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收集油茶果自然落果的倒伞状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3955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09: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收集油茶果自然落果的倒伞状机构,包括锁止机构(1)、固定装置(2)、伞骨(3)、支撑腿(4)、转运门(5)、收集网(6),所述机构可以在展开的状态下,实现在无人情况下持续自动收集掉落的油茶果实;在收束的情况下,实现占据空间最小,便于搬运。锁止机构(1)用来调整伞骨(3)和支撑腿(4)之间的角度,从而改变伞面倾角;固定装置(2)负责整个机构的展开和收缩以及机构与树之间的固定;伞骨(3)具有伸缩功能,可以更好地降低机构的体积或扩大机构的接果面积;支撑腿(4)用于支撑整个机构;转运门(5)用于后续对收集到的油茶果的转运;收集网(6)作为机构的伞面,用于接收落果,还可以漏水漏风,防止积水和果实的霉变。油茶树最适宜生长在我国南方丘陵山地区域,该机构完全可以适应当地的恶劣环境,同时,可以一定程度上适应不同树间距、不同树龄下生长的油茶树的果实采摘,不会损伤花苞,收集的都是成熟高品质油茶果,极大减少劳动力的参与,解决采摘困难、采摘效率低下和人工成本过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落果收集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收集油茶果自然落果的倒伞状机构


技术介绍

1、油茶同乌桕、油桐和核桃并称为我国四大木本油料植物,具有2000多年的种植利用历史,被誉为“东方橄榄油”。据统计,我国油茶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位居世界第一,截至2021年,中国茶油产量达100.90万吨。2022年完成油茶种植13.33万公顷、改造26.67万公顷,茶油年产量突破100万吨。中国油茶果种植面积持续增长已成为我国油茶果产量连创新高的主要驱动力。

2、油茶种植规模巨大,油茶果的采摘成为一项新的挑战。目前,油茶果的采收方式主要有三种:人工采收、机械采收、自然落果采收。人工采收不会损伤花苞,但是效率低下,劳动强度大,且有遗漏。同时,随着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数量的增加和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劳动力短缺成为常态,人工成本居高不下。机械采收虽然效率高,但是机械对于地形和采摘环境有一定要求,而且油茶是花果同期植物,油茶果成熟时正值油茶初花期,一旦采用机械化采摘器,不可避免的会损伤花苞,使来年结果率降低,油茶产量下降,造成经济损失。因此自然落果采收则成为了一种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收集油茶果自然落果的倒伞状机构,包括若干伞骨(3),与每一根伞骨(3)下端连接的锁止机构(1)、安装于每一个锁止机构(1)下方的支撑腿(4)、连接于若干支撑腿(4)之间的固定装置(2),固定铺装于若干伞骨(3)上方以及若干支撑腿(4)上端内部的收集网(6)以及安装于收集网(6)最下端的转运门(5),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机构(1)包括安装在所述支腿(4)上端内孔中的卡齿弹簧(102)、安装于卡齿弹簧(102)上端且与所述支撑腿(4)上端内孔形成滑动连接的卡齿(101)、固定连接在伞骨(3)下端并与卡齿(101)啮合的伞骨棘轮(305);所述固定装置(2)包括卡树左半圆(20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收集油茶果自然落果的倒伞状机构,包括若干伞骨(3),与每一根伞骨(3)下端连接的锁止机构(1)、安装于每一个锁止机构(1)下方的支撑腿(4)、连接于若干支撑腿(4)之间的固定装置(2),固定铺装于若干伞骨(3)上方以及若干支撑腿(4)上端内部的收集网(6)以及安装于收集网(6)最下端的转运门(5),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机构(1)包括安装在所述支腿(4)上端内孔中的卡齿弹簧(102)、安装于卡齿弹簧(102)上端且与所述支撑腿(4)上端内孔形成滑动连接的卡齿(101)、固定连接在伞骨(3)下端并与卡齿(101)啮合的伞骨棘轮(305);所述固定装置(2)包括卡树左半圆(204),与卡树左半圆两端采用可拆卸铰链连接的卡树右半圆(205),内端固定连接于卡树左半圆(204)和卡树右半圆(205)所形成的外圆柱面周围且与支撑腿(4)数量相等的若干外滑套(202),一端套装在外滑套(202)内部并与外滑套(202)形成滑动连接且另一端与支撑腿(4)的上端固定连接的若干伸缩杆(201),安装于外滑套(202)外端螺钉孔处的伸缩固定螺钉(203),安装在卡树右半圆(205)上的套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静涂嘉欣陈平录刘木华周文伟彭诚皓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