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隧道施工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原地转向装置及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1、隧洞开挖施工,如采用钻爆法,洞内施工机械多,洞内空间狭小,往往车辆错车、吊头是个难题,对施工效率有较大影响,如开挖错车洞、错车道,在地质复杂洞室存在较大难度和安全隐患,费用较高、施工周期较长,也影响总体施工效率。因此需要针对隧洞狭小的空间设计一种可折叠的原地转向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
技术介绍
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原地转向装置及使用方法,不需要开挖错车道和错车洞,整个装置拆装、移动方便,具有较广的应用前景。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3、一种原地转向装置及使用方法,包括内环板和外环板,其特征在于:内环板外边缘铰接有多个外环板,多个外环板呈环形布设;外环板用于架设在环形转盘上,环形转盘由多块圆弧形滑动组件构成,圆弧形滑动组件包括上板、下板和滚柱,滚柱安装在下板上,上板搭设在滚柱上并与滚柱滚动配合;外环板或上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原地转向装置,包括内环板(1)和外环板(3),其特征在于:内环板(1)外边缘铰接有多个外环板(3),多个外环板(3)呈环形布设;外环板(3)用于架设在环形转盘上,环形转盘由多块圆弧形滑动组件构成,圆弧形滑动组件包括上板(6)、下板(7)和滚柱(19),滚柱(19)安装在下板(7)上,上板(6)搭设在滚柱(19)上并与滚柱(19)滚动配合;外环板(3)或上板(6)外边缘设有凸齿(17),凸齿(17)围合形成了盘齿结构,下板(7)通过支架(9)与盘齿驱动机构(4),盘齿驱动机构(4)用于驱动外环板(3)转动;内环板(1)与外环板(3)之间通过翻缸(5)和球铰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原地转向装置,包括内环板(1)和外环板(3),其特征在于:内环板(1)外边缘铰接有多个外环板(3),多个外环板(3)呈环形布设;外环板(3)用于架设在环形转盘上,环形转盘由多块圆弧形滑动组件构成,圆弧形滑动组件包括上板(6)、下板(7)和滚柱(19),滚柱(19)安装在下板(7)上,上板(6)搭设在滚柱(19)上并与滚柱(19)滚动配合;外环板(3)或上板(6)外边缘设有凸齿(17),凸齿(17)围合形成了盘齿结构,下板(7)通过支架(9)与盘齿驱动机构(4),盘齿驱动机构(4)用于驱动外环板(3)转动;内环板(1)与外环板(3)之间通过翻缸(5)和球铰连接,翻缸(5)用于驱动外环板(3)翻转折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原地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上板(6)搭设在滚柱(19)上面可相对滑动,滚柱(19)搭设在下板(7)上可相对滑动,凸齿设置在上板(6)的外边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原地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盘齿驱动机构(4)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围绕外环板(3)圆周还设置了若干个不带驱动装置的顶齿,顶齿与盘齿啮合,以便内环板(1)在转动过程中围绕其圆形不发生偏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原地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段紧邻的圆弧形滑动组件间通过连接卡板或螺栓连接板在安装后连成一个整体。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原地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下板(7)通过法兰和支架(9)与盘齿驱动机构(4)连接,盘齿驱动机构(4)包括电机,电机的转动轴用于带动驱动齿转动,驱动齿与凸齿(17)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原地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下板(7)底部设有重量传感器(20)。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原地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盘齿驱动机构(4)还包括编码器(18),编码器(18)用于检测驱动齿的旋转圈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原地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内环板(1)中部设有中心孔,中心孔内用于安装中心柱(2),中心柱(2)可拆卸地与中心盘连接,中心盘放置于内环板(1)底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原地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外环板(3)之间通过弹性件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原地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弹性件为弹簧(8),弹簧(8)安装在外环板(3)背面。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志国,高鹏,陈祥,靳鹏,彭潜,王爱国,肖鑫明,王韵,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三峡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