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体育器材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大体积混凝土循环水降温抗裂装置。
技术介绍
1、混凝土必须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进行浇注才能避免日后由于热胀冷缩而引起的墙体变型,开裂等状况,尤其是大型建筑领域,比如三峡大坝的建设、秦山核电站等项目,如何构建一整套的混凝土冷却系统已经成为每个工程项目所面临的核心问题。
2、而授权公告号cn 215564620 u的技术公开了一种大体积混凝土降温装置,包括混凝土、降温装置本体;所述的降温装置本体设置在混凝土内,所述的降温装置本体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的进水管和出水管之间设有降温管材,所述的降温管材包括主降温管和辅助降温管,所述的主降温管和辅助降温管交叉设置,主降温管和辅助降温管的结合处设有电磁阀。本技术一种大体积混凝土降温装置,通过设置辅助降温管,提高降温效率,节约成本,通过控制多个电磁阀,实现对不同情况,开启不同降温线路,提高温控效果,结合温度检测设备,实现温控自动化。
3、上述公公开结构中,采用焊接的管道框架结构,不仅不利于贴合混凝土表面进行定位,而且换热面积较小,影响降温冷却效果,有待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体积混凝土循环水降温抗裂装置,通过主管道连接冷却管,结合表面的换热结构和两端的柔性结构,利于分体组合安装,适应不同的大小,而且提高表面贴合面积,保证换热效果,利于降温,方便安装使用。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体积混凝土循环水降温抗裂装置,包括主管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道(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管(11),所述主管道(1)的侧面设有连接头(12),所述连接头(12)的一端连接有冷却管(13),所述冷却管(13)均匀排布于主管道(1)的侧面,所述冷却管(13)的表面设有换热结构(14),所述换热结构(14)等间距排布于冷却管(13)的表面,所述冷却管(13)的两端均连接有柔性结构(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体积混凝土循环水降温抗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结构(14)包括套管(16)和换热板(17),所述换热板(17)固定连接于套管(16)的一侧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体积混凝土循环水降温抗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16)滑动套接于冷却管(13)的外表面,所述套管(16)和换热板(17)均为金属材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体积混凝土循环水降温抗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16)的内部两侧设有挤压垫(18),所述挤压垫(18)顶紧连接于冷却管(13)的外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大体积混凝土循环水降温抗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头(2)的一端连接于连接管(11)的端头,所述螺纹头(2)的另一端连接于冷却管(13)的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体积混凝土循环水降温抗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道(1)分别连接于冷却管(13)的两端,且分别为供水管和回水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体积混凝土循环水降温抗裂装置,包括主管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道(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管(11),所述主管道(1)的侧面设有连接头(12),所述连接头(12)的一端连接有冷却管(13),所述冷却管(13)均匀排布于主管道(1)的侧面,所述冷却管(13)的表面设有换热结构(14),所述换热结构(14)等间距排布于冷却管(13)的表面,所述冷却管(13)的两端均连接有柔性结构(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体积混凝土循环水降温抗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结构(14)包括套管(16)和换热板(17),所述换热板(17)固定连接于套管(16)的一侧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体积混凝土循环水降温抗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16)滑动套接于冷却管(13)的外表面,所述套管(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雪冬,方建平,宋佳津,徐祖雷,陆铭强,周成伟,赵少狄,陈海南,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振丰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