、第二发光体(4)的距离为30-40mm。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汽车用二合一光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导光柱(1)和辅导光柱(2)的主体横截面为圆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汽车用二合一光导装置,其特征在于:除反射区域(10)外,所述主导光柱(1)和辅导光柱(2)的圆周面粗糙度小于0.1。

9.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汽车用二合一光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导光柱(1)和辅导光柱(2)上设置有遮光套(5)或遮光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汽车用二合一光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区域(10)的纹路为齿形纹路。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用二合一光导装置,包括:主导光柱(1)、辅导光柱(2),以及设置于主导光柱(1)起始端面的第一发光体(3)、设置于辅导光柱(2)起始端面的第二发光体(4),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用二合一光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导光柱(1)包括:主起始段(11)和合并段(12),所述的反射区域(10)设置于合并段(1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用二合一光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辅导光柱(2)包括:辅起始段(21)和结合段(22),所述的结合段(22)的末端合并至主导光柱(1)的合并段(12)中,并且结合段(22)呈弧形弯曲。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用二合一光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呈弧形弯曲的结合段(22),其弧的直径大于8倍自身横截面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用二合一光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起始段(11)与辅起始段(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禹文浩陈煜王乃静朱觉武覃钟李荣俭
申请(专利权)人:南宁燎旺车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