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路桥过渡段无砟轨道空天地轨多维监测方法技术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深圳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路桥过渡段无砟轨道空天地轨多维监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331721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09: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路桥过渡段无砟轨道空天地轨多维监测方法,包括:获取轨道多维监测数据,通过预设函数建立所述轨道多维监测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并通过预设时频方法处理所述轨道多维监测数据,得到对应的轨道损伤特征指标;基于所述关联关系利用预设多源数据融合方法融合所述损伤特征指标得到融合后的损伤特征指标,根据所述融合后的损伤特征指标识别并输出轨道结构损伤状态;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路桥过渡段双块式无砟轨道的多个重要力学性能指标进行监测,并对多个力学性能特征指标进行融合,实现对路桥过渡段双块式无砟轨道整体结构的温度传导、振动传递、应力以及变形变化多维监测,从而对路桥过渡段无砟轨道多层结构服役性能进行准确评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结构健康监测,尤其涉及的是路桥过渡段无砟轨道空天地轨多维监测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1、我国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线路横跨东西南北,其中双块式无砟轨道由于施工简单、经济实用等特点得到广泛应用,例如武广高铁、郑西高铁等。双块式无砟轨道采用桥上单元、路基上连续,路桥过渡段因桥梁与路基的刚度差异是无砟轨道线路的薄弱环节,路桥过渡段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长期暴露于复杂气候环境中,环境温度、太阳辐射、风速等多种气象因素使得温度从轨道多层混凝土结构之间热传递,再加上承受高速列车的循环荷载作用,高频振动从钢轨传到多层轨道结构再传递到下部基础,在复杂温度与列车荷载耦合作用下路桥过渡段不同下部基础更容易引起其上面无砟轨道的变形不协调;若道床板与支承层间的接触状态不良,道床板内部分纵向温度力将传递给端梁结构,使得端梁发生变形引起的道床板上拱现象,从而改变路桥过渡段-无砟轨道整体结构的受力与传力状态,并影响到列车运行的平稳性、舒适性和安全性。因此,结构健康监测与准确评估路桥过渡段无砟轨道结构服役状态有重大意义。

2、目前,高速铁路线路内监测环境苛刻(天窗4小时)、行车安全要求高等,铁路现场对监测设备要求十分严格,难以在运营期间的道床板上直接放置传感器,需要在线路外设置传感器通过采取直接与间接测量相结合来研究路桥过渡段力学性能指标来实现对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性能评估。然而路桥过渡段的受力与传力状态比较复杂,力学性能指标包括温度场、应力场、加速度与位移,单一监测手段精度低,监测类别限制高,单一的监测手段难以有效地识别路桥过渡段的受力与传力状态,特别是温度场、应力、加速度与位移等力学性能指标,而且难以用单一力学性能指标有效地识别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隐蔽病害和准确地评估无砟轨道结构力学性能,单一的力学性能指标也难以准确判断出复杂服役环境下路桥过渡段结构受力与传力状态,另外,传统变形监测方法因具有精度高、成本低、操作简单等优势,例如位移计、加速度传感器、应变计等,但此类方法具有监测范围局限、线长和延时长等缺点限制了它们在高铁无砟轨道上的应用。

3、因此,急需研发一种路桥过渡段无砟轨道空天地轨多维监测方法,通过多维监测温度、振动、应力、变形等多个重要损伤指标,实现对路桥过渡段轨道多层结构损伤状态的准确评估,为无砟轨道结构在运营阶段出现异常现象时发出准确的预警信号,为无砟轨道的养护维修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及时的指导。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路桥过渡段无砟轨道空天地轨多维监测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以解决传统的监测方法难以准确判断出复杂服役环境下路桥过渡段结构损伤状态的技术问题。

2、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路桥过渡段无砟轨道空天地轨多维监测方法,包括:

4、获取轨道多维监测数据,通过预设函数建立所述轨道多维监测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并通过预设时频方法处理所述轨道多维监测数据,得到对应的轨道损伤特征指标;

5、基于所述关联关系利用预设多源数据融合方法融合所述损伤特征指标得到融合后的损伤特征指标,根据所述融合后的损伤特征指标识别并输出轨道结构损伤状态。

6、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轨道多维监测数据,包括:

7、获取监测路基基础沉降变形的第一监测数据、环境气象的第二监测数据、轨道热传导的第三监测数据、轨道应力的第四监测数据、轨道位移的第五监测数据以及轨道加速度传递的第六监测数据。

8、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轨道多维监测数据,通过预设函数建立所述轨道多维监测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并通过预设时频方法处理所述轨道多维监测数据,得到对应的轨道损伤特征指标,包括:

9、通过所述预设函数建立所述第一监测数据、所述第二监测数据、所述第三监测数据、所述第四监测数据、所述第五监测数据以及所述第六监测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

10、利用所述预设时频方法分析所述第一监测数据、所述第二监测数据、所述第三监测数据、所述第四监测数据、所述第五监测数据以及所述第六监测数据,得到对应的轨道损伤特征指标。

11、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通过所述预设函数建立所述第一监测数据、所述第二监测数据、所述第三监测数据、所述第四监测数据、所述第五监测数据以及所述第六监测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包括:

12、分析所述第一监测数据、所述第二监测数据、所述第三监测数据、所述第四监测数据、所述第五监测数据以及所述第六监测数据,得到对应的概率分布;

13、基于所述第一监测数据的概率分布、所述第二监测数据的概率分布、所述第三监测数据的概率分布、所述第四监测数据的概率分布、所述第五监测数据的概率分布以及所述第六监测数据的概率分布,利用预设多维函数建立各监测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

14、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利用所述预设时频方法分析所述第一监测数据、所述第二监测数据、所述第三监测数据、所述第四监测数据、所述第五监测数据以及所述第六监测数据,得到对应的轨道损伤特征指标,包括:

15、利用所述预设时频方法的时域方法分析所述第一监测数据、所述第二监测数据、所述第三监测数据、所述第四监测数据、所述第五监测数据以及所述第六监测数据,得到对应的时域异常值;

16、利用所述预设时频方法的频域方法分析所述第一监测数据、所述第二监测数据、所述第三监测数据、所述第四监测数据、所述第五监测数据以及所述第六监测数据,得到对应的频域异常值,并根据所述时域异常值与所述频域异常值分析得到对应的损伤特征指标。

17、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关联关系利用预设多源数据融合方法融合所述损伤特征指标得到融合后的损伤特征指标,根据所述融合后的损伤特征指标识别并输出轨道结构损伤状态,包括:

18、基于所述关联关系利用所述预设多源数据融合方法融合所述第一监测数据、所述第二监测数据、所述第三监测数据、所述第四监测数据、所述第五监测数据以及所述第六监测数据对应的损伤特征指标,得到所述融合后的损伤特征指标;

19、根据所述融合后的损伤特征指标识别并输出轨道结构损伤状态。

20、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关联关系利用所述预设多源数据融合方法融合所述第一监测数据、所述第二监测数据、所述第三监测数据、所述第四监测数据、所述第五监测数据以及所述第六监测数据对应的损伤特征指标,得到融合后的损伤特征指标,包括:

21、利用加权d-s证据理论融合所述第一监测数据、所述第二监测数据、所述第三监测数据、所述第四监测数据、所述第五监测数据以及所述第六监测数据对应的损伤特征指标,得到所述融合后的损伤特征指标;

22、基于所述关联关系根据所述融合后的损伤特征指标识别并输出所述轨道结构损伤状态。

23、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路桥过渡段无砟轨道空天地轨多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路桥过渡段无砟轨道空天地轨多维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桥过渡段无砟轨道空天地轨多维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轨道多维监测数据,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路桥过渡段无砟轨道空天地轨多维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轨道多维监测数据,通过预设函数建立所述轨道多维监测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并通过预设时频方法处理所述轨道多维监测数据,得到对应的轨道损伤特征指标,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路桥过渡段无砟轨道空天地轨多维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预设函数建立所述第一监测数据、所述第二监测数据、所述第三监测数据、所述第四监测数据、所述第五监测数据以及所述第六监测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路桥过渡段无砟轨道空天地轨多维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所述预设时频方法分析所述第一监测数据、所述第二监测数据、所述第三监测数据、所述第四监测数据、所述第五监测数据以及所述第六监测数据,得到对应的轨道损伤特征指标,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路桥过渡段无砟轨道空天地轨多维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关联关系利用预设多源数据融合方法融合所述损伤特征指标得到融合后的损伤特征指标,根据所述融合后的损伤特征指标识别并输出轨道结构损伤状态,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路桥过渡段无砟轨道空天地轨多维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关联关系利用所述预设多源数据融合方法融合所述第一监测数据、所述第二监测数据、所述第三监测数据、所述第四监测数据、所述第五监测数据以及所述第六监测数据对应的损伤特征指标,得到融合后的损伤特征指标,包括:

8.一种终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可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可读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可读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路桥过渡段无砟轨道空天地轨多维监测方法。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路桥过渡段无砟轨道空天地轨多维监测程序,所述路桥过渡段无砟轨道空天地轨多维监测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路桥过渡段无砟轨道空天地轨多维监测方法的操作。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路桥过渡段无砟轨道空天地轨多维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桥过渡段无砟轨道空天地轨多维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轨道多维监测数据,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路桥过渡段无砟轨道空天地轨多维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轨道多维监测数据,通过预设函数建立所述轨道多维监测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并通过预设时频方法处理所述轨道多维监测数据,得到对应的轨道损伤特征指标,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路桥过渡段无砟轨道空天地轨多维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预设函数建立所述第一监测数据、所述第二监测数据、所述第三监测数据、所述第四监测数据、所述第五监测数据以及所述第六监测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路桥过渡段无砟轨道空天地轨多维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所述预设时频方法分析所述第一监测数据、所述第二监测数据、所述第三监测数据、所述第四监测数据、所述第五监测数据以及所述第六监测数据,得到对应的轨道损伤特征指标,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路桥过渡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锐陈耀铵李丹刘翰林许红彬李峰刘超阳钟佳美熊芊程徐礼祯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