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便携式肠造口内窥镜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便携式肠造口内窥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5572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肠造口内窥镜,属于内窥镜技术领域,包括内窥镜腔室、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配合机构、内窥镜和扩张机构,所述内窥镜腔室包括手持腔和伸入腔,所述手持腔和伸入腔为连通设置且手持腔和伸入腔内部均为空心设置,所述扩张机构的首端和内窥镜的首端上均设有摄像探头,所述内窥镜腔室上连接有显示器,所述显示器与对应的摄像探头均为电性连接,本装置能够对肠造口术治疗的患者所需部位进行定期观察以及所需部位进行取样活检,在观察和取样过程中,扩张机构首端呈半圆弧形形状对肠造口术治疗的患者所需部位进行伸入运动,从而避免了在伸入患者所需部位过程中,在与患者部位接触的情况下不会造成较大的疼痛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内窥镜,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肠造口内窥镜


技术介绍

1、肠造口是指外科医生为了治疗某些肠道疾病(如直肠癌、溃性结肠炎等)而在腹壁上所做的人为开口,并将一段肠管拉出开口外,翻转缝于腹壁,从而形成肠造口。

2、肠造口术治疗的患者,在后续的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查看患者所需部位恢复情况以及需要将内窥镜伸入肠造口达到所需部位后进行取样,将取出的息肉来进行检测,达到诊治结合的目的;

3、目前临床上没有专门使得的肠造口内窥镜,一般是用膀胱镜或者输尿管软件替代,而膀胱镜或输尿管软镜检查不能满足检查目的,探查视野不够清晰、不方便找到输尿管口等,因此为解决临床问题,本装置提供了一种便携式肠造口内窥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便携式肠造口内窥镜,以解决上述提到的技术问题。

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包括内窥镜腔室、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配合机构、内窥镜和扩张机构,所述内窥镜腔室包括手持腔和伸入腔,所述手持腔和伸入腔为连通设置且手持腔和伸入腔内部均为空心设置,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带动配合机构在伸入腔内伸缩运动且与手持腔内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带动配合机构在伸入腔内旋转运动且位于手持腔和伸入腔为连通处,所述配合机构与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连接且位于内窥镜腔室内部,所述内窥镜设置在配合机构一端且处于接近扩张机构的一端,所述内窥镜的首端设有用于夹持物体的夹持机构,所述内窥镜的内部设有用于驱动夹持机构运行的驱动设备,所述内窥镜腔室的外部设有操控驱动设备的开启旋钮,所述扩张机构设置在伸入腔的首端,所述扩张机构的首端和内窥镜的首端上均设有摄像探头,所述内窥镜腔室上连接有显示器,所述显示器与对应的摄像探头均为电性连接。

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壳体、第一驱动电机、第一主斜齿轮、第一从斜齿轮、支架、驱动轴和转盘,所述第一驱动壳体设置在手持腔外侧壁上,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设置在第一驱动壳体的内部且输出端穿过手持腔外侧壁位于手持腔内部,所述第一主斜齿轮设置在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上,所述支架设置在手持腔内侧壁上,所述驱动轴转动连接轴支架上,所述第一从斜齿轮设置在驱动轴的下端且与第一主斜齿轮处于啮合状态,所述转盘设置在驱动轴的上端。

4、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驱动壳体、第二驱动电机、第二主斜齿轮、第二从斜齿轮和转筒,所述第二驱动壳体设置在手持腔的上端,所述第二驱动电机设置在第二驱动壳体的内部且输出端穿过手持腔的上端位于手持腔内部,所述第二主斜齿轮设置在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上,所述转筒转动连接在伸入腔内部,所述第二从斜齿轮设置在转筒的端部且与第二主斜齿轮为啮合设置。

5、进一步的,所述配合机构包括配合轴、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内窥镜设置在转筒的内部且为左右滑动配合,所述内窥镜朝向转盘的一端内部设有连接轴,所述配合轴为偏心设置在转盘的上端,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套设在配合轴上且为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为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套设在连接轴上且为转动连接。

6、进一步的,所述扩张机构包括扩张组件和拉伸组件,所述扩张组件设置在转筒的首端,所述拉伸组件设置在内窥镜的外部,所述扩张组件通过拉伸组件进行拉伸驱动,所述扩张组件包括弧形块、第一半圆块、第二半圆块、第一轴、第二轴、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弧形块设置在转筒的首端,所述第一轴和第二轴对称设置在弧形块的两侧,所述第一半圆块的一端固定套设在第一轴上且另一端转动套设在第二轴上,所述第二半圆块的一端固定套设在第二轴上且另一端转动套设在第一轴上,所述第一齿轮固定套设在第一轴上,所述第二轴固定套设在第二齿轮上。

7、进一步的,所述拉伸组件包括拉伸齿条、拉伸件和拉伸块,所述内窥镜腔室的外侧对称设有两个滑槽,所述拉伸齿条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拉伸齿条分别与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为啮合设置,所述拉伸块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拉伸块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滑槽内且为可滑动可锁止状态,两个所述拉伸块呈错开设置,所述拉伸件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拉伸件的一端分别与对应的拉伸齿条连接,两个所述拉伸件的另一端分别与对应的拉伸块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壳体的外部设有控制第一驱动电机运行的第一驱动旋钮,所述第二驱动壳体的外部设有控制第二驱动电机运行的第二驱动旋钮,所述第一驱动旋钮、第二驱动旋钮和开启旋钮结构相同,所述第一驱动旋钮包括启动暂停钮。

9、进一步的,所述显示器与第一驱动旋钮、第二驱动旋钮和开启旋钮结构均为电性连接,所述显示器内部设有可拆卸充电的蓄电池,所述显示器上设有控制对应的摄像探头启动的旋钮以及显示器开启的旋钮,所述显示器上设有供于内窥镜图形处理装置相适配的连接孔位。

10、进一步的,还包括内窥线体、器械插入口和灌注口,所述伸入腔的外部设有与内窥线体进行插接的孔位,所述内窥线体的末端可插接在孔位上进行连接且在连接后与显示器为电性连接状态,所述器械插入口设置在内窥线体首端外部位置,所述灌注口设置在器械插入口上,所述内窥线体的首端为可弯曲设置与传统的内窥镜首端相同,且内窥线体的首端上设有内窥摄像探头以及器械通道。

1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12、其一,能够对肠造口术治疗的患者所需部位进行定期观察以及所需部位进行取样活检,在观察和取样过程中,扩张机构首端呈半圆弧形形状对肠造口术治疗的患者所需部位进行伸入运动,从而避免了在伸入患者所需部位过程中,在与患者部位接触的情况下不会造成较大的疼痛感,同时,以便于伸入到患者所需部位,而在伸入过程中都是扩张机构上的摄像探头的传递视频通过显示器进行查看所需路径及情况,因此在进入到患者所需位置以及后续伸出时,内窥镜上的夹持机构是始终处于扩张机构内部的,而夹持机构具有夹持功能和夹断功能的一个设备,从而在伸入到患者所需部位过程中,夹持机构不会与患者肠造口伸入和伸出部位产生接触,从而不会对患者造成伤害,也降低了患者在观察取样过程中的疼痛感;

13、本装置采用了两种模式,一种为观察模式,一种为取样模式,同时该两种模式也能够起到相互配合的效果;

14、本装置形状与传统的医疗枪形状类似,便于拿取操作,具有一定的便捷性。

15、其二,由于对每个患者的肠造口所需观察位置的不同,那么所需伸入位置也会有所不同,当患者的肠造口所需观察位置较深,内窥镜腔室的尺寸不足以使得扩张机构上的摄像探头达到所需观察位置时,医护人员可先握住手持腔部位,并使得扩张机构上的摄像探头朝向肠造口所需观察位置进行伸入,待内窥镜腔室带动扩张机构上的摄像探头伸入完成后,将两个拉伸块分别单独进行推动和拉动,从而带动两个拉伸齿条对称向外进行运动,两个拉伸齿条对称向外转动带动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对称向对应的拉伸块的方向进行转动,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转动会带动第一半圆块和第二半圆块向对应的拉伸块的方向进行转动,从而实现带动第一半圆块和第二半圆块进行张开,这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肠造口内窥镜,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窥镜腔室(1)、第一驱动机构(2)、第二驱动机构(3)、配合机构(4)、内窥镜(5)和扩张机构(6),所述内窥镜腔室(1)包括手持腔(11)和伸入腔(12),所述手持腔(11)和伸入腔(12)为连通设置且手持腔(11)和伸入腔(12)内部均为空心设置,所述第一驱动机构(2)用于带动配合机构(4)在伸入腔(12)内伸缩运动且与手持腔(11)内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3)用于带动配合机构(4)在伸入腔(12)内旋转运动且位于手持腔(11)和伸入腔(12)为连通处,所述配合机构(4)与第一驱动机构(2)和第二驱动机构(3)连接且位于内窥镜腔室(1)内部,所述内窥镜(5)设置在配合机构(4)一端且处于接近扩张机构(6)的一端,所述内窥镜(5)的首端设有用于夹持物体的夹持机构(7),所述内窥镜(5)的内部设有用于驱动夹持机构(7)运行的驱动设备,所述内窥镜腔室(1)的外部设有操控驱动设备的开启旋钮(71),所述扩张机构(6)设置在伸入腔(12)的首端,所述扩张机构(6)的首端和内窥镜(5)的首端上均设有摄像探头(8),所述内窥镜腔室(1)上连接有显示器(9),所述显示器(9)与对应的摄像探头(8)均为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肠造口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2)包括第一驱动壳体(21)、第一驱动电机(22)、第一主斜齿轮(23)、第一从斜齿轮(24)、支架(25)、驱动轴(26)和转盘(27),所述第一驱动壳体(21)设置在手持腔(11)外侧壁上,所述第一驱动电机(22)设置在第一驱动壳体(21)的内部且输出端穿过手持腔(11)外侧壁位于手持腔(11)内部,所述第一主斜齿轮(23)设置在第一驱动电机(22)的输出端上,所述支架(25)设置在手持腔(11)内侧壁上,所述驱动轴(26)转动连接轴(51)支架(25)上,所述第一从斜齿轮(24)设置在驱动轴(26)的下端且与第一主斜齿轮(23)处于啮合状态,所述转盘(27)设置在驱动轴(26)的上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肠造口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3)包括第二驱动壳体(31)、第二驱动电机(32)、第二主斜齿轮(33)、第二从斜齿轮(34)和转筒(35),所述第二驱动壳体(31)设置在手持腔(11)的上端,所述第二驱动电机(32)设置在第二驱动壳体(31)的内部且输出端穿过手持腔(11)的上端位于手持腔(11)内部,所述第二主斜齿轮(33)设置在第二驱动电机(32)的输出端上,所述转筒(35)转动连接在伸入腔(12)内部,所述第二从斜齿轮(34)设置在转筒(35)的端部且与第二主斜齿轮(33)为啮合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携式肠造口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机构(4)包括配合轴(41)、第一连杆(42)和第二连杆(43),所述内窥镜(5)设置在转筒(35)的内部且为左右滑动配合,所述内窥镜(5)朝向转盘(27)的一端内部设有连接轴(51),所述配合轴(41)为偏心设置在转盘(27)的上端,所述第一连杆(42)的一端套设在配合轴(41)上且为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43)的一端与第一连杆(42)的另一端为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43)的另一端套设在连接轴(51)上且为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携式肠造口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张机构(6)包括扩张组件(61)和拉伸组件(62),所述扩张组件(61)设置在转筒(35)的首端,所述拉伸组件(62)设置在内窥镜(5)的外部,所述扩张组件(61)通过拉伸组件(62)进行拉伸驱动,所述扩张组件(61)包括弧形块(611)、第一半圆块(612)、第二半圆块(613)、第一轴(614)、第二轴(615)、第一齿轮(616)和第二齿轮(617),所述弧形块(611)设置在转筒(35)的首端,所述第一轴(614)和第二轴(615)对称设置在弧形块(611)的两侧,所述第一半圆块(612)的一端固定套设在第一轴(614)上且另一端转动套设在第二轴(615)上,所述第二半圆块(613)的一端固定套设在第二轴(615)上且另一端转动套设在第一轴(614)上,所述第一齿轮(616)固定套设在第一轴(614)上,所述第二轴(615)固定套设在第二齿轮(617)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便携式肠造口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拉伸组件(62)包括拉伸齿条(621)、拉伸件(622)和拉伸块(623),所述内窥镜腔室(1)的外侧对称设有两个滑槽(13),所述拉伸齿条(621)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拉伸齿条(621)分别与第一齿轮(616)和第二齿轮(617)为啮合设置,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肠造口内窥镜,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窥镜腔室(1)、第一驱动机构(2)、第二驱动机构(3)、配合机构(4)、内窥镜(5)和扩张机构(6),所述内窥镜腔室(1)包括手持腔(11)和伸入腔(12),所述手持腔(11)和伸入腔(12)为连通设置且手持腔(11)和伸入腔(12)内部均为空心设置,所述第一驱动机构(2)用于带动配合机构(4)在伸入腔(12)内伸缩运动且与手持腔(11)内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3)用于带动配合机构(4)在伸入腔(12)内旋转运动且位于手持腔(11)和伸入腔(12)为连通处,所述配合机构(4)与第一驱动机构(2)和第二驱动机构(3)连接且位于内窥镜腔室(1)内部,所述内窥镜(5)设置在配合机构(4)一端且处于接近扩张机构(6)的一端,所述内窥镜(5)的首端设有用于夹持物体的夹持机构(7),所述内窥镜(5)的内部设有用于驱动夹持机构(7)运行的驱动设备,所述内窥镜腔室(1)的外部设有操控驱动设备的开启旋钮(71),所述扩张机构(6)设置在伸入腔(12)的首端,所述扩张机构(6)的首端和内窥镜(5)的首端上均设有摄像探头(8),所述内窥镜腔室(1)上连接有显示器(9),所述显示器(9)与对应的摄像探头(8)均为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肠造口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2)包括第一驱动壳体(21)、第一驱动电机(22)、第一主斜齿轮(23)、第一从斜齿轮(24)、支架(25)、驱动轴(26)和转盘(27),所述第一驱动壳体(21)设置在手持腔(11)外侧壁上,所述第一驱动电机(22)设置在第一驱动壳体(21)的内部且输出端穿过手持腔(11)外侧壁位于手持腔(11)内部,所述第一主斜齿轮(23)设置在第一驱动电机(22)的输出端上,所述支架(25)设置在手持腔(11)内侧壁上,所述驱动轴(26)转动连接轴(51)支架(25)上,所述第一从斜齿轮(24)设置在驱动轴(26)的下端且与第一主斜齿轮(23)处于啮合状态,所述转盘(27)设置在驱动轴(26)的上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肠造口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3)包括第二驱动壳体(31)、第二驱动电机(32)、第二主斜齿轮(33)、第二从斜齿轮(34)和转筒(35),所述第二驱动壳体(31)设置在手持腔(11)的上端,所述第二驱动电机(32)设置在第二驱动壳体(31)的内部且输出端穿过手持腔(11)的上端位于手持腔(11)内部,所述第二主斜齿轮(33)设置在第二驱动电机(32)的输出端上,所述转筒(35)转动连接在伸入腔(12)内部,所述第二从斜齿轮(34)设置在转筒(35)的端部且与第二主斜齿轮(33)为啮合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携式肠造口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机构(4)包括配合轴(41)、第一连杆(42)和第二连杆(43),所述内窥镜(5)设置在转筒(35)的内部且为左右滑动配合,所述内窥镜(5)朝向转盘(27)的一端内部设有连接轴(51),所述配合轴(41)为偏心设置在转盘(27)的上端,所述第一连杆(42)的一端套设在配合轴(41)上且为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43)的一端与第一连杆(42)的另一端为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43)的另一端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翠翠周玉虹刘文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