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换热板、换热系统、电池包及用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换热板、换热系统、电池包及用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91922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42
本申请涉及一种换热板、换热系统、电池包及用电装置,包括板本体及传热部,板本体具有用于与电芯换热的第一换热面,传热部导热设置于板本体,传热部具有第二换热面,第二换热面用于导热接触外部换热结构,以将板本体的热量传导至外部换热结构。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换热板通过其板本体的第一换热面接触电芯,并通过其传热部的第二换热面与电池包内温度较低的液冷板接触,将电芯的热量通过板本体、传热部传导至液冷板,强化电池包对电芯的降温散热。此时,换热板无需外接管路,简化电池包内管路布局,便于电池包的拆装维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池,特别是涉及换热板、换热系统、电池包及用电装置


技术介绍

1、电池包在快充/放工况下,会发生剧烈的化学能与电能转换,从而产生大量热量,使得电池包内电芯温度急剧升高。过高的温度会导致电芯循环寿命及安全性下降。行业内普遍采取的热管理方案是在电芯底部设置液冷板,此种方式仅可对电芯的底部区域进行冷却,电芯顶部与底部温差较大,对散热效果不好。

2、在相关技术中,增设额外的液冷板为电芯侧面降温,所增设的液冷板往往会增加管路结构来将增设的液冷板与外部介质源连通,导致电池包内管路布置复杂,且不利于电池包的拆装维护。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相关技术中电池包所配置的热管理方案,在提高电芯散热降温的同时,会使得电池包内管路布置复杂化,不利于电池包拆装维护的问题,提供一种换热板、换热系统、电池包及用电装置。

2、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换热板,包括:

3、板本体,具有用于与电芯换热的第一换热面;及

4、传热部,导热设置于所述板本体,传热部具有第二换热面,所述第二换热面用于导热接触外部换热结构,以将板本体的热量传导至外部换热结构。

5、在一些实施例中,板本体内设置有能够封闭设置的制冷剂流道,所述制冷剂流道用于容纳能够吸收板本体热量的制冷剂,至少部分所述制冷剂流道朝向所述传热部延伸设置,以使其内的制冷剂所吸收的热量通过所述传热部转导至外部换热结构。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制冷剂流道包括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包括在所述换热板的高度方向上高低设置的高位端和低位端,所述第一流道的高位端朝向传热部延伸,且所述第一流道的高位端相较于其所述低位端靠近所述传热部设置。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流道自所述板本体的一端向相对的另一端倾斜设置。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制冷剂流道还包括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流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流道的倾斜方向相交设置,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第一流道独立设置。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流道配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流道沿所述换热板的高度方向依次间隔布置。

10、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换热板的高度方向上,全部所述第一流道的所述低位端的上方布置有所述第二流道,和/或,全部所述第一流道的所述高位端的下方布置有所述第二流道。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热部设置于所述板本体的至少一端,且沿所述板本体的厚度方向相对所述板本体弯折设置,所述第二换热面与所述第一换热面相交设置。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热部还用于固定连接外部换热结构。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板包括加热部,所述加热部设置于所述板本体;

14、所述板本体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加热部设置于所述凹槽内。

15、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换热系统,包括:

16、至少一个液冷板,每一所述液冷板具有用于与外部介质源连通的介质流道,至少一个所述液冷板具有用于与电芯换热的第三换热面;及

17、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换热板,所述换热板的所述第二换热面与所述液冷板导热接触。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液冷板包括第一液冷板和第二液冷板;

19、所述第一液冷板布置于所述换热板高度方向上的至少一端,且具有与所述第一换热面相交设置的所述第三换热面;所述第二液冷板布置于所述换热板长度方向上的至少一端,且与所述第二换热面导热接触。

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系统包括至少一对所述换热板;成对的两个所述换热板中,两个所述换热板的所述板本体平行间隔设置,且两个所述换热板的所述第一换热面相对布置;

21、所述换热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液冷板,成对的两个所述换热板经由各自所述第二换热面导热接触同一所述第二液冷板,且不同对的所述换热板经由各自所述第二换热面导热接触不同的所述第二液冷板。

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液冷板包括均流板,所述第二换热面与所述均流板导热接触;所述介质流道设于所述均流板,所述均流板内设置有分隔筋,所述分隔筋将所述介质流道分隔形成多条子流道。

2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液冷板还包括集流盖,所述均流板具有连通其所述介质流道的敞开端,所述集流盖盖合于所述敞开端;所述均流板或者所述集流盖上设置有与各所述介质流道连通的介质入口与介质出口。

2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液冷板配置有多个,各所述第二液冷板的所述集流盖一体成型,且各所述第二液冷板的所述均流板沿所述集流盖的延伸方向并排间隔布置;

25、各所述第二液冷板共用连通设置于所述集流盖的同一所述介质入口与同一所述介质出口。

2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液冷板内设置有减重腔。

2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系统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换热板固定连接,且与所述第二液冷板设置于所述换热板的相反两侧。

28、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包,包括:

29、箱体;

30、电芯,设置于所述箱体内;及

31、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换热系统,所述换热板的第一换热面和所述液冷板的第三换热面均与所述电芯面接触。

3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芯吊装于箱体上;和/或,所述换热系统包括第一液冷板,所述第一液冷板布置于所述电芯的底部,且具有所述第一换热面;所述第一液冷板构造为所述箱体的底板。

33、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用电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电池包,所述电池包用于提供电能。

34、上述换热板、换热系统、电池包及用电装置,在实际应用时,可将换热板增设到电池包内,通过其板本体的第一换热面接触电芯,并通过其传热部的第二换热面与电池包内温度较低的液冷板接触,将电芯的热量通过板本体、传热部传导至液冷板,强化电池包对电芯的降温散热。此时,换热板无需外接管路,简化电池包内管路布局,便于电池包的拆装维护。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板(10),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板(10),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本体(11)内设置有能够封闭设置的制冷剂流道(11a),所述制冷剂流道(11a)用于容纳能够吸收所述板本体(11)热量的制冷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板(10),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流道(11a)包括第一流道(a1),所述第一流道(a1)包括在所述换热板(10)的高度方向(Z)上高低设置的高位端(D2)和低位端(D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板(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a1)自所述板本体(11)的一端向相对的另一端倾斜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板(10),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流道(11a)还包括第二流道(a2),所述第二流道(a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流道(a1)的倾斜方向相交设置,所述第二流道(a2)与所述第一流道(a1)独立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板(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a1)配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流道(a1)沿所述换热板(10)的高度方向(Z)依次间隔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换热板(10),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部(12)设置于所述板本体(11)的至少一端,且沿所述板本体(11)的厚度方向(X)相对所述板本体(11)弯折设置;所述第二换热面(m2)与所述第一换热面(m1)相交设置;和/或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换热板(10),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板(10)包括加热部(13),所述加热部(13)设置于所述板本体(11);

9.一种换热系统(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热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液冷板(20)包括第一液冷板(21)和第二液冷板(22);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换热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系统(100)包括至少一对所述换热板(10);成对的两个所述换热板(10)中,两个所述换热板(10)的所述板本体(11)平行间隔设置,且两个所述换热板(10)的所述第一换热面(m1)相对布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换热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液冷板(22)包括均流板(22d),所述第二换热面(m2)与所述均流板(22d)导热接触;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换热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液冷板(22)还包括集流盖(22e),所述均流板(22d)具有连通其所述介质流道(J)的敞开端,所述集流盖(22e)盖合于所述敞开端;所述均流板(22d)或者所述集流盖(22e)上设置有与各所述介质流道(J)连通的介质入口(i)与介质出口(u)。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换热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液冷板(22)配置有多个,各所述第二液冷板(22)的所述集流盖(22e)一体成型,且各所述第二液冷板(22)的所述均流板(22d)沿所述集流盖(22e)的延伸方向并排间隔布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换热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液冷板(22)内设置有减重腔(Q);

16.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300)吊装于箱体(200)上;和/或,所述换热系统(100)包括第一液冷板(21),所述第一液冷板(21)布置于所述电芯(300)的底部,且具有所述第一换热面(m1);所述第一液冷板(21)构造为所述箱体(200)的底板。

18.一种用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电池包,所述电池包用于提供电能。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板(10),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板(10),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本体(11)内设置有能够封闭设置的制冷剂流道(11a),所述制冷剂流道(11a)用于容纳能够吸收所述板本体(11)热量的制冷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板(10),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流道(11a)包括第一流道(a1),所述第一流道(a1)包括在所述换热板(10)的高度方向(z)上高低设置的高位端(d2)和低位端(d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板(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a1)自所述板本体(11)的一端向相对的另一端倾斜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板(10),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流道(11a)还包括第二流道(a2),所述第二流道(a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流道(a1)的倾斜方向相交设置,所述第二流道(a2)与所述第一流道(a1)独立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板(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a1)配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流道(a1)沿所述换热板(10)的高度方向(z)依次间隔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换热板(10),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部(12)设置于所述板本体(11)的至少一端,且沿所述板本体(11)的厚度方向(x)相对所述板本体(11)弯折设置;所述第二换热面(m2)与所述第一换热面(m1)相交设置;和/或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换热板(10),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板(10)包括加热部(13),所述加热部(13)设置于所述板本体(11);

9.一种换热系统(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热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液冷板(20)包括第一液冷板(21)和第二液冷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泽刘勇韩劼成张纯纯
申请(专利权)人:兰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