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阻尼器,具体涉及一种可调节的阻尼器。
技术介绍
1、阻尼器,是以提供运动的阻力,耗减运动能量的装置。由于建筑结构易在地震作用下耗能变形,主体结构出现塑性铰,构件发生屈服,导致结构破坏,无法使用或修复。于是,通过耗能减震的阻尼器应运而生,该阻尼器在地震发生时通过摩擦先耗散地震输入能量,实现对主体结构的保护。在现有可自动复位的阻尼器中,碟簧凭借自身的可收缩性以及性能稳定等优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该碟簧在作为复位结构时,通常需预先对碟簧施加预应力,由于预应力的大小会对阻尼器的形变起点产生影响,使之适应不同的震况,但现有的阻尼器的调节方式复杂,且无法对碟簧的预应力进行实时调节,极大的限制了阻尼器的灵活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实时调节预应力的阻尼器。
2、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可调节的阻尼器,包括:
3、导向杆;
4、耗能组件,与导向杆可移动连接,包括第一耗能件和第二耗能件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节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330)与导向杆(100)形成螺纹连接,并与复位件(320)相贴合,当调节件(330)沿导向杆(100)长度方向朝靠近第一耗能件(210)或第二耗能件(220)方向移动时,增加该复位件(320)施加的挤压力,使复位件(320)发生收缩,当调节件(330)沿导向杆(100)长度方向朝远离第一耗能件(210)或第二耗能件(220)方向移动时,减小对该复位件(320)施加的挤压力,使复位件(320)发生扩张,以实现对复位件(320)张紧度的调节。
>3.根据权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330)与导向杆(100)形成螺纹连接,并与复位件(320)相贴合,当调节件(330)沿导向杆(100)长度方向朝靠近第一耗能件(210)或第二耗能件(220)方向移动时,增加该复位件(320)施加的挤压力,使复位件(320)发生收缩,当调节件(330)沿导向杆(100)长度方向朝远离第一耗能件(210)或第二耗能件(220)方向移动时,减小对该复位件(320)施加的挤压力,使复位件(320)发生扩张,以实现对复位件(320)张紧度的调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件(320)设置有至少两个,包括分别位于连接杆(310)两端的第一复位件(321)和第二复位件(322),其中,该第一复位件(321)设置于导向杆(100)上第一耗能件(210)背离第二耗能件(220)方向,该第二复位件(322)设置于导向杆(100)上第二耗能件(220)背离第二耗能件(220)方向,以分别或同时对第一耗能件(210)和第二耗能件(220)进行复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330)包括分别与导向杆(100)形成螺纹连接的第一调节件(331)和第二调节件(332),其中,第一调节件(331)设置于第一复位件(321)背离第一耗能件(210)一侧,第二调节件(332)设置于第二复位件(322)背离第二耗能件(220)一侧,以分别或同时对第一复位件(321)和第二复位件(322)的张紧度进行调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310)为金属件,且该连接杆(310)上具有与调节件(330)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琦,郭治红,孙春滋,陈跃,徐杰峰,吴赛兵,李文瑞,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二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