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跨度复合张弦桁架支座节点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29149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跨度复合张弦桁架支座节点及其制作方法,解决现有技术节点尺寸大、制作及现场焊接难度大的技术问题。支座节点包括前部封板、后侧封板、插板、增强机构和导管。制作方法为先预制出支座节点各部件,将下部封板焊接在下部增强机构底部,将上部增强机构焊接在下部增强机构上部,将两根导管焊接在前侧封板上,将前侧封板焊接在下部增强机构和下部增强机构侧面,将上部封板分别与上部增强机构和前侧封板焊接,最后将后侧封板焊接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科学合理,使用方便,将桁架支座、桁架弦杆与预应力拉索合理紧凑地连接组合一体,节点尺寸小、制作便利,降低了现场焊接难度,背锚设计操作简便,延伸尺寸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大跨度复合张弦桁架支座节点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工业化建造步伐加快,大跨度标志性建筑越来越受到青睐并得到广泛应用。现有大跨度建筑屋盖多采用呈梭形的复合张弦桁架,该复合张弦桁架主要包括两根呈弧形的上弦杆和一根呈弧形的下弦杆,上弦杆和下弦杆端部通过支座节点连接以使复合张弦桁架整体呈梭形,布置于下弦杆两侧的预应力索也锚固于支座节点,如此设计,复合桁架结构矢高小,建筑室内效果好。

2、传统复合张弦桁架支座节点,采用下弦杆件和上弦杆件交汇于一点的做法,这样设计存在以下弊端:(1)上、下弦杆在支座交汇处节点尺寸大;(2)焊工操作空间有限,增加焊接操作难度,降低工效;(3)对接精度控制难度大;(4)焊接时易产生应力集中。

3、因此,传统支座节点结构及方法并不适合应用于呈梭形的复合张弦桁架制作,设计一种大跨度复合张弦桁架支座节点及其制作方法,以至少解决上述部分技术问题,成为所属
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跨度复合张弦桁架支座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前部封板(4),后侧封板(3),焊接于前部封板(4)上的插板(8),焊接于前部封板(4)和后侧封板(3)之间的增强机构,以及贯穿分布于增强机构内用于穿设预应力索(11)的导管(10);上弦杆(12)端部分别与插板(8)侧面和前部封板(4)相焊接,下弦杆(13)端部与前部封板(4)相焊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跨度复合张弦桁架支座节点,其特征在于,两个上弦杆(12)的端部分列于插板(8)两侧,下弦杆(13)端部位于插板(8)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跨度复合张弦桁架支座节点,其特征在于,前部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跨度复合张弦桁架支座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前部封板(4),后侧封板(3),焊接于前部封板(4)上的插板(8),焊接于前部封板(4)和后侧封板(3)之间的增强机构,以及贯穿分布于增强机构内用于穿设预应力索(11)的导管(10);上弦杆(12)端部分别与插板(8)侧面和前部封板(4)相焊接,下弦杆(13)端部与前部封板(4)相焊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跨度复合张弦桁架支座节点,其特征在于,两个上弦杆(12)的端部分列于插板(8)两侧,下弦杆(13)端部位于插板(8)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跨度复合张弦桁架支座节点,其特征在于,前部封板(4)上开设有与导管(10)相适配的通孔a(5),预应力索(11)穿过通孔a(5)穿入至导管(10)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跨度复合张弦桁架支座节点,其特征在于,后侧封板(3)上开设有与导管(10)相适配的通孔b(14),预应力索(11)穿过通孔b(1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跨度复合张弦桁架支座节点,其特征在于,增强机构包括分别与前部封板(4)和后侧封板(3)相焊接的上部增强机构(7),以及分别与前部封板(4)和后侧封板(3)相焊接的下部增强机构(6);上部增强机构(7)和下部增强机构(6)呈上下分布并且相互焊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大跨度复合张弦桁架支座节点,其特征在于,下部增强机构(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家斌代小强付航姜友荣毛大平谭涛吴星煌杨浩郭养军蒋吉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