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海上多平台动对动廊桥通道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海上多平台动对动廊桥通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329879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5: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海上多平台动对动廊桥通道系统,包括第一海上平台、第二海上平台、第一廊桥、第二廊桥和驱动组件,所述第一廊桥的一端绕水平轴线可转动地与所述第一海上平台相连,所述第一廊桥的另一端设有第一电磁铁,所述第二廊桥的一端绕水平轴线可转动地与所述第二海上平台相连,所述第二廊桥的另一端设有第二电磁铁,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廊桥和所述第二廊桥转动,以使所述第一廊桥与所述第二廊桥转动至水平状态时,所述第一电磁铁与所述第二电磁铁通电并磁吸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海上多平台动对动廊桥通道系统,可以为廊桥两端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连接方式,使得廊桥的使用安全性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海洋工程,具体涉及一种海上多平台动对动廊桥通道系统


技术介绍

1、海上平台有多种类型,如升压站、换流站等电气平台,有人员居住的运维平台,制氢、氨、醇的加工平台等,由于不同类型的海上平台使用用途不同,因此无法合并建成同一个。为了方便人员在不同海上平台之间走动,相邻两个海上平台之间会设置廊桥供人通过,但是由于海上平台在受到风浪流作用时,自身会发生摇摆,并且不同体型大小的海上平台摇摆的幅度也不同,导致相邻两个海上平台之间的廊桥会发生断裂风险,使用安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使用安全性高的海上多平台动对动廊桥通道系统。

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海上多平台动对动廊桥通道系统包括第一海上平台、第二海上平台、第一廊桥、第二廊桥和驱动组件,所述第一海上平台和所述第二海上平台在水平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廊桥和所述第二廊桥均设在所述第一海上平台和所述第二海上平台之间,所述第一廊桥的一端绕水平轴线可转动地与所述第一海上平台相连,所述第一廊桥的另一端设有第一电磁铁,所述第二廊桥的一端绕水平轴线可转动地与所述第二海上平台相连,所述第二廊桥的另一端设有第二电磁铁;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一廊桥和所述第二廊桥相连,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廊桥和所述第二廊桥转动,以使所述第一廊桥与所述第二廊桥转动至水平状态时,所述第一电磁铁与所述第二电磁铁通电并磁吸相连。

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廊桥的长度为l1,所述第二廊桥的长度为l2,所述第一海上平台的摇摆刚度为k1,所述第二海上平台的摇摆刚度为k2,其中l1/l2=k1/k2。

4、在一些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海上多平台动对动廊桥通道系统还包括第一安装座、第一连杆和第一铰接球,所述第一安装座与所述第一廊桥相连,所述第一连杆的两端均设有所述第一铰接球,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铰接球与所述第一安装座铰接相连,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铰接球与所述第一电磁铁铰接相连。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杆的长度为10cm-30cm。

6、在一些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海上多平台动对动廊桥通道系统还包括第二安装座、第二连杆和第二铰接球,所述第二安装座与所述第二廊桥相连,所述第二连杆的两端均设有所述第二铰接球,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铰接球与所述第二安装座铰接相连,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铰接球与所述第二电磁铁铰接相连。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杆的长度为10cm-30cm。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磁铁和所述第二电磁铁中每一者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电磁铁在所述第一廊桥的宽度方向上间隔布置,多个所述第二电磁铁在所述第二廊桥的宽度方向上间隔布置,多个所述第一电磁铁与多个所述第二电磁铁一一对应。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海上平台包括第一支撑柱和多层第一平台,多层所述第一平台在竖直方向上间隔设在所述第一支撑柱上,其中所述第一廊桥设在多层所述第一平台中的最底层;

10、所述第二海上平台包括第二支撑柱和多层第二平台,多层所述第二平台在竖直方向上间隔设在所述第二支撑柱上,其中所述第二廊桥设在多层所述第二平台中的最底层。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卷扬机和第一吊索,所述第一卷扬机设在所述第一海上平台上,所述第一吊索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廊桥相连,所述第一吊索的另一端缠绕在所述第一卷扬机上。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二卷扬机和第二吊索,所述第二卷扬机设在所述第二海上平台上,所述第二吊索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廊桥相连,所述第二吊索的另一端缠绕在所述第二卷扬机上。

1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海上多平台动对动廊桥通道系统在使用时,利用驱动组件驱动第一廊桥和第二廊桥转动至水平状态,当两座廊桥转动至水平状态时,给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通入电流,并使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之间产生相反的磁性,以使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进行磁吸相连,使得第一廊桥和第二廊桥之间形成稳定的连接通道,可以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通行。当海况环境恶劣导致海上平台的摇摆幅度较大时,如果第一廊桥和第二廊桥之间的因摇摆产生的相对作用力超过了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之间的最大磁吸力时,第一电磁铁与第二电磁铁自动断开分离,避免第一廊桥和第二廊桥因海上平台摇摆幅度较大而导致结构被破坏的风险,大大提高了廊桥的使用安全性。

14、因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海上多平台动对动廊桥通道系统,可以为廊桥两端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连接方式,使得廊桥的使用安全性较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海上多平台动对动廊桥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上多平台动对动廊桥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廊桥的长度为L1,所述第二廊桥的长度为L2,所述第一海上平台的摇摆刚度为K1,所述第二海上平台的摇摆刚度为K2,其中L1/L2=K1/K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上多平台动对动廊桥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安装座、第一连杆和第一铰接球,所述第一安装座与所述第一廊桥相连,所述第一连杆的两端均设有所述第一铰接球,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铰接球与所述第一安装座铰接相连,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铰接球与所述第一电磁铁铰接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海上多平台动对动廊桥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的长度为10cm-30c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上多平台动对动廊桥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安装座、第二连杆和第二铰接球,所述第二安装座与所述第二廊桥相连,所述第二连杆的两端均设有所述第二铰接球,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铰接球与所述第二安装座铰接相连,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铰接球与所述第二电磁铁铰接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海上多平台动对动廊桥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杆的长度为10cm-30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上多平台动对动廊桥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磁铁和所述第二电磁铁中每一者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电磁铁在所述第一廊桥的宽度方向上间隔布置,多个所述第二电磁铁在所述第二廊桥的宽度方向上间隔布置,多个所述第一电磁铁与多个所述第二电磁铁一一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上多平台动对动廊桥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海上平台包括第一支撑柱和多层第一平台,多层所述第一平台在竖直方向上间隔设在所述第一支撑柱上,其中所述第一廊桥设在多层所述第一平台中的最底层;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海上多平台动对动廊桥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卷扬机和第一吊索,所述第一卷扬机设在所述第一海上平台上,所述第一吊索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廊桥相连,所述第一吊索的另一端缠绕在所述第一卷扬机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海上多平台动对动廊桥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二卷扬机和第二吊索,所述第二卷扬机设在所述第二海上平台上,所述第二吊索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廊桥相连,所述第二吊索的另一端缠绕在所述第二卷扬机上。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上多平台动对动廊桥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上多平台动对动廊桥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廊桥的长度为l1,所述第二廊桥的长度为l2,所述第一海上平台的摇摆刚度为k1,所述第二海上平台的摇摆刚度为k2,其中l1/l2=k1/k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上多平台动对动廊桥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安装座、第一连杆和第一铰接球,所述第一安装座与所述第一廊桥相连,所述第一连杆的两端均设有所述第一铰接球,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铰接球与所述第一安装座铰接相连,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铰接球与所述第一电磁铁铰接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海上多平台动对动廊桥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的长度为10cm-30c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上多平台动对动廊桥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安装座、第二连杆和第二铰接球,所述第二安装座与所述第二廊桥相连,所述第二连杆的两端均设有所述第二铰接球,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铰接球与所述第二安装座铰接相连,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铰接球与所述第二电磁铁铰接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海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昳鸣李卫东闫姝胡合文郭晓辉冯雪娇温栋斌毕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