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新型内置单排多肢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柱构件及施工方法技术_技高网

新型内置单排多肢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柱构件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302876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内置单排多肢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柱构件及施工方法,涉及建筑结构工程技术领域。内置单排多肢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柱构件由内置的单排多肢钢管混凝土部分和钢管外包钢筋混凝土部分混合而成。单排多肢钢管混凝土部分通过钢板或缀板将多肢钢管连接,保证多肢钢管共同工作。钢管外壁设置抗剪栓钉,保证内外两部分之间内力传递,起到协同工作效果。钢管内填充混凝土应浇筑密实,并因为钢管的约束效应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钢管外包钢筋混凝土部分通过纵向钢筋、箍筋结合为一体,形成的混凝土外围层具有一定厚度,提高结构的耐火性、耐久性,而且便于箍筋配置与施工。该结构构件能在较大轴压力作用下有效减小构件截面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结构工程,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内置单排多肢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柱构件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一般建筑物中会设置承重墙或承重柱,作为支撑建筑物的重要构件。对于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而言,承重柱不仅要承受建筑物的大部分竖向载荷,还要承受因风力、地震等因素对承重柱的晃动破坏。

2、现有技术方案中,为了满足承重能力以及抵抗外部因素破坏力,通常会增加承重柱的截面尺寸或采用型钢混凝土组合构件以提高稳定性和承载力。例如写字楼办公室或超高层公寓里常见的一根根方柱均为这类承重柱,这类承重柱的横截面为长宽尺寸均较大的方形。建筑物越高,破坏力对承重柱产生的轴压力、水平剪力和弯矩越大,方柱的截面长宽尺寸就需要越大,导致占用空间越大。但是截面尺寸过大,又容易使混凝土柱形成短柱,其抗震性变差。

3、而且当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作为居民用房时,居民对于这种占地面积大、利用率低的方柱,较为不满。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新型内置单排多肢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柱构件,能够在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中作为承重柱,可以比同等横截面积的一般承重柱具有更高的轴压承载力,与同等轴压承载力的一般承重柱相比可以大幅度缩小横截面积,尤其使承重柱的横截面宽度大幅度缩小,提高建筑物有效使用面积。

2、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新型内置单排多肢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柱构件,内置单排多肢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柱构件包括:单排多肢钢管混凝土部分和钢管外包钢筋混凝土部分。

3、所述单排多肢钢管混凝土部分包括通过钢板或缀板连接成一体的单排钢管,还包括每根所述钢管内通过浇筑混凝土而填充的混凝土芯柱,每根所述钢管的外壁上设置有抗剪栓钉。

4、所述钢管外包钢筋混凝土部分包括:围在每根所述钢管外围的箍筋、在整排所述钢管外围围成至少一圈的多根纵向钢筋、通过浇筑混凝土将所述箍筋和所述纵向钢筋连接成一体的混凝土外围层。

5、所述钢管外包钢筋混凝土部分外包所述单排多肢钢管混凝土部分,其中,所述混凝土外围层与所述钢管的外壁通过所述抗剪栓钉相结合而共同工作。

6、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新型内置单排多肢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柱构件,在应用到建筑物中,不仅柱体占用面积可以减小,提高建筑物的净使用面积;而且能保证建筑物整体的抗压、抗弯和抗剪承载力,该结构构件能在较大轴压力作用下有效减小构件横截面面积,从而提升建筑物的品质。

7、其中,内置单排多肢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柱构件由单排多肢钢管混凝土部分和钢管外包钢筋混凝土部分混合而成。单排多肢钢管混凝土部分通过钢板或缀板将单排多根的多肢钢管连接一体,保证多肢钢管共同工作。钢管外壁设置抗剪栓钉,保证单排多肢钢管混凝土部分和钢管外包钢筋混凝土部分之间的内力传递,起到协同工作效果。钢管内填充混凝土应浇筑密实,并因为钢管的约束效应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钢管外包钢筋混凝土部分通过纵向钢筋、箍筋结合为一体,形成的混凝土外围层具有一定厚度,提高结构的耐火性、耐久性,而且便于箍筋配置与施工。

8、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新型内置单排多肢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柱构件的施工方法,所述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9、将至少两根所述钢管排成单排,每根所述钢管竖置,所述钢管的外壁上预制有所述抗剪栓钉,所有所述钢管通过钢板或缀板连接成一体,所述钢板或所述缀板逐层安装,或者所述钢板或所述缀板按照多层整体安装;

10、于每根所述钢管内浇筑混凝土以形成所述混凝土芯柱,所述混凝土芯柱与由所述钢板或缀板连接成一体的单排钢管,构成所述单排多肢钢管混凝土部分;

11、将多根所述纵向钢筋竖置,于整排的所述钢管的外围围成至少一圈;

12、在每根所述钢管外侧围上至少一列所述箍筋,将所述箍筋扎在至少一个所述纵向钢筋上;

13、在所述钢管外围浇筑混凝土以形成所述混凝土外围层,所述抗剪栓钉、所述纵向钢筋和所述箍筋均埋在所述混凝土外围层内,所述箍筋、所述纵向钢筋和所述混凝土外围层构成所述钢管外包钢筋混凝土部分,所述钢管外壁上的抗剪栓钉使所述钢管与钢管外包钢筋混凝土部分共同工作。

14、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施工方法,可以应用到建筑施工中,将内置单排多肢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柱构件作为建筑物承重柱,不仅占用面积可以减小,提高建筑物的净使用面积;而且能保证建筑物整体的抗压、抗弯和抗剪承载力,能在较大轴压力作用下有效减小构件横截面面积,从而提升建筑物的品质。

15、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内置单排多肢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柱构件,其特征在于,内置单排多肢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柱构件(100)包括:单排多肢钢管混凝土部分(110)和钢管外包钢筋混凝土部分(1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内置单排多肢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柱构件,其特征在于,单排的所述钢管(10)包括两根或三根或四根所述钢管(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内置单排多肢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柱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剪栓钉(20)包括头部(21)和杆部(22),所述杆部(22)的末端焊接连接在所述钢管(10)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内置单排多肢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柱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钢管(10)上所述抗剪栓钉(20)沿竖向分隔排布有多层,每层沿周向间隔分布有多个,每个所述抗剪栓钉(20)沿所述钢管(10)的径向设置,每层多个所述抗剪栓钉(20)沿所述钢管(10)环向均匀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内置单排多肢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柱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10)为冷弯管或焊接管或无缝钢结构管。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新型内置单排多肢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柱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单排多肢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柱构件(100)在竖向上至少一处构成梁柱节点(A),至少一根所述钢管(10)的管壁上对应所述梁柱节点(A)可设有钢筋穿孔(11)或钢筋连接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内置单排多肢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柱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梁筋(70)包括第一梁筋(71)和第二梁筋(72)中至少一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内置单排多肢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柱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10)的管壁上设有所述钢筋穿孔(11),所述内置单排多肢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柱构件(10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梁柱节点(A)处的加强板(80),所述加强板(80)设在所述钢管(10)的设有所述钢筋穿孔(11)的管壁上,所述加强板(80)上对应所述钢筋穿孔(11)设有通孔(81)以配合所述梁筋(70)。

9.一种上述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所述的新型内置单排多肢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柱构件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内置单排多肢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柱构件(100)在竖向上至少一处构成梁柱节点(A),至少一根所述钢管(10)的管壁上预制有钢筋穿孔(11),所述施工方法还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内置单排多肢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柱构件,其特征在于,内置单排多肢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柱构件(100)包括:单排多肢钢管混凝土部分(110)和钢管外包钢筋混凝土部分(1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内置单排多肢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柱构件,其特征在于,单排的所述钢管(10)包括两根或三根或四根所述钢管(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内置单排多肢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柱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剪栓钉(20)包括头部(21)和杆部(22),所述杆部(22)的末端焊接连接在所述钢管(10)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内置单排多肢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柱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钢管(10)上所述抗剪栓钉(20)沿竖向分隔排布有多层,每层沿周向间隔分布有多个,每个所述抗剪栓钉(20)沿所述钢管(10)的径向设置,每层多个所述抗剪栓钉(20)沿所述钢管(10)环向均匀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内置单排多肢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柱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10)为冷弯管或焊接管或无缝钢结构管。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新型内置单排多肢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柱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单排多肢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蔚彪常为华宫贞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