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富含氮、氧、氟杂原子的多孔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_技高网

富含氮、氧、氟杂原子的多孔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1331450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09: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材料领域,涉及富含氮、氧、氟杂原子的多孔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二氯甲烷为溶剂,聚苯乙烯为有机模板、碳酸钾为无机模板,加入无水硫酸钠、三聚氯氰和双酚AF,加热缩聚后,进行两次索氏提取分别除去聚苯乙烯、三聚氯氰和双酚AF,真空干燥后得到富含氮、氧、氟杂原子的多孔材料。使用该多孔材料吸附动力电池回收废液中锂离子,降低锂离子回收成本,实现变废为宝、减少污染排放的目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材料领域,涉及双模板法制备富含氮、氧、氟杂原子的多孔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吸附锂离子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1、随着新能源领域的不断发展,电动汽车逐渐成为新能源汽车的主体,其动力来源以锂离子电池较为普遍。锂离子电池(libs)因其具有高能量密度、长期稳定的循环性能、环境友好等优势逐渐成为了新能源汽车的首选。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705.8万辆,同比增长96.9%。锂电池市场出货量658gwh,同比增长101%,根据ggii预计,2021-2025年中国锂电池市场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53.3%,2025年中国锂电池出货量将达到1,805gwh。随着锂离子电池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出现了锂资源紧缺、锂离子电池污染等问题。锂离子电池如果不进行处理,不仅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而且也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因此,随着锂离子电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凸现,以及废锂离子电池自身的巨大经济价值,锂离子电池回收成为一个新兴产业。使用高性能材料回收锂离子不但可以缓解环境压力,而且可以回收价值不菲的锂离子,缓解锂资源紧缺的压力。

2、吸附法是一种环境友好的分离方法,如何从含有锂离子的废液中分离出锂是锂离子电池处理工艺的难题。如果专利技术一种材料能够吸附有锂离子的废液中的锂,且吸附剂可重复使用,将极大节约成本,减少废水排放,产生经济和环保效益。

3、总之,合成高效的多孔材料,吸附锂离子,重复使用其吸附-脱附锂离子,资源化锂离子电池中的锂,保护环境,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但现有技术中的锂离子吸附剂存在成本较高、不易回收等缺陷。吸附提锂技术目前所使用的吸附剂主要有铝盐吸附剂与离子筛吸附剂,但这两类吸附剂工艺复杂、使用成本高昂,同时锰系离子筛在洗脱锂离子的过程中,部分mn4+会发生歧化反应从而转变mn2+进入水相,这使得锰系离子筛会在使用的时候产生溶损,进而影响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使用方便的方法合成富含氮、氧、氟杂原子的多孔材料,吸附动力电池回收废液中锂离子,降低锂离子回收成本,实现变废为宝、减少污染排放的目标。因此,符合环保和绿色环境要求。可以预期该材料会在今后的工业化生产中得到大规模的应用。

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3、本专利技术将双酚af与三聚氯氰共聚,生成一种富含氮、氧、氟杂原子的多孔材料。使用该多孔材料吸附动力电池回收废液中锂离子,降低锂离子回收成本,实现变废为宝、减少污染排放的目标。

4、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5、富含氮、氧、氟杂原子的多孔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二氯甲烷为溶剂,聚苯乙烯为有机模板、碳酸钾为无机模板,将二氯甲烷、聚苯乙烯、碳酸钾、无水硫酸钠、三聚氯氰和双酚af,加热缩聚后,进行两次索氏提取分别除去聚苯乙烯、三聚氯氰和双酚af,真空干燥后得到富含氮、氧、氟杂原子的多孔材料。

6、进一步的,三聚氯氰与双酚af的摩尔比为1.9:2.2~3。

7、二氯甲烷与三聚氯氰的摩尔比为117~351:2;

8、聚苯乙烯与三聚氯氰的质量比为50~200:74;

9、碳酸钾与三聚氯氰的摩尔比为7~29:4;

10、无水硫酸钠与三聚氯氰的摩尔比为1~9:1;

11、进一步的,加热缩聚时间为5~8小时;加热缩聚的温度为160~198℃。

12、进一步的,第一次索氏提取采用的溶剂为二氯甲烷,时间为22~28小时,提取温度为35~40℃。

13、进一步的,第二次索氏提取采用的溶剂为乙醇,时间为18-20小时,提取温度为78-80℃。

14、进一步的,真空干燥的温度为85~95℃,时间为2~3小时。

15、富含氮、氧、氟杂原子的多孔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二氯甲烷为溶剂,聚苯乙烯为有机模板、碳酸钾为无机模板,加入无水硫酸钠、三聚氯氰和双酚af,加热缩聚后,进行两次索氏提取分别除去聚苯乙烯、三聚氯氰和双酚af,真空干燥后得到一种富含氮、氧、氟杂原子的多孔材料。

16、步骤2.将多孔材料投入含有锂离子的溶液,吸附锂离子。

17、其中:步骤1中,三聚氯氰与双酚af的摩尔比为1.9:2.2~3;摩尔比小于1.9:3或大于2.2:3时,产率明显降低,而且材料物理性能降低。加热缩聚时间为5~8小时,时间小于5小时,反应产率降低,产率大于8小时,产率没有明显提高。加热温度为160~198℃,温度低于160℃时,反应时间变长;最后加入乙醇索氏提取时间为18-20小时,时间小于18小时除杂不完全,产率低,大于20小时,没有明显提高。第二次索氏提取温度为乙醇沸点78-80℃。步骤2中,吸附材料与锂离子质量比例为6~10:1,比例小于6:1时,吸附不完全;比例大于10:1时,剩余锂离子浓度没有明显降低。

1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富含氮、氧、氟杂原子的多孔材料,由上述方法制备而成。

1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上述的富含氮、氧、氟杂原子的多孔材料在吸附动力电池回收废液中锂离子中的应用。

20、进一步的,所述多孔材料与锂离子的质量比为6~10:1。

21、有益效果

22、锂离子易与有机材料中电负性较大的n、o、f原子通过静电引力吸附在多孔材料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效吸附锂离子的多孔材料,原料绿色经济、性能稳定,相比于锰基离子筛,在10次再生循环后稳定性提升12%;能够高效吸附动力电池回收废液中锂离子,相比于无机吸附剂,本材料对锂离子的吸附容量提升了16%,降低锂离子回收成本,实现变废为宝、减少污染排放的目标。因此,符合环保和绿色环境要求,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富含氮、氧、氟杂原子的多孔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二氯甲烷为溶剂,聚苯乙烯为有机模板、碳酸钾为无机模板,将二氯甲烷、聚苯乙烯、碳酸钾、无水硫酸钠、三聚氯氰和双酚AF充分搅拌,加热缩聚后,进行两次索氏提取分别除去聚苯乙烯、三聚氯氰和双酚AF,真空干燥后得到富含氮、氧、氟杂原子的多孔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富含氮、氧、氟杂原子的多孔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三聚氯氰与双酚AF的摩尔比为1.9:2.2~3;二氯甲烷与三聚氯氰的摩尔比为117~351:2;聚苯乙烯与三聚氯氰的质量比为50~200:74;碳酸钾与三聚氯氰的摩尔比为7~29:4;无水硫酸钠与三聚氯氰的摩尔比为1~9: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富含氮、氧、氟杂原子的多孔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加热缩聚时间为5~8小时;加热缩聚的温度为160~19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富含氮、氧、氟杂原子的多孔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次索氏提取采用的溶剂为二氯甲烷,时间为22~28小时,提取温度为35~4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富含氮、氧、氟杂原子的多孔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次索氏提取采用的溶剂为乙醇,时间为18-20小时,提取温度为78-8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富含氮、氧、氟杂原子的多孔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真空干燥的温度为85~95℃,时间为2~3小时。

7.一种富含氮、氧、氟杂原子的多孔材料,其特征在于,由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方法制备而成。

8.权利要求7所述的富含氮、氧、氟杂原子的多孔材料在吸附动力电池回收废液中锂离子中的应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示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材料与锂离子的质量比为6~10:1。

...

【技术特征摘要】

1.富含氮、氧、氟杂原子的多孔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二氯甲烷为溶剂,聚苯乙烯为有机模板、碳酸钾为无机模板,将二氯甲烷、聚苯乙烯、碳酸钾、无水硫酸钠、三聚氯氰和双酚af充分搅拌,加热缩聚后,进行两次索氏提取分别除去聚苯乙烯、三聚氯氰和双酚af,真空干燥后得到富含氮、氧、氟杂原子的多孔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富含氮、氧、氟杂原子的多孔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三聚氯氰与双酚af的摩尔比为1.9:2.2~3;二氯甲烷与三聚氯氰的摩尔比为117~351:2;聚苯乙烯与三聚氯氰的质量比为50~200:74;碳酸钾与三聚氯氰的摩尔比为7~29:4;无水硫酸钠与三聚氯氰的摩尔比为1~9: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富含氮、氧、氟杂原子的多孔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加热缩聚时间为5~8小时;加热缩聚的温度为160~19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超智刘佳妮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