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反冲滤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5924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自反冲滤池,属于高效陶瓷废水一体化处理设备技术领域,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效的自反冲滤池,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个封闭的容器,所述滤池的底部设置有下进水口和第四排污口,所述滤池的中下部设置有悬浮过滤装置,所述滤池的顶部设置有清水出入口;悬浮过滤装置的结构为:带孔的下隔板固定在所述滤池的中下部,带孔的上隔板固定在所述滤池的中部,下隔板和上隔板之间设置有悬浮滤料,在所述上隔板上孔内均设置有滤帽;第四排污口向外设置有阀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广泛应用到水处理行业、制陶行业。(*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自反冲滤池,属于高效陶瓷废水一体化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在生产陶瓷的过程中会产生一部分泥浆废水,废水中的悬浮物主要是粒径 < 150 i! m的固体颗粒。由于各陶瓷厂管理水平差异较大,车间布局乃至排水管道、沟渠的 坡度、长短不同,造成各厂总排水口陶瓷废水的悬浮物浓度普遍为1000 1X104mg/L左 右,淤塞市政管道,污染水体,必须治理。现有的滤池只具备过滤功能,往往使用一段时间后 还需要人工清洗干净,现有滤池过滤是在常压下进行,过滤速度慢,过滤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自反冲滤池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效 的自反冲滤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自反冲滤池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为一个 封闭的容器,所述滤池的底部设置有下进水口和第四排污口 ,所述滤池的中下部设置有悬 浮过滤装置,所述滤池的顶部设置有清水出入口 。 所述悬浮过滤装置的结构为带孔的下隔板固定在所述滤池的中下部,带孔的上 隔板固定在所述滤池的中部,下隔板和上隔板之间设置有悬浮滤料,在所述上隔板上孔内 均设置有滤帽。所述的第四排污口向外设置有阀门。 在所述滤池的外壁且位于悬浮过滤装置的上方设置有第三排污口 ,第三排污口向 外设置有阀门。 在所述滤池的外壁且位于悬浮过滤装置的上方还设置有维护通道。 本技术自反冲滤池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为一上 浮滤池,填料采用先进的悬浮滤料,与传统的下滤池相比,有上浮滤池因滤料轻,全部上悬 于水上,在反冲洗时,反洗效果显著,不易污泥板结,过滤效果好,滤料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自反冲滤池,为一个封闭的容器,工作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工作压力,使过滤速度快,工作效 率高,过滤时被处理的水自下而上经过悬浮过滤装置,最后经过清水出入口向外出水,冲洗 时,从清水出入口反向注入清水,清水自上而下经过悬浮过滤装置,达到底部,最后从第四 排污口排出。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在高效陶瓷废水一体化处理设备中使用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中1为罐体,2为左侧腔体,3为加药装置,4为加药管,5为反应斜板,6为原水进口 , 7为第一排污口 , 8为第二排污口 , 9为原水进入管,10为排泥管,11为排污管,12为第 四排污口 , 13为悬浮滤料,14为滤帽,15为第三排污口 , 16为维护通道,17为右侧腔体,18 为清水出入口, 19为精密过滤器,20为第一回流管,21为第二回流管,22为布水器,23为V 型集泥斗,24为隔板,25为阀门,26为下进水口 , 27为悬浮过滤装置,28为上隔板,29为下隔板。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自反冲滤池设计在一种高效陶瓷废水一体化处理 设备中,右侧腔体17为本技术自反冲滤池,高效陶瓷废水一体化处理设备结构包括 罐体1、左侧腔体2、加药装置3、加药管4、反应斜板5、原水进口 6、第一排污口 7、第二排污 口 8 、原水进入管9 、排泥管10 、排污管11 、第四排污口 12 、悬浮滤料13 、滤帽14、第三排污口 15、维护通道16、右侧腔体17、清水出入口 18、精密过滤器19、第一回流管20、第二回流管 21、布水器22、V型集泥斗23、隔板24、阀门25、下进水口 26、悬浮过滤装置27、上隔板28和 下隔板29 ;密闭的罐体l内部在右侧用隔板24隔开成两个独立的密闭的左侧腔体2和右侧 腔体17,左侧腔体2的顶端向外设置有加药装置3,加药装置3通过加药管4与原水进口 6 相连接,原水进口 6水平设置在左侧腔体2的中下部,与原水进口 6相连接的原水进入管9 设置在左侧腔体2内,在原水进口 6的下面水平设置有第一排污口 7和第二排污口 8,与第 一排污口 7和第二排污口 8相连的排泥管10设置在左侧腔体2内,左侧腔体2的中间位置 布置有反应斜板5,将左侧腔体2分隔成上下两部分,反应斜板5下面设置有布水器22,布 水器22与原水进入管9连接,在左侧腔体2顶部水平布置有第一回流管20,第二回流管21 垂直向下连接在第一回流管20的中间位置,穿过反应斜板5在左侧腔体2底部与右侧腔体 17的下进水口 26相连接。右侧腔体17为本技术自反冲滤池,滤池的底部设置有下进水口 26和第四排 污口 12,滤池的中下部设置有悬浮过滤装置27,滤池的顶部设置有清水出入口 18。 所述悬浮过滤装置27的结构为带孔的下隔板29固定在所述滤池的中下部,带孔 的上隔板28固定在所述滤池的中部,下隔板29和上隔板28之间设置有悬浮滤料13,在所 述上 隔板28上的孔内均设置有滤帽14。 在所述滤池的外壁且位于悬浮过滤装置27的上方设置有第三排污口 15,用于取 样检测过滤后的清水是否合格。 在所述滤池的外壁且位于悬浮过滤装置27的上方还设置有第维护通道16,方便 设备运行过程中的观察和清理,维护通道16位于第三排污口 15的上方,维护通道16向外 设置有阀门25。 在所述滤池的下隔板29的下方设置有排污管ll,排污管11与第四排污口 12相 连。 在所述滤池的顶部设置有清水出入口 18,清水出入口 18的下方设置有精密过滤 器19,精密过滤器19可为现有水处理领域中使用的过滤器。 所述的原水进入管9、排泥管10、布水器22、排污管11及第一回流管20上都设置 有小孔,小孔的大小可根据用户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所述的原水进口 6、第一排污口 7、第二排污口 8、第三排污口 15、第四排污口 12和 清水出入口 18均向外设置有阀门。 在左侧腔体2的底部横向设置有V型集泥斗23,使得所述的排泥管10均匀分布在 罐低的V型集泥斗23的凹槽中。 所述的反应斜板5的布置形式是纵向平直、横向成正弦波形状,安装倾角为60°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自反冲滤池,其特征在于:它为一个封闭的容器,所述滤池的底部设置有下进水口(26)和第四排污口(12),所述滤池的中下部设置有悬浮过滤装置(27),所述滤池的顶部设置有清水出入口(18);所述悬浮过滤装置(27)的结构为:带孔的下隔板(29)固定在所述滤池的中下部,带孔的上隔板(28)固定在所述滤池的中部,下隔板(29)和上隔板(28)之间设置有悬浮滤料(13),在所述上隔板(28)上孔内均设置有滤帽(14);所述的第四排污口(12)向外设置有阀门(25)。

【技术特征摘要】
自反冲滤池,其特征在于它为一个封闭的容器,所述滤池的底部设置有下进水口(26)和第四排污口(12),所述滤池的中下部设置有悬浮过滤装置(27),所述滤池的顶部设置有清水出入口(18);所述悬浮过滤装置(27)的结构为带孔的下隔板(29)固定在所述滤池的中下部,带孔的上隔板(28)固定在所述滤池的中部,下隔板(29)和上隔板(28)之间设置有悬浮滤料(13),在所述上隔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俊杰王安安李云生田牛芦爱明范宏丽宋宝芝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中威水处理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4[中国|山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