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截面榫卯装配式预制桩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32441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5: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截面榫卯装配式预制桩,包括底桩,底桩垂直向上同轴依次连接有多组预制桩的下端与底桩的顶端同轴固定连接,每组预制桩的内径尺寸均大于下方相邻一组预制桩的内径尺寸,第一组预制桩上方的每组预制桩内壁底端均开设有榫卯槽的内径尺寸均大于下方相邻一组预制桩的外径尺寸且不小于30mm,每组榫卯槽的深度均设置为下方相邻一组预制桩顶面直径的1.2倍,每组预制桩的外壁顶端均同轴嵌入上方相邻一组预制桩内壁底端的榫卯槽中,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底桩和预制桩均设置为符合荷载传递上大下小规律的上节截面尺寸较大,下一组预制桩与上一组预制桩之间通过不小于上一组预制桩外径尺寸1.2倍的榫卯槽连接,便于对齐接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尤其涉及一种变截面榫卯装配式预制桩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变截面装配式预制桩是一种采用预制桩段的拼接方法来建造桩基的技术,这种技术的关键在于每段桩的截面形状和尺寸在不同的高度上有所变化,在施工中,通过合理的桩段拼接,可以有效地提高桩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由于每段桩的截面形状和尺寸在不同高度有所变化,使得桩身的承载面积沿高度方向逐渐增大,从而提高了桩基的承载能力,变截面装配式预制桩的预制生产可以集中进行,提高生产效率,同时,现场施工时桩段的拼接速度也较快,减少了施工时间,与传统的实心桩相比,变截面装配式预制桩的材料用量更为合理,降低了材料的浪费,此外,预制桩段的集中生产有利于环保控制,变截面装配式预制桩适用于多种土质条件和建筑要求,特别是在需要高承载力的复杂地质条件下更具优势。

2、存在以下问题:常见的预应力或非预应力预制桩,大多都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的方式接桩,一则不利于预制桩保持完好的整体性,连接部位抗剪和抗弯承载性能不足,二则对摩擦型、端承摩擦型等截面桩,不符合荷载传递变化规律,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三则等截面桩在逐节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截面榫卯装配式预制桩,包括底桩(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桩(1)垂直向上同轴依次连接有多组预制桩(2),第一组预制桩(2)的下端与底桩(1)的顶端同轴固定连接,每组预制桩(2)的内径尺寸均大于下方相邻一组预制桩(2)的内径尺寸,第一组预制桩(2)上方的每组预制桩(2)内壁底端均开设有榫卯槽(3),每组榫卯槽(3)的内径尺寸均大于下方相邻一组预制桩(2)的外径尺寸且不小于30mm,每组榫卯槽(3)的深度均设置为下方相邻一组预制桩顶面直径的1.2倍,每组预制桩(2)的外壁顶端均同轴嵌入上方相邻一组预制桩(2)内壁底端的榫卯槽(3)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截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截面榫卯装配式预制桩,包括底桩(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桩(1)垂直向上同轴依次连接有多组预制桩(2),第一组预制桩(2)的下端与底桩(1)的顶端同轴固定连接,每组预制桩(2)的内径尺寸均大于下方相邻一组预制桩(2)的内径尺寸,第一组预制桩(2)上方的每组预制桩(2)内壁底端均开设有榫卯槽(3),每组榫卯槽(3)的内径尺寸均大于下方相邻一组预制桩(2)的外径尺寸且不小于30mm,每组榫卯槽(3)的深度均设置为下方相邻一组预制桩顶面直径的1.2倍,每组预制桩(2)的外壁顶端均同轴嵌入上方相邻一组预制桩(2)内壁底端的榫卯槽(3)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截面榫卯装配式预制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桩(2)内壁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多组纵向筋(4),所述纵向筋(4)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箍筋(5),每组所述预制桩(2)的高度均大于其内部纵向筋(4)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截面榫卯装配式预制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榫卯槽(3)的壁厚设置成100mm,所述榫卯槽(3)内壁设置成矩形,所述榫卯槽(3)内壁设置有多个竖直向上的凸楞(6),所述凸楞(6)的高度和宽度均设置成20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印汪锦林王鹏康景文李晓岑任鹏刘泳钢马杰刘永红崔长飞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