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隧道顶部杂填土区域“帽状”加固施工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隧道顶部杂填土区域“帽状”加固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306335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地层加固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隧道顶部杂填土区域“帽状”加固施工方法,具体包括:根据隧道顶部杂填土区域,进行区域划分;对划分后的所述区域,进行分区封边;在封边后的所述分区中,进行注浆液注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加固施工方法通过将原区域进行加固区分区设置,并针对不同加固区,进行不同注浆液和注浆高度进行注浆,同时针对强加固区进行分区封边,使得加固体围岩支承能力进一步得到保证,从而提高合理安排工序,可以在不影响隧道正常开挖支护的前提下,节约工期和人工成本,且通过注浆管的精准控制及注浆液的配合比设计,可在隧道拱部及以上形成坚硬的弧形保护壳体,进而可以保证隧道开挖初支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层加固,具体是一种隧道顶部杂填土区域“帽状”加固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阶段城市建设蓬勃发展,受周边环境的影响,采用放坡+土钉墙支护或者围护桩+内支撑的明挖法进行地铁隧道施工已不能满足市政工程施工的需要,暗挖法或者盾构法施工已经成为主流。对于特大断面隧道,通常采用暗挖法进行施工。在深厚杂填土特大断面隧道建造过程中,如何对大厚度杂填土进行加固处理,同时确保杂填土的加固效果,保证暗挖隧道施工安全已成为现阶段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隧道顶部杂填土区域“帽状”加固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隧道顶部杂填土区域“帽状”加固施工方法,所述加固施工方法具体包括:

3、根据隧道顶部杂填土区域,进行区域划分;

4、对划分后的所述区域,进行分区封边;

5、在封边后的所述分区中,进行注浆液注浆。

6、更进一步地讲,进行所述区域划分,具体如下:

7、对原地面进行实际测量,确定出所述原地面的最大底标高、最小底标高和隧道轮廓线;

8、以所述隧道轮廓线为界线,距离所述隧道轮廓线预设距离外的区域为强加固区,所述隧道轮廓线以内区域为弱加固区,剩余区域则为普通加固区;

9、在所述强加固区、弱加固区和普通加固区内,依次确定出加固区内对应的最大底标高和最小底标高;

10、根据所述加固区内对应的最大底标高和最小底标高、原地面的最大底标高和最小底标高,确定出每个所述加固区内对应的中心加固点。

11、更进一步地讲,进行所述分区封边,具体如下:

12、根据每个所述加固区内的中心加固点的数目和总面积大小,确定出每个所述中心加固点对应的梅花形面积;

13、在每个所述中心加固点上和每个梅花形面积的边缘上均分布注浆管;

14、在所述强加固区内的注浆管内,注入水泥水玻璃双浆液,构建封堵边界墙。

15、更进一步地讲,在所述强加固区内,相邻两个所述注浆管之间的间距不超过1m。

16、更进一步地讲,在所述强加固区内,以预设面积为准,获取每个预设面积内注浆管的安装率,并将所述安装率和预设安装率进行比较,当所述安装率不小于预设安装率时,则所述安装率对应的预设面积内的注浆管内注入浓浆液,剩余所述预设面积内的注浆管内注入注浆液。

17、更进一步地讲,所述注浆液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成分,具体为:

18、水玻璃模数:2.4~3.5;

19、波美度:be30-40°;

20、水灰比:1:1、1:0.8,1:0.5;

21、水玻璃溶液:1:1;

22、浆液粘度:80s~90s。

23、更进一步地讲,所述注浆液进行注浆时,所述注浆压力设置为0.1~0.3mp,所述双浆液进行注浆时,所述注浆压力设置为0.5mpa。

24、本专利技术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隧道顶部杂填土区域“帽状”加固施工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改进及优点:

25、本专利技术的加固施工方法通过将原区域进行加固区分区设置,并针对不同加固区,进行不同注浆液和注浆高度进行注浆,同时针对强加固区进行分区封边,使得加固体围岩支承能力进一步得到保证,从而提高合理安排工序,可以在不影响隧道正常开挖支护的前提下,节约工期和人工成本,且通过注浆管的精准控制及注浆液的配合比设计,可在隧道拱部及以上形成坚硬的弧形保护壳体,进而可以保证隧道开挖初支的安全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隧道顶部杂填土区域“帽状”加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施工方法具体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顶部杂填土区域“帽状”加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所述区域划分,具体如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隧道顶部杂填土区域“帽状”加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所述分区封边,具体如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隧道顶部杂填土区域“帽状”加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强加固区内,相邻两个所述注浆管之间的间距不超过1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隧道顶部杂填土区域“帽状”加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强加固区内,以预设面积为准,获取每个预设面积内注浆管的安装率,并将所述安装率和预设安装率进行比较,当所述安装率不小于预设安装率时,则所述安装率对应的预设面积内的注浆管内注入浓浆液,剩余所述预设面积内的注浆管内注入注浆液。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隧道顶部杂填土区域“帽状”加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液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成分,具体为: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隧道顶部杂填土区域“帽状”加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液进行注浆时,所述注浆压力设置为0.1~0.3MP,所述双浆液进行注浆时,所述注浆压力设置为0.5MPa。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顶部杂填土区域“帽状”加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施工方法具体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顶部杂填土区域“帽状”加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所述区域划分,具体如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隧道顶部杂填土区域“帽状”加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所述分区封边,具体如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隧道顶部杂填土区域“帽状”加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强加固区内,相邻两个所述注浆管之间的间距不超过1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隧道顶部杂填土区域“帽状”加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文强王玺晁军亮陈鹏彭江涛陈丹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