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车载无线充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5461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车载无线充电连接器,属于无线充领域,一种智能车载无线充电连接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无线充发射器,所述壳体内设有两个第一滑槽,每个所述第一滑槽内均滑动连接有驱动杆,所述第一滑槽内设有第一拉簧,所述第一拉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滑槽内壁与驱动杆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对比现有技术的优点在于:本装置可适配不同尺寸的手机型号,对手机进行夹持,防止由于车辆颠簸造成的手机晃动,同时本装置适配多种车型,通过限位卡扣固定在车载空调出风口,适配范围广泛,同时当移动端取下时,内部无线充发射器自动断电,避免设备长时间处于充电待机状态,延长装置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无线充,具体涉及一种智能车载无线充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1、随着车辆的普及,用车需求越来越多样化,而车载电子设备技术相对落后,无法满足大多数人群,故大部分人通过手机连接蓝牙,通过车载音响播放导航、及喜好音乐,而移动端的电量有限,车载无线充电连接器应运而生,由于由于车辆内空间有限,诸多无线充电设备不易收放,易遮挡驾驶员视野,造成安全隐患,同时电磁感应式无线充电感应区域较小,车辆行驶过程造成的颠簸,对无线充电造成较大影响,故此,推出一种智能车载无线充电连接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车载无线充电连接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车载无线充电连接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无线充发射器,所述壳体内设有两个第一滑槽,每个所述第一滑槽内均滑动连接有驱动杆,所述第一滑槽内设有第一拉簧,所述第一拉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滑槽内壁与驱动杆上,两个驱动杆通过连接杆相互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杆末端固定连接有下支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车载无线充电连接器,包括壳体(10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1)内设有无线充发射器(102),所述壳体(101)内设有两个第一滑槽(105),每个所述第一滑槽(105)内均滑动连接有驱动杆(104),所述第一滑槽(105)内设有第一拉簧(106),所述第一拉簧(106)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滑槽(105)内壁与驱动杆(104)上,两个驱动杆(104)通过连接杆(205)相互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杆(104)末端固定连接有下支脚(103),所述连接杆(205)上固定连接有控制杆(206),所述壳体(101)内设有控制滑槽(300),所述控制杆(206)滑动连接在控制滑槽(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车载无线充电连接器,包括壳体(10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1)内设有无线充发射器(102),所述壳体(101)内设有两个第一滑槽(105),每个所述第一滑槽(105)内均滑动连接有驱动杆(104),所述第一滑槽(105)内设有第一拉簧(106),所述第一拉簧(106)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滑槽(105)内壁与驱动杆(104)上,两个驱动杆(104)通过连接杆(205)相互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杆(104)末端固定连接有下支脚(103),所述连接杆(205)上固定连接有控制杆(206),所述壳体(101)内设有控制滑槽(300),所述控制杆(206)滑动连接在控制滑槽(300)内,每个所述驱动杆(104)侧壁均固定连接有侧转片(207),所述侧转片(207)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208),所述第二转轴(208)上转动连接有侧支杆(301),所述侧支杆(301)上设有导轨,所述壳体(101)上固定连接有固定杆(209),所述固定杆(209)滑动连接在导轨内,所述侧支杆(301)远离第二转轴(208)一端固定连接有侧压片(302),所述侧压片(302)、下支脚(103)与移动设备(303)相匹配,所述无线充发射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建文吴盛昌肖琳陈锋先沈小江刘秋顺
申请(专利权)人:博硕科技江西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