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南方教学楼装配式加跨交错桁架结构制造技术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华侨大学专利>正文

南方教学楼装配式加跨交错桁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16619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南方教学楼装配式加跨交错桁架结构,第一建筑模块、第二建筑模块和第三建筑模块沿着长度方向依次连接,第二边梁与同一层的第一边梁之间形成折角A,该折角A的范围为0‑45度,第三边梁与同一层的第二边梁之间形成折角B,该折角B的范围为135‑180度。通过各模块之间的错动形成锯齿状的外形,不受建筑楼栋平面布局以及基地边界异形的影响,可获得更好的采光角度并增加采光面积,达到建筑总平面上形态扭转而采光方向不变的效果,更加适合南方教学楼。通过设置加跨模块,在建筑的南北面获得突破楼板限制的通高空间,增加了空间表现力,打破了交错桁架体系的均质化空间。还可实现教学楼与养老中心、医院等公共建筑之间的转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南方教学楼装配式加跨交错桁架结构


技术介绍

1、钢结构交错桁架体系在结构上明显优于普通钢结构,是一种使用效率高、经济实用、空间布置灵活的结构体系,广泛用于各种高层民用住宅、办公楼、大型宴会厅等建筑。钢结构交错桁架体系有桁架、梁、柱和板组成,桁架的高度与层高相同,跨度与建筑的宽度相同,可使其在侧向荷载作用下受力与框剪结构类似,因此结构的刚度和强度较好,在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作用下,柱中弯矩较小,主要承受轴力。

2、而当前生育率峰值变化动荡显著并日趋减小,未来中小学校首当其冲,越来越多的教学建筑面临规模缩减、功能置换等的社会问题。而建筑工业化可以有效地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并减少建筑废弃物的产生,这与中小学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相吻合。

3、中国技术专利申请号为201822000689.4、专利名称为一种装配式钢结构交错桁架体系的专利,包括多个钢结构桁架、多个钢结构框架柱、多个钢结构框架梁和多个装配整体式叠合楼板,所述钢结构桁架的上端焊接有上弦杆,所述钢结构桁架的下部焊接有下弦杆,且所述钢结构桁架的下端两侧伸出于下弦杆的底端表面,所述钢结构桁架的下端两侧焊接有一个桁架下挂支撑梁;通过在每层桁架的下弦杆下设置桁架下挂支撑梁,将原本楼板与桁架下弦之间的拉力,转移为楼板与该支撑梁之间的压力,避免楼板混凝土因受到拉力超过抗拉强度而导致开裂。结合其附图可以看出,该交错桁架体系整体较方正,适合基地边界较方正的情况。当建筑楼栋平面布局受限、基地边界不规则又必须保证采光的情况下,上述的交错桁架体系并不适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南方教学楼装配式加跨交错桁架结构,其克服了
技术介绍
所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2、南方教学楼装配式加跨交错桁架结构,它包括第一建筑模块、第二建筑模块、第三建筑模块和加跨模块,所述第一建筑模块、第二建筑模块和第三建筑模块沿着长度方向依次连接,其中:

3、第一建筑模块包括若干个第一楼底板、若干个第一边柱、若干个第一边梁和若干个第一交错桁架,所述第一边柱纵向间隔固定在第一楼底板的外周,所述第一边梁横向间隔固定在第一边柱上且与第一楼底板一一对应地连接,同一楼层相邻两个第一交错桁架之间间隔一个第一边柱,上下楼层之间的第一交错桁架交错布置;

4、第二建筑模块包括若干个第二楼底板、若干个第二边柱、若干个第二边梁和若干个第二交错桁架,所述第二楼底板与第一楼底板相对接,所述第二边柱纵向间隔固定在第二楼底板的外周且与第一边柱平行布置,所述第二边梁横向间隔固定在第二边柱上且与第一边梁末端相连接,同一楼层相邻两个第二交错桁架之间间隔一个第二边柱,上下楼层之间的第二交错桁架交错布置,且所述第二边梁与同一层的第一边梁之间形成折角a,该折角a的范围为0-45度;

5、第三建筑模块包括若干个第三楼底板、若干个第三边柱、若干个第三边梁和若干个第三交错桁架,所述第三楼底板与第二楼底板相对接,所述第三边柱纵向间隔固定在第三楼底板的外周且与第一边柱平行布置,所述第三边梁横向间隔固定在第三边柱上且与第二边梁末端相连接,同一楼层相邻两个第三交错桁架之间间隔一个第三边柱,上下楼层之间的第三交错桁架交错布置,且所述第三边梁与同一层的第二边梁之间形成折角b,该折角b的范围为135-180度;

6、加跨模块包括若干个加跨柱、若干个加跨梁、若干个加跨桁架和若干个加跨楼底板,所述加跨楼底板沿着对应的第三楼底板侧面延伸并固定,所述加跨桁架沿着第三交错桁架侧面延伸并固定,所述加跨柱纵向间隔固定在加跨楼底板外周且与第三边柱平行布置,所述加跨梁固定在加跨柱上且与加跨楼底板对应连接。

7、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每一层的第二边梁均倾斜布置且其高度自第一边梁至第三边梁渐变高,且同一层的第三边梁高度高于第一边梁高度。

8、一较佳实施例之中:同一层的第一边梁高度、第二边梁高度以及第三边梁高度均相同。

9、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第一建筑模块设有第一天井,该第一天井贯穿每一层第一楼底板;所述第二建筑模块设有第二天井,所述第二天井贯穿每一层第二楼底板;所述第三建筑模块设有第三天井,所述第三天井贯穿每一层第三楼底板。

10、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第一建筑模块、第二建筑模块和第三建筑模块分别设有第一架空层、第二架空层和第三架空层,且所述第一架空层、第二架空层和第三架空层依次连通。

11、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加跨模块设有加跨架空层,所述加跨架空层与第三架空层相连通。

12、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第一建筑模块围成的空间可分隔成第一普通教室、实验室、专用教室、行政办公室和第一开放活动灰空间。

13、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第二建筑模块围成的空间可分隔成教师宿舍、第二开放活动灰空间、辅助用房和教学办公室。

14、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第三建筑模块围成的空间可分隔成第三普通教室和第三开发活动灰空间。

15、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加跨模块围成的空间可分隔成通高廊道和合班教室。

16、本技术方案与
技术介绍
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

17、1.由于第一建筑模块、第二建筑模块和第三建筑模块沿着长度方向依次连接,且,第二边梁与同一层的第一边梁之间形成折角a,第三边梁与同一层的第二边梁之间形成折角b,由此,该交错桁架结构通过各模块之间的错动形成锯齿状的外形,不受建筑楼栋平面布局以及基地边界异形的影响,可获得更好的采光角度并增加采光面积,达到建筑总平面上形态扭转而采光方向不变的效果,更加适合南方教学楼。且,锯齿状的外形还能改善现有体系中单调平整的外形,达到美化建筑外观的效果。

18、同时,通过设置加跨模块,在建筑的南北面获得突破楼板限制的通高空间,增加了空间表现力,打破了交错桁架体系的均质化空间。且,该交错桁架结构还可实现教学楼与养老中心、医院等公共建筑之间的转换。

19、2.每一建筑模块均设置有对应的天井,可改善整体的通风环境。

20、3.第一架空层、第二架空层和第三架空层依次连通,可获得较大面积的公共活动空间如食堂等。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南方教学楼装配式加跨交错桁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建筑模块、第二建筑模块、第三建筑模块和加跨模块,所述第一建筑模块、第二建筑模块和第三建筑模块沿着长度方向依次连接,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南方教学楼装配式加跨交错桁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层的第二边梁均倾斜布置且其高度自第一边梁至第三边梁渐变高,且同一层的第三边梁高度高于第一边梁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南方教学楼装配式加跨交错桁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同一层的第一边梁高度、第二边梁高度以及第三边梁高度均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南方教学楼装配式加跨交错桁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建筑模块设有第一天井,该第一天井贯穿每一层第一楼底板;所述第二建筑模块设有第二天井,所述第二天井贯穿每一层第二楼底板;所述第三建筑模块设有第三天井,所述第三天井贯穿每一层第三楼底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南方教学楼装配式加跨交错桁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建筑模块、第二建筑模块和第三建筑模块分别设有第一架空层、第二架空层和第三架空层,且所述第一架空层、第二架空层和第三架空层依次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南方教学楼装配式加跨交错桁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跨模块设有加跨架空层,所述加跨架空层与第三架空层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南方教学楼装配式加跨交错桁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建筑模块围成的空间可分隔成第一普通教室、实验室、专用教室、行政办公室和第一开放活动灰空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南方教学楼装配式加跨交错桁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建筑模块围成的空间可分隔成教师宿舍、第二开放活动灰空间、辅助用房和教学办公室。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南方教学楼装配式加跨交错桁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建筑模块围成的空间可分隔成第三普通教室和第三开发活动灰空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南方教学楼装配式加跨交错桁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跨模块围成的空间可分隔成通高廊道和合班教室。

...

【技术特征摘要】

1.南方教学楼装配式加跨交错桁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建筑模块、第二建筑模块、第三建筑模块和加跨模块,所述第一建筑模块、第二建筑模块和第三建筑模块沿着长度方向依次连接,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南方教学楼装配式加跨交错桁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层的第二边梁均倾斜布置且其高度自第一边梁至第三边梁渐变高,且同一层的第三边梁高度高于第一边梁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南方教学楼装配式加跨交错桁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同一层的第一边梁高度、第二边梁高度以及第三边梁高度均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南方教学楼装配式加跨交错桁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建筑模块设有第一天井,该第一天井贯穿每一层第一楼底板;所述第二建筑模块设有第二天井,所述第二天井贯穿每一层第二楼底板;所述第三建筑模块设有第三天井,所述第三天井贯穿每一层第三楼底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南方教学楼装配式加跨交错桁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建筑模块、第二建筑模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凌紫连旭
申请(专利权)人:华侨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