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四周贴块贴袋一体缝制模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56490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07
本技术涉及服装织造领域,提供一种四周贴块贴袋一体缝制模板,包括:第一底板、第二底板、第三底板、第一盖板、第二盖板以及定型辅助板;其中,第一底板的中部开设有第一底板缝纫槽;第二底板包括:第一定位板、第二定位板、第三定位板、第四定位板以及第五定位板;第二底板的中部开设有第二底板缝纫槽;第三底板包括:第一模具板、中层板以及第二模具板;第一模具板的中部开设有第一模具板缝纫槽;第二模具板的中部开设有第二模具板缝纫槽;第二盖板与第二底板磁吸连接;本技术简化了缝制贴片以及贴袋的操作工序,保证了贴片与贴袋的匹配精确度,操作简单,且能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服装织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四周贴块贴袋一体缝制模板


技术介绍

1、在服装口袋的工艺制作中,贴袋美观大方,是服装设计中常用的装饰手法,贴袋又称明袋,是指贴附在衣服主体造型上的一种口袋造型。贴袋分直角贴袋、圆角贴袋、多角贴袋、风琴折裥式贴袋,适用于外套、衬衫、裤装之中;随着时代的发展,消费者对于贴袋的要求越来越高,更出现了一些个性化贴袋,例如四周设有贴块的贴袋,这种贴袋往往出现在个性夹克、工装外套上;对于这种个性化贴袋,现有技术中并无缝制模板,往往需要依靠人工缝制,然而人工缝制无法保证精度,容易出现贴袋与贴块不对应或位置出现偏差的问题,况且,人工缝制要多增加点位、烫袋、缝制等多道工序才能完成,存在费时费力的问题。

2、因此,亟需一种操作简便且缝制效率高的四周贴块贴袋一体缝制组合模板,一次性完成整道贴块贴袋工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四周贴块贴袋一体缝制模板。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3、提供一种四周贴块贴袋一体缝制模板,包括:第一底板、与所述第一底板的第一侧边转动连接的第二底板、与所述第一底板的第二侧边转动连接的第三底板、与所述第三底板的第一侧边转动连接的第一盖板、与所述第二底板磁吸连接的第二盖板以及定型辅助板;

4、其中,所述第一底板的中部开设有第一底板缝纫槽;所述第一底板的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一底板的第二侧边平行;

5、所述第二底板包括:第一定位板、第二定位板、第三定位板、第四定位板以及第五定位板;所述第一定位板、所述第二定位板、所述第三定位板、所述第四定位板均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二底板靠近所述第一底板的一侧面,所述第五定位板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二底板远离所述第一底板的一侧面;所述第二底板的中部开设有第二底板缝纫槽;

6、所述第三底板包括:自所述第三底板远离所述第一底板的一侧面至所述第三底板靠近所述第一底板的一侧面依次设置的第一模具板、中层板以及第二模具板;所述第一模具板的中部开设有第一模具板缝纫槽;所述第二模具板的中部开设有第二模具板缝纫槽,所述第二模具板缝纫槽延伸至所述第二模具板的第一侧边;

7、所述第一盖板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一模具板的第一侧边,所述第一盖板设于所述第二模具板缝纫槽内;

8、所述第二盖板与所述第二底板远离所述第一底板的一侧面磁吸连接。

9、优选地,所述第一底板上设有料片轮廓。

10、优选地,所述第一底板缝纫槽的尺寸以及位置与所述第二底板缝纫槽匹配。

11、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板与所述第二底板的第一侧边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板与所述第二底板的第二侧边转动连接,所述第三定位板与所述第二底板的第三侧边转动连接,所述第四定位板与所述第二底板的第四侧边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底板的第一侧边、所述第二底板的第二侧边、所述第二底板的第三侧边以及所述第二底板的第四侧边围设成一矩形。

12、更优选地,所述第五定位板与所述第二底板的第三侧边转动连接。

13、优选地,所述中层板包括: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第一活动部、第二活动部以及限位部;所述第一模具板以及第二模具板之间设有活动腔,所述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以及所述限位部均固定地设于所述活动腔内,所述第一活动部以及所述第二活动部活动地设于所述活动腔内。

14、更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部固定地设于所述第二模具板的第三侧边,所述第二固定部固定地设于所述第二模具板的第四侧边,所述限位部固定地设于所述第二模具板的第二侧边;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关于所述第二模具板缝纫槽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活动部与所述第二活动部关于所述第二模具板缝纫槽对称设置;所述第二模具板的第一侧边、所述第二模具板的第三侧边、所述第二模具板的第二侧边与所述第二模具板的第四侧边依次围设成一矩形。

15、更优选地,所述第一活动部以及所述第二活动部靠近所述第二模具板第二侧边的一侧均设有手持部。

16、优选地,所述第二底板的中部设有若干第一磁片。

17、优选地,所述第二盖板的中部设有若干第二磁片。

18、本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9、本技术通过设置由第一底板、第二底板、第三底板、第一盖板、第二盖板以及定型辅助板组合而成的缝制模板,简化了缝制贴片以及贴袋的操作工序,保证了贴片与贴袋的匹配精确度,使用者仅需按操作步骤将布料置于模板上并将模板送入缝纫装置进行缝制即可,操作简单,且能提高生产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四周贴块贴袋一体缝制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底板(1)、与所述第一底板(1)的第一侧边转动连接的第二底板(2)、与所述第一底板(1)的第二侧边转动连接的第三底板(3)、与所述第三底板(3)的第一侧边转动连接的第一盖板(4)、与所述第二底板(2)磁吸连接的第二盖板(5)以及定型辅助板(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周贴块贴袋一体缝制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1)上设有料片轮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周贴块贴袋一体缝制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缝纫槽(11)的尺寸以及位置与所述第二底板缝纫槽(26)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周贴块贴袋一体缝制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板(21)与所述第二底板(2)的第一侧边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板(22)与所述第二底板(2)的第二侧边转动连接,所述第三定位板(23)与所述第二底板(2)的第三侧边转动连接,所述第四定位板(24)与所述第二底板(2)的第四侧边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底板(2)的第一侧边、所述第二底板(2)的第二侧边、所述第二底板(2)的第三侧边以及所述第二底板(2)的第四侧边围设成一矩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四周贴块贴袋一体缝制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定位板(25)与所述第二底板(2)的第三侧边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周贴块贴袋一体缝制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层板(32)包括:第一固定部(321)、第二固定部(322)、第一活动部(323)、第二活动部(324)以及限位部(325);所述第一模具板(31)以及第二模具板(33)之间设有活动腔,所述第一固定部(321)、所述第二固定部(322)以及所述限位部(325)均固定地设于所述活动腔内,所述第一活动部(323)以及所述第二活动部(324)活动地设于所述活动腔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四周贴块贴袋一体缝制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321)固定地设于所述第二模具板(33)的第三侧边,所述第二固定部(322)固定地设于所述第二模具板(33)的第四侧边,所述限位部(325)固定地设于所述第二模具板(33)的第二侧边;所述第一固定部(321)与所述第二固定部(322)关于所述第二模具板缝纫槽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活动部(323)与所述第二活动部(324)关于所述第二模具板缝纫槽对称设置;所述第二模具板(33)的第一侧边、所述第二模具板(33)的第三侧边、所述第二模具板(33)的第二侧边与所述第二模具板(33)的第四侧边依次围设成一矩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四周贴块贴袋一体缝制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部(323)以及所述第二活动部(324)靠近所述第二模具板(33)第二侧边的一侧均设有手持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周贴块贴袋一体缝制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板(2)的中部设有若干第一磁片(27)。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周贴块贴袋一体缝制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盖板(5)的中部设有若干第二磁片(5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四周贴块贴袋一体缝制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底板(1)、与所述第一底板(1)的第一侧边转动连接的第二底板(2)、与所述第一底板(1)的第二侧边转动连接的第三底板(3)、与所述第三底板(3)的第一侧边转动连接的第一盖板(4)、与所述第二底板(2)磁吸连接的第二盖板(5)以及定型辅助板(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周贴块贴袋一体缝制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1)上设有料片轮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周贴块贴袋一体缝制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缝纫槽(11)的尺寸以及位置与所述第二底板缝纫槽(26)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周贴块贴袋一体缝制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板(21)与所述第二底板(2)的第一侧边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板(22)与所述第二底板(2)的第二侧边转动连接,所述第三定位板(23)与所述第二底板(2)的第三侧边转动连接,所述第四定位板(24)与所述第二底板(2)的第四侧边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底板(2)的第一侧边、所述第二底板(2)的第二侧边、所述第二底板(2)的第三侧边以及所述第二底板(2)的第四侧边围设成一矩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四周贴块贴袋一体缝制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定位板(25)与所述第二底板(2)的第三侧边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周贴块贴袋一体缝制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层板(32)包括:第一固定部(321)、第二固定部(322)、第一活动部(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鲜双平陈勇崔纪锋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申洲针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