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式内镜清洗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6476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12
本技术涉及清洗槽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软式内镜清洗槽,包括主槽池,所述主槽池上安装有水龙头与三个灌注接口,所述主槽池内壁底部设置有下凹弧形槽,所述下凹弧形槽长度与软式内镜长度相适配,所述下凹弧形槽内壁首端开设有一号孔洞,其一号孔洞内固定连接有接水管,所述接水管接通水源,所述接水管伸入下凹弧形槽内部一端安装有直通阀,所述下凹弧形槽内壁底部位于尾端处开设有第一排水口,本技术通过对传统内镜清洗槽结构的改变,使软式内镜在清洗时可安功能位放入下凹弧形槽内部,无需将软式内镜盘圈,使内镜在该清洗槽内更为贴合,对内镜具有保护作用,防止贵重精密器械的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清洗槽,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软式内镜清洗槽


技术介绍

1、软式内镜被广泛使用于临床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中,软式内镜需要进入人体内属于入侵式操作,如果内镜的清洁消毒质量不达标,往往会导致患者在使用内镜时出现感染问题,软式内镜标准清洗流程要经过清洗-漂洗-终末漂洗,清洗需要使用清洗液按说明配置进行预洗及洗涤,漂洗要使用流动水清洗(软式内镜结构复杂,管道长,未使用流动水漂洗,容易出现清洗不到位存在污物残留或者消毒液(邻苯二甲醛)残留情况,对患者的医疗安全存在隐患),终末漂洗要用无菌水或纯化水进行终末漂洗,现有的软式内镜清洗工作站多为3-4个单个亚克力材质的清洗槽组成,其槽内为普通光滑面水槽,要将软式内镜盘区放置其中,每个槽配有水龙头、两条灌注管,一条吸引管,灌注管通过连接一条三通管连接镜子负压吸引口。

2、现有软式内镜清洗槽存在一些缺陷:软式内镜精密度高、价格昂贵,在清洗槽内摆放拥挤,需要盘圈起来,操作过程难清洗、易磕碰造成器械损耗;在漂洗过程中需要使用流动水漂洗,至少要放纯水20-30l,用水量大且清洗效果不佳,纯水消耗大。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软式内镜清洗槽,包括主槽池(1),所述主槽池(1)上安装有水龙头(11)与三个灌注接口(3),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槽池(1)内壁底部设置有下凹弧形槽(4),所述下凹弧形槽(4)长度与软式内镜长度相适配,所述下凹弧形槽(4)内壁首端开设有一号孔洞,其一号孔洞内固定连接有接水管(5),所述接水管(5)接通水源,所述接水管(5)伸入下凹弧形槽(4)内部一端安装有直通阀(6),所述下凹弧形槽(4)内壁底部位于尾端处开设有第一排水口(2),所述第一排水口(2)内壁固定连接有排水支管(9),所述主槽池(1)内壁底部开设有第二排水口(7),所述第二排水口(7)内壁固定连接有排水管阀(8),所述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式内镜清洗槽,包括主槽池(1),所述主槽池(1)上安装有水龙头(11)与三个灌注接口(3),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槽池(1)内壁底部设置有下凹弧形槽(4),所述下凹弧形槽(4)长度与软式内镜长度相适配,所述下凹弧形槽(4)内壁首端开设有一号孔洞,其一号孔洞内固定连接有接水管(5),所述接水管(5)接通水源,所述接水管(5)伸入下凹弧形槽(4)内部一端安装有直通阀(6),所述下凹弧形槽(4)内壁底部位于尾端处开设有第一排水口(2),所述第一排水口(2)内壁固定连接有排水支管(9),所述主槽池(1)内壁底部开设有第二排水口(7),所述第二排水口(7)内壁固定连接有排水管阀(8),所述排水支管(9)与排水管阀(8)内部连通,所述排水管阀(8)底端对接排水管路,所述主槽池(1)底部固定安装有回流机构(10),所述回流机构(10)进水端贯穿入下凹弧形槽(4)内部尾端位置,所述回流机构(10)出水端贯穿入下凹弧形槽(4)内部首端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式内镜清洗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阀(8)包括有管壳(81),所述管壳(81)内壁底端固定连接有漏斗(88),所述管壳(81)内壁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架(82),所述第一固定架(82)内腔活动套接有旋柱(83),所述旋柱(83)底端开设有方形柱孔,其方形柱孔内活动套接有方柱(84),所述方柱(84)底端固定连接有螺纹轴(85),所述螺纹轴(85)底端固定连接有球形阀体(87),所述螺纹轴(85)侧壁螺纹套接有第二固定架(86),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莎妮周芳朱焕娣刘雪媚张茂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