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可穿戴智能设备制造技术_技高网

可穿戴智能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8976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39
本申请涉及一种可穿戴智能设备,辐射部件包括设于主体部上的主辐射部及与主辐射部相连的电连接部,电连接部设置于插入部上,电连接部通过第一插孔伸入到外壳内部与射频模块电性连接,也即辐射部件从主体部延伸到插入部上,并通过第一插孔进入到外壳内部与射频模块电性连接,这样在装配过程中,将插入部插入到第一插孔内部时,便能实现辐射部件同步插入到第一插孔并与射频模块电性连接,能实现在紧凑的外壳空间内引入外置天线,相比于相关技术中的组装方式,无需如相关技术中的将射频线缆、金属弹片或顶针等连接件伸出到外壳的外部后与辐射部件进行连接,也无需将连接件固定在孔壁上,从而能够简化组装步骤,同时能不影响天线的正常工作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可穿戴智能设备


技术介绍

1、随着电子设备的发展,随之出现了可穿戴智能设备,可穿戴智能设备通常佩戴于人体的手腕或脚腕上,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以智能手表为例,其往往包括表头和表带两部分,表头为设备的主体部分,集成有手表的电气部分,例如主板、传感器、显示屏等元件;表带为设备的安装部分,连接于表头上,从而将表头装配于人体腕部。

2、相关技术中,可穿戴智能设备内部往往包含一种或多种天线,例如用来与智能手机建立连接的蓝牙天线;又例如用来定位的gps卫星定位天线;再例如用来实现基站通讯的lte天线。可穿戴智能设备可通过辐射部件向外辐射或接收信号。仍以智能手表为例,智能手表一般能够实现运动辅助、轨迹定位等功能,因此一般其至少包括一个蓝牙天线和一个卫星定位天线。

3、然而,在一般的塑胶外壳的智能手表中,内置的天线可以直接向外辐射和接收信号,天线结构很容易设计,而随着外壳中金属的增多,会对电磁信号形成屏蔽,天线结构的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例如部分智能手表采用全金属的外壳,也即智能手表的底壳和边框均采用金属材质,全金属外壳的智能手表虽然大大提升了智能手表的外观效果和质感,但是外壳会对内部天线形成屏蔽,为手表天线设计带来难度。对于外观类似于传统金属机械式手表的智能手表,其上表面、边框和底壳均采用金属材质,难以实现内置天线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可穿戴智能设备,它能实现在紧凑的空间中引入外置天线,能够简化组装步骤,同时能不影响天线的正常工作性能。

2、一种可穿戴智能设备,所述可穿戴智能设备包括:

3、外壳,所述外壳上设有第一插孔;

4、射频模块,所述射频模块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内部;及

5、天线组件,所述天线组件包括装设于所述外壳上的支撑架及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的辐射部件,所述支撑架包括位于所述外壳外部的主体部及与所述主体部相连的插入部,所述插入部通过所述第一插孔伸入到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辐射部件包括设于所述主体部上的主辐射部及与所述主辐射部相连的电连接部,所述电连接部设置于所述插入部上,所述电连接部通过所述第一插孔伸入到所述外壳内部与所述射频模块电性连接。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与所述插入部为一体成型结构;和/或,所述主辐射部与所述电连接部为一体成型结构。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入部的外壁面与所述第一插孔的孔壁壁面形成有缝隙;所述插入部的外壁面中的至少有一个面与所述第一插孔的孔壁壁面的间距大于等于0.5mm。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孔沿其延伸方向上的截面轮廓线为闭合曲线。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穿戴智能设备还包括填充设置于所述缝隙内或所述缝隙外部的防水密封材料。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入部设为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插孔设为一个或多个,所述电连接部设为一个或多个,各个所述插入部对应插入到各个所述第一插孔内,各个所述电连接部对应地设置于各个所述插入部上。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辐射部件为导电片、导电板、导电条、导电漆或导电图案;和/或,所述辐射部件通过粘接、注塑、lds、fpc、或3d打印工艺设置于所述支撑架内表面或外表面。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穿戴智能设备还包括固定装设于外壳上的固定件;所述支撑架与所述固定件固定相连;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一连接臂与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一端和所述外壳固定相连,所述第一连接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臂固定相连,所述第一连接臂和/或所述第二连接臂与所述支撑架固定相连。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臂与所述第二连接臂的中部部位相连;所述外壳、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构成工字形状。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设为金属固定件;所述可穿戴智能设备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壳内部的电路板,所述射频模块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电连接部与所述电路板紧密抵接配合、通过导电胶粘接连接、焊接连接或采用导电紧固件相连;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电路板的接地模块电性连接,或通过外壳间接地与所述电路板的接地模块电性连接。

15、上述的可穿戴智能设备,一方面,通过支撑架将辐射部件设于外壳外部,能避免屏幕或金属机身等对天线性能产生影响,提高天线辐射效率,而且减少辐射部件对设备内部空间的占用;另一方面,由于辐射部件包括设于主体部上的主辐射部及与主辐射部相连的电连接部,电连接部设置于插入部上,电连接部通过第一插孔伸入到外壳内部与射频模块电性连接,也即辐射部件从主体部延伸到插入部上,并通过第一插孔进入到外壳内部与射频模块电性连接,这样在装配过程中,将插入部插入到第一插孔内部时,便能实现辐射部件同步插入到第一插孔并与射频模块电性连接,能实现在紧凑的外壳空间内引入外置天线,相比于相关技术中的组装方式,无需如相关技术中的将射频线缆、金属弹片、顶针或射频插头等连接件伸出到外壳的外部后与辐射部件进行连接,也无需将连接件固定在孔壁上,从而能够简化组装步骤,同时能不影响天线的正常工作性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穿戴智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智能设备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智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与所述插入部为一体成型结构;和/或,所述主辐射部与所述电连接部为一体成型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智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部的外壁面与所述第一插孔的孔壁壁面形成有缝隙;所述插入部的外壁面中的至少有一个面与所述第一插孔的孔壁壁面的间距大于等于0.5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穿戴智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孔沿其延伸方向上的截面轮廓线为闭合曲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穿戴智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智能设备还包括填充设置于所述缝隙内或所述缝隙外部的防水密封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可穿戴智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部设为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插孔设为一个或多个,所述电连接部设为一个或多个,各个所述插入部对应插入到各个所述第一插孔内,各个所述电连接部对应地设置于各个所述插入部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穿戴智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部件为导电片、导电板、导电条、导电漆或导电图案;和/或,所述辐射部件通过粘接、注塑、LDS、FPC、或3D打印工艺设置于所述支撑架内表面或外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智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智能设备还包括固定装设于外壳上的固定件;所述支撑架与所述固定件固定相连;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一连接臂与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一端和所述外壳固定相连,所述第一连接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臂固定相连,所述第一连接臂和/或所述第二连接臂与所述支撑架固定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穿戴智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臂与所述第二连接臂的中部部位相连;所述外壳、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构成工字形状。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穿戴智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设为金属固定件;所述可穿戴智能设备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壳内部的电路板,所述射频模块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电连接部与所述电路板紧密抵接配合、通过导电胶粘接连接、焊接连接或采用导电紧固件相连;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电路板的接地模块电性连接,或通过外壳间接地与所述电路板的接地模块电性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穿戴智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智能设备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智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与所述插入部为一体成型结构;和/或,所述主辐射部与所述电连接部为一体成型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智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部的外壁面与所述第一插孔的孔壁壁面形成有缝隙;所述插入部的外壁面中的至少有一个面与所述第一插孔的孔壁壁面的间距大于等于0.5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穿戴智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孔沿其延伸方向上的截面轮廓线为闭合曲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穿戴智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智能设备还包括填充设置于所述缝隙内或所述缝隙外部的防水密封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可穿戴智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部设为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插孔设为一个或多个,所述电连接部设为一个或多个,各个所述插入部对应插入到各个所述第一插孔内,各个所述电连接部对应地设置于各个所述插入部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穿戴智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亚洲张弩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创一智慧半导体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