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滑动钻进工况下的钻柱结构及钻进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31781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滑动钻进工况下的钻柱结构及钻进方法,属于钻柱领域,通过在滑动钻进工况下的传统钻柱组合的造斜段区域的两端,分别接入可旋转上短节接头和可旋转下短节接头,将整个钻柱分成三部分,即上部钻柱、中间钻柱和下部钻柱,通过接入可旋转上短节接头和可旋转下短节接头,在滑动钻井工况时,上部钻柱和下部钻柱不转动,处于造斜段区域的中间钻柱发生转动,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滑动钻进状态下易发生的井壁失稳及钻柱卡阻的井下复杂问题,提高了滑动钻进状态下的钻井施工安全。该钻进方法主要通过改变上固定节和下旋转节,及上旋转节与下固定节之间的连接关系,实现钻柱结构在滑动钻进时造斜段钻柱的局部转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钻柱领域,涉及一种滑动钻进工况下的钻柱结构及钻进方法


技术介绍

1、定向井、水平井、斜井是石油钻探工艺上常用的钻井工艺,在进行这些非直井的钻井作业中,井眼需要从垂直井段进入斜井段,此过程称为“造斜”,常规的方式是通过某固定的弯螺杆工具带动钻头,采用滑动钻进方式钻进,即整个钻柱不发生转动。由于井眼轨迹的变化,造斜井段的钻柱将紧贴井壁。且由于钻柱不转动,钻柱在井眼内壁很容易造成凹槽,一是不利于井壁的稳定,二是不利于井底岩屑的排出,三是容易发生键槽卡钻,造成井下复杂和井下事故,严重情况可能导致钻柱阻卡,甚至因解卡失败而导致钻具落鱼,填井侧钻,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滑动钻进工况下因钻柱不转动导致造斜段井壁失稳及钻柱卡阻的问题,提供一种滑动钻进工况下的钻柱结构及钻进方法。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3、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滑动钻进工况下的钻柱结构,包括上部钻柱、中部钻柱和下部钻柱;

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滑动钻进工况下的钻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钻柱(1)、中部钻柱(3)和下部钻柱(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钻进工况下的钻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钻柱(1)、所述可旋转上短节接头(2)、所述中部钻柱(3)、所述可旋转下短节接头(4)和所述下部钻柱(5)均同轴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钻进工况下的钻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节(2-1)和所述下旋转节(2-2)通过旋转-插销结构连接;所述上旋转节(4-1)和所述下固定节(4-2)通过旋转-插销结构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钻进工况下的钻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滑动钻进工况下的钻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钻柱(1)、中部钻柱(3)和下部钻柱(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钻进工况下的钻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钻柱(1)、所述可旋转上短节接头(2)、所述中部钻柱(3)、所述可旋转下短节接头(4)和所述下部钻柱(5)均同轴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钻进工况下的钻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节(2-1)和所述下旋转节(2-2)通过旋转-插销结构连接;所述上旋转节(4-1)和所述下固定节(4-2)通过旋转-插销结构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钻进工况下的钻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节(2-1)和所述上部钻柱(1)通过螺纹连接;所述下旋转节(2-2)与所述中部钻柱(3)通过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钻进工况下的钻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旋转节(4-1)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永刚李露春马秋荣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三环石油管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