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紫苏播种覆土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1720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紫苏播种覆土机构,包括前后间隔设置的播种机构和覆土机构,播种机构在土壤中沿一作业线间隔插出种穴并拨入种子,覆土机构包括固定板、丝杆、丝杆驱动机构、圆柱套筒、悬臂和覆土夹爪;丝杆纵向延伸,绕轴转动安装在固定板上;丝杆驱动机构连接并驱动丝杆旋转;圆柱套筒套在丝杆外,位置固定,圆柱套筒的筒壁开设有螺旋延伸的导向槽;悬臂横向设置,内端与丝杆螺纹配合,由内端向外延伸至导向槽处,配合于导向槽,限定沿导向槽的轨迹移动,以在丝杆旋转带动悬臂升降时,使悬臂沿导向槽同步摆转;覆土夹爪安装在悬臂的外端,朝下开合设置,用于夹放土壤。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在覆盖有地膜的田垄上播种后,通过简单的结构自动在田垄上覆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机械,特别涉及一种紫苏播种覆土机构


技术介绍

1、紫苏通常需要在春天气温回暖时进行播种,而在我国的北方地区,气温回暖较晚,因此很多种植户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法来播种栽培紫苏,以实现增温保墒、增产增收。

2、在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法时,首先需要沿田垄(作业线)扣盖地膜,播种过程中,需要在地膜上穿孔,而后再继续向下在土壤中插出种穴,再将种子播入到种穴内,最后在穿孔位置的上方覆土;

3、由于沿田垄覆盖有地膜,因此在覆土时就需要从避开田垄的位置抓取土壤(如在垄沟内),而后再将土壤抓到田垄上方,再将土壤松脱,使土壤掉落在田垄上的种穴内,如何通过简单的机械结构自动实现这一动作在本领域内有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紫苏播种覆土机构,克服上述缺陷,实现在覆盖有地膜的田垄上播种后,通过简单的结构自动在田垄上覆土。

2、为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为:一种紫苏播种覆土机构,包括前后间隔设置的播种机构和覆土机构,播种机构用于在土壤中沿一作业线间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紫苏播种覆土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后间隔设置的播种机构(47)和覆土机构(32),播种机构(47)用于在土壤中沿一作业线(48)间隔插出种穴并拨入种子,覆土机构(32)包括固定板(38)、丝杆(39)、圆柱套筒(40)、悬臂(41)和覆土夹爪(3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紫苏播种覆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41)外端安装有一个夹爪固定架(51),夹爪固定架(51)上安装有转轴横置的主动齿轮(52)、第一随动齿轮(53)和第二随动齿轮(54),第一随动齿轮(53)和第二随动齿轮(54)啮合,大铲斗(49)顶端与第一随动齿轮(53)固定,小铲斗(50)顶端与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紫苏播种覆土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后间隔设置的播种机构(47)和覆土机构(32),播种机构(47)用于在土壤中沿一作业线(48)间隔插出种穴并拨入种子,覆土机构(32)包括固定板(38)、丝杆(39)、圆柱套筒(40)、悬臂(41)和覆土夹爪(3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紫苏播种覆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41)外端安装有一个夹爪固定架(51),夹爪固定架(51)上安装有转轴横置的主动齿轮(52)、第一随动齿轮(53)和第二随动齿轮(54),第一随动齿轮(53)和第二随动齿轮(54)啮合,大铲斗(49)顶端与第一随动齿轮(53)固定,小铲斗(50)顶端与第二随动齿轮(54)固定,主动齿轮(52)啮合于第一随动齿轮(53)或第二随动齿轮(54),悬臂(41)上还安装有夹爪驱动电机(55),夹爪驱动电机(55)连接并驱动主动齿轮(52)正转或反转,以带动第一随动齿轮(53)和第二随动齿轮(54)使大铲斗(49)和小铲斗(50)张开或合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紫苏播种覆土机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华王芮雪韩喜英崔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