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态护坡领域,具体为一种强化导流过滤生态截污护坡结构。
技术介绍
1、众所周知,生态护坡是综合工程力学、土壤学、生态学和植物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对斜坡或边坡进行支护,形成由植物或工程和植物组成的综合护坡系统的护坡技术;另外,开挖边坡形成以后,通过种植植物,利用植物与岩、土体的相互作用对边坡表层进行防护、加固,使之既能满足对边坡表层稳定的要求,又能恢复被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的护坡方式,是一种有效的护坡、固坡手段。
2、现有技术中的生态护坡在使用时由于不具备对污水进行导流并且能够对污水中的固体污染物进行拦截过滤的功能设置,从而导致了生态护坡的使用功能仍然有待提升,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强化导流过滤生态截污护坡结构。
3、所述
技术介绍
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强化导流过滤生态截污护坡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强化导流过滤生态截污护坡结构,包括:护坡本体、截污机构和移动机构;
3、所述护坡本体的内部固定嵌装有导流挡板,所述导流挡板的内部开设有数量为两个的第一滑槽;
4、所述截污机构包括支架以及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一滑槽内壁上的第一闸门以及第二闸门,所述第二闸门的内部均匀开设有通槽,所述第一闸门和第二闸门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筒体
5、所述移动机构包括活动连接在支架顶部的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污水能够在导流板作用下流向护坡本体的内部;另外,当需要对污水中的固体污染物进行拦截时,能够通过移动支撑座的方式使第一电机带动第三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进而使第二丝杆能够在第一电机作用下顺时针转动,使第二闸门能够通过筒体在第二丝杆作用下向下滑动,使污水在通过通槽从第二闸门内部流动时,污水中的固体污染物能够被第二闸门拦截;当大量固体污染物被聚集在第二闸门的一侧时,能够通过移动支撑座的方式使第一电机带动第三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进而使第一丝杆能够在第一电机作用下顺时针转动,使第一闸门能够通过筒体在第一丝作用下向下滑动,从而使污染物能够被封闭在第一闸门和第二闸门之间,进而便于对污染物进行集中清理。
7、优选的,所述支架的顶部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支撑座的底部通过滑块滑动连接在第二滑槽的内侧壁上。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支撑座更加平稳地在支架上移动。
9、优选的,所述第一闸门和第二闸门靠近第一滑槽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橡胶垫。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提升第一闸门和第二闸门关闭后的密封性。
11、优选的,所述移动机构还包括固定连接在支架上的第一立板,所述第一立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三丝杆,所述第三丝杆的外壁与支撑座螺纹连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电机启动后能够带动第三丝杆进行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从而使支撑座能够在第三丝杆作用下带动第三齿轮与第一齿轮或第二齿轮啮合连接。
13、优选的,所述第三丝杆远离第二电机的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二立板,所述第二立板的一侧与支架固定连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减轻第三丝杆的转动负荷。
15、优选的,所述支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污水泵。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便于对第一闸门和第二闸门之间的污染物进行处理。
17、优选的,所述污水泵的进水口固定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与污水泵的进水口连通,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插入至所述第一闸门和第二闸门的相邻间隙中。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污水泵启动后,污染物能够被吸入至进水管内部。
19、优选的,所述污水泵的出水口固定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一端与污水泵的出水口连通。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通过出水管将污染物排向指定位置进行处理。
21、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2、本强化导流过滤生态截污护坡结构通过在护坡本体上分别设置截污机构和移动机构,使第二电机启动后第一电机能够带动第三齿轮分别与第一齿轮或第二齿轮进行啮合,从而使固体污染物能够被拦截在第一闸门和第二闸门之间,进而便于对污染物进行集中清理;通过以上设置,提升了生态护坡的使用功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强化导流过滤生态截污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护坡本体(1)、截污机构(2)和移动机构(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化导流过滤生态截污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0)的顶部开设有第二滑槽(36),所述支撑座(33)的底部通过滑块滑动连接在第二滑槽(36)的内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化导流过滤生态截污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闸门(24)和第二闸门(25)靠近第一滑槽(11)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橡胶垫。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化导流过滤生态截污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3)还包括固定连接在支架(20)上的第一立板(30),所述第一立板(30)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31),所述第二电机(3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三丝杆(32),所述第三丝杆(32)的外壁与支撑座(33)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强化导流过滤生态截污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丝杆(32)远离第二电机(31)的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二立板(37),所述第二立板(37)的一侧与支架(20)固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强化导流过滤生态截污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0)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污水泵(1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强化导流过滤生态截污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泵(12)的进水口固定连接有进水管(13),所述进水管(13)的一端与污水泵(12)的进水口连通,所述进水管(13)的另一端插入至所述第一闸门(24)和第二闸门(25)的相邻间隙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强化导流过滤生态截污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泵(12)的出水口固定连接有出水管(14),所述出水管(14)的一端与污水泵(12)的出水口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强化导流过滤生态截污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护坡本体(1)、截污机构(2)和移动机构(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化导流过滤生态截污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0)的顶部开设有第二滑槽(36),所述支撑座(33)的底部通过滑块滑动连接在第二滑槽(36)的内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化导流过滤生态截污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闸门(24)和第二闸门(25)靠近第一滑槽(11)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橡胶垫。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化导流过滤生态截污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3)还包括固定连接在支架(20)上的第一立板(30),所述第一立板(30)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31),所述第二电机(3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三丝杆(32),所述第三丝杆(32)的外壁与支撑座(33)螺纹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恩杰,林俊鸿,张宇浩,黄宇豪,方文杰,陆离阳,何宁,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钱塘江水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