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vr光学镜头,具体为一种适用于三片式vr光学镜头的镜筒结构。
技术介绍
1、目前市场上存在的vr镜头普遍采用单透镜方案,单透镜的vr虽然重量轻,体积最小,但是会导致vr系统光学成像质量较差,色差和畸变较为明显,显然不适应于社会发展现状。
2、专利公告号为cn210038290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适用于三片式vr光学镜头的镜筒结构。该光学镜筒结构包括2个外壳,2个隔圈。该光学镜筒结构从左至右分别为第一外壳、第一隔圈,第二外隔圈,第二外壳。两个外壳通过内外螺纹,能够让三块镜片紧密排放,起到压圈的作用。两个隔圈位于三块镜片之间,精确控制三块镜片之间的间距,配合压圈使三块镜片紧密放置不发生晃动。三块镜片中心在同一水平线上,每两块镜片之间用隔圈控制间距,精度在0.01-0.02mm,隔圈外围末端侧面与底部保持垂直度,防止镜片出现偏心现象。该专利具有轻量化小型化的特点,适用于虚拟现实设备领域。
3、但是该装置还存在不足之处;该装置具有防止镜片发生晃动,且不产生偏心等优点,但是在镜筒在外界长期静置过程中容易被外界脏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三片式VR光学镜头的镜筒结构,包括装置主体(1),且装置主体(1)为夹层设计,所述装置主体(1)内部设置有滑槽环(2),所述滑槽环(2)内部设置有镜片组件(3),且镜片组件(3)为多层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模糊装置(4)、防损坏装置(5)、防传染装置(6)和防侵蚀装置(7),所述防模糊装置(4)设置在装置主体(1)外壁处,所述防损坏装置(5)设置在防模糊装置(4)上方,所述防传染装置(6)设置在防损坏装置(5)上方,所述防侵蚀装置(7)设置在装置主体(1)内部上方,所述防模糊装置(4)包括手持环(41)、弧形片(42)和遮挡板(43),所述手持环(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三片式vr光学镜头的镜筒结构,包括装置主体(1),且装置主体(1)为夹层设计,所述装置主体(1)内部设置有滑槽环(2),所述滑槽环(2)内部设置有镜片组件(3),且镜片组件(3)为多层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模糊装置(4)、防损坏装置(5)、防传染装置(6)和防侵蚀装置(7),所述防模糊装置(4)设置在装置主体(1)外壁处,所述防损坏装置(5)设置在防模糊装置(4)上方,所述防传染装置(6)设置在防损坏装置(5)上方,所述防侵蚀装置(7)设置在装置主体(1)内部上方,所述防模糊装置(4)包括手持环(41)、弧形片(42)和遮挡板(43),所述手持环(41)外壁滑动安装在装置主体(1)外壁下方,所述弧形片(42)顶部铰接在手持环(41)底部边缘处,所述遮挡板(43)底部铰接在弧形片(42)内壁底部,且遮挡板(43)顶部与镜片组件(3)底部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三片式vr光学镜头的镜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模糊装置(4)还包括扭片(44)、敲击柱(45)、传动板(46)和海绵环(47),所述扭片(44)底部固定安装在遮挡板(43)内壁底部,所述敲击柱(45)顶部固定安装在扭片(44)内壁顶部,且遮挡板(43)内壁底部位于敲击柱(45)底部运动轨迹上,所述传动板(46)顶部背面铰接在扭片(44)正面,所述海绵环(47)凹面处铰接在传动板(46)底部,且海绵环(47)底部与遮挡板(43)内壁底部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三片式vr光学镜头的镜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损坏装置(5)包括伸缩气柱(51)、防护囊(52)和限位胶环(53),所述伸缩气柱(51)底部固定安装在手持环(41)顶部边缘处,且伸缩气柱(51)内置有增压组件,所述防护囊(52)外壁固定安装在装置主体(1)外壁表面,且防护囊(52)底部固定安装在伸缩气柱(51)伸缩端顶部,所述限位胶环(53)外壁圆面固定安装在伸缩气柱(51)外壁表面,且限位胶环(53)内壁凹面与装置主体(1)外壁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适用于三片式vr光学镜头的镜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损坏装置(5)还包括连杆(54)、缓冲环(55)、阻尼片(56)和缓冲板(57),所述连杆(54)底部贯穿且固定安装在伸缩气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儒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乐枫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