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旋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旋钮组件及电器系统。
技术介绍
1、公开号为cn109901662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为了实现一个旋钮对应多个家用电器的目的,公开了一种磁吸旋钮和家用电器,该磁吸旋钮通过磁性组件吸附于家用电器上,并通过无线充电发射模块和无线充电接收模块的耦合来实现对磁吸旋钮的无线充电。
2、并且,为了实现按键功能,该磁吸旋钮采用触摸屏的方式,这导致其成本较高,只能满足部分场景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旋钮组件。
2、本技术提供的旋钮组件包括旋钮体和用于与旋钮体配合的基体;基体具有至少两个配合位置,旋钮体包括底座、升降机构、回位机构和转子部件,旋钮体能够通过底座可分离地定位配合于任一配合位置;转子部件可转动地安装于底座或升降机构,升降机构沿转子部件的旋转轴线方向可移动地安装于底座,回位机构作用于底座与升降机构之间,用于迫使升降机构保持于其移动行程的远离基体的一端;基体固设有身份识别磁体,升降机构固设有第一磁传感器,身份识别磁体产生于各配合位置的磁场具有差异,第一磁传感器用于通过感应身份识别磁体产生于对应配合位置的磁场来识别旋钮体所处配合位置的身份。
3、由上可见,本技术能够通过第一磁传感器与身份识别磁体的组合来识别旋钮体所处配合位置的身份,这样便于旋钮体在切换配合位置时,有条件根据当前所处的配合位置自动调整其调节功能,以便于使旋钮体的调节功能与其所处配合位置的身份相匹配
4、本技术中,基体可以是单个实体(例如单个电器),也可以是多个不同的实体(例如两个以上电器),至少两个配合位置可以同时位于一个实体上,也可以分布于不同的实体上。
5、一个优选的方案是,身份识别磁体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各身份识别磁体与各配合位置一一对应;身份识别磁体与对应的配合位置沿旋转轴线方向正对。
6、进一步的方案是,在底座被定位于任一配合位置时,第一磁传感器与对应的身份识别磁体沿旋转轴线方向正对。
7、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身份识别磁体的磁化方向垂直于旋转轴线方向;或者身份识别磁体的磁化方向平行于旋转轴线方向。
8、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磁传感器用于通过感应身份识别磁体产生于对应配合位置的磁场来检测升降机构是否被按压。
9、进一步的方案是,底座与任一配合位置均仅能以唯一姿态进行定位配合。
10、由上可见,这样在旋钮体被定位于任一配合位置时,第一磁传感器所处的位置均会被唯一确定,第一磁传感器感应对应身份识别磁体产生的磁场也仅具有唯一结果,这使得本技术能够根据第一磁传感器的检测结果直接对应得出旋钮体所处的配合位置的身份,有利于降低本技术得出旋钮体所处配合位置的身份的计算难度。
11、另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升降机构还固设有第二磁传感器,转子部件固设有磁性体,或者转子部件传动连接有磁性体;第二磁传感器用于通过感应磁性体产生的磁场来检测转子部件的旋转角度位置。
12、由上可见,这样便于实现对第一磁传感器和第二磁传感器的集中于升降机构进行防护,有利于降低防护难度、实现密封防护,提升防护效果。
13、进一步的方案是,旋钮体在升降机构形成有密封腔,第一磁传感器及第二磁传感器均位于密封腔中。
14、由上可见,密封腔的设置进一步有利于降低对带电器件的集中密封防护难度,以及有利于提升防护效果。
15、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升降机构固设有显示模块,沿旋转轴线方向,显示模块位于升降机构的远离基体的一端,密封腔由显示模块与升降机构围成。
16、再进一步的方案是,升降机构固设有电池,第一磁传感器、第二磁传感器及显示模块均与电池电连接,电池位于密封腔中。
17、又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各配合位置分别对应有固设于基体的第一定位磁吸件,底座固设有第二定位磁吸件,底座在第一定位磁吸件与第二定位磁吸件的吸力作用下可分离地定位配合于对应的配合位置。
18、由上可见,采用磁吸件定位有利于避免在配合位置的表面设置凹凸定位结构,便于实现配合位置的外部结构简洁。
19、进一步的方案是,升降机构在朝向基体的一端具有配合槽腔,底座的一端在第一定位磁吸件与第二定位磁吸件的磁吸力作用下与基体可分离地定位配合,底座的另一端伸于配合槽腔中且与升降机构沿旋转轴线方向可移动地配合,第一磁传感器与对应身份识别磁体的组合位于底座、第二定位磁吸件与对应第一定位磁吸件的组合的一侧;或者底座呈环状,第二定位磁吸件沿底座的环向设置,第二定位磁吸件与对应的第一定位磁吸件沿旋转轴线方向正对相吸,第一磁传感器与对应身份识别磁体的组合位于底座、第一定位磁吸件与对应第二定位磁吸件的组合的径向内侧空间。
20、本技术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电器系统。
21、本技术提供的电器系统包括前述任一项的旋钮组件,基体构成电器的机体的一部分,机体与旋钮体无线通信连接。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旋钮组件,包括旋钮体和用于与所述旋钮体配合的基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钮组件,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钮组件,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钮组件,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钮组件,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钮组件,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钮组件,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旋钮组件,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旋钮组件,其特征在于:
10.电器系统,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旋钮组件,包括旋钮体和用于与所述旋钮体配合的基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钮组件,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钮组件,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钮组件,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钮组件,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飞飞,李建明,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市以色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