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性测量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4558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仪器仪表与测绘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惯性测量单元。该惯性测量单元包括基座、基体以及传感组件。基体可拆卸安装于基座,基体上设置有多个连接部,连接部适于与基座可拆卸连接,多个连接部之间形成的几何中心与基体的质心重合,传感组件设置于基体的外壁上。通过将传感组件设置于传感组件基体的外壁上,基体通过其连接部与基座可拆卸安装,且多个连接部之间形成的几何中心与基体的质心重合,进而消除了基座与基体之间的运动耦合,使传感组件的测量更精准。此外,只需更换不同的基座即可适配不同的载体,该惯性测量单元以较少的部件设置即可完成高精度测量,其集成化程度较高、结构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仪器仪表与测绘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惯性测量单元


技术介绍

1、惯性测量单元是测量物体三轴姿态角(或角速率)以及加速度的装置。一般包含加速度计和陀螺,加速度计检测物体在载体上的加速度信号,而陀螺检测载体相对于导航坐标系的角速度信号,测量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角速度和加速度,并以此解算出物体的姿态,在导航中有着很重要的应用价值。

2、现有的惯性测量单元一般包括壳体和测量组件,壳体内设置有配重块,测量组件设置在配重块上,且在测量组件与配重块之间还设置有减振组件。其缺陷是:在惯性测量单元同载体一起运动时,配重块与壳体之间存在运动耦合,导致测量精度低。此外,惯性测量单元整体的集成化程度较低、结构复杂。且现有的惯性测量单元一般整体灌胶固化,其机械接口固定,不能适配多数载体。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惯性测量单元,以解决现有的惯性测量单元由于其部件之间存在运动耦合而影响测量精度,以及集成化程度较低、结构复杂、不能适配多数载体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惯性测量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惯性测量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2)为正方体结构,所述基体(2)的顶面的对角位置设置有两个所述连接部(21),所述基体(2)的底面的对角位置设置有两个所述连接部(21),所述连接部(21)沿水平方向突出于所述基体(2),四个所述连接部(21)沿着所述基体(2)的四个边角位置错位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惯性测量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的上表面设置有两个支撑柱(11),所述支撑柱(11)与所述基体(2)的顶面上的所述连接部(21)对应,所述基体(2)的顶面上的两个所述连接部(21)与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惯性测量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惯性测量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2)为正方体结构,所述基体(2)的顶面的对角位置设置有两个所述连接部(21),所述基体(2)的底面的对角位置设置有两个所述连接部(21),所述连接部(21)沿水平方向突出于所述基体(2),四个所述连接部(21)沿着所述基体(2)的四个边角位置错位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惯性测量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的上表面设置有两个支撑柱(11),所述支撑柱(11)与所述基体(2)的顶面上的所述连接部(21)对应,所述基体(2)的顶面上的两个所述连接部(21)与所述支撑柱(11)的顶面连接,所述基体(2)的底面上的两个所述连接部(21)与所述基座(1)的顶面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惯性测量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组件(3)包括综合电路板(31)和六个传感电路板(32),所述基体(2)的每个外壁上均设置有所述传感电路板(32),所述综合电路板(31)设置于其中一个所述传感电路板(32)背离所述基体(2)的一侧,每个所述传感电路板(32)均与所述综合电路板(31)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惯性测量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电路板(32)与所述综合电路板(31)通过柔性带(33)电连接,四个所述传感电路板(32)沿所述综合电路板(31)的周向均匀排列,其中一个所述传感电路板(32)远离所述综合电路板(31)的一侧连接有一个所述传感电路板(32),四个所述传感电路板(32)中的两个相邻的所述传感电路板(32)之间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综合电路板(31)连接的所述传感电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相进刘尔静王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星际防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