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稻渔综合种养用喂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36034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10
本技术涉及稻渔种养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稻渔综合种养用喂料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储料罐,所述底座的另一侧通过滑轨滑动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液压缸二,所述液压缸二的顶部驱动端固定连接有套环,所述套环内固定连接有软管,所述软管远离套环的一端与储料罐的内部底侧相连通,所述软管与储料罐连接处设置有输送泵,所述底座的顶部中端固定连接有立板。本技术中,通过液压杆一、移动板、蜗轮、蜗杆、液压缸二、套环、软管的配合,使得喂料方向方便调整,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环形管、喷水头、进水管、转轴、搅拌杆、刮片的配合,实现自清洁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稻渔种养,尤其涉及一种稻渔综合种养用喂料装置


技术介绍

1、稻田养殖是以种稻为主,种养结合,采用“稻+鱼”的种养模式,鱼可为水稻除草、松土、增肥,减少水稻病虫害的发生,水稻又为鱼提供天然饵料。这一种养循环模式,减少了人工除草的成本,也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种出的大米颗粒饱满香甜,品质更好,养出的鱼肉质更鲜美。

2、稻渔种养需要人工投喂饲料,现有技术中喂料需要的投料管往往需要人工调整距离和高度,费时费力,且喂料装置内部使用完后,很难及时清理干净,甚至很多时候饲料干结粘附在罐体内部,出现发酵腐败,影响后续的喂料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稻渔综合种养用喂料装置,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喂料的位置需要人工调整费时费力且喂料后的罐体无法及时方便得清理,影响后续喂料质量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稻渔综合种养用喂料装置。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稻渔综合种养用喂料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储料罐,所述底座的另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稻渔综合种养用喂料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储料罐(2),所述底座(1)的另一侧通过滑轨(9)滑动连接有移动板(10),所述移动板(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壳体(20),所述壳体(2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液压缸二(14),所述液压缸二(14)的顶部驱动端固定连接有套环(15),所述套环(15)内固定连接有软管(16),所述软管(16)远离套环(15)的一端与储料罐(2)的内部底侧相连通,所述软管(16)与储料罐(2)连接处设置有输送泵(17),所述底座(1)的顶部中端固定连接有立板(11),所述立板(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液压杆一(12),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稻渔综合种养用喂料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储料罐(2),所述底座(1)的另一侧通过滑轨(9)滑动连接有移动板(10),所述移动板(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壳体(20),所述壳体(2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液压缸二(14),所述液压缸二(14)的顶部驱动端固定连接有套环(15),所述套环(15)内固定连接有软管(16),所述软管(16)远离套环(15)的一端与储料罐(2)的内部底侧相连通,所述软管(16)与储料罐(2)连接处设置有输送泵(17),所述底座(1)的顶部中端固定连接有立板(11),所述立板(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液压杆一(12),所述液压杆一(12)的驱动端与移动板(10)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液压缸二(14)的底端位于壳体(20)内固定连接有蜗轮(13),所述蜗轮(13)的底端转动连接在移动板(10)的顶部,所述蜗轮(13)的外部啮合连接有蜗杆(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渔综合种养用喂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16)可为波纹管。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磊罗运仙郑焕明张涛郑清梅温茹淑谢鹏安罗杏良张琼伍卫才
申请(专利权)人:梅州市农林科学院水产研究所[广东省梅州区域性水产试验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