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代绍康专利>正文

滑块式换向离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8774 阅读:2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滑块式换向离合器,它主要由左传动轮、右传动轮、轴套和滑块组件构成,左、右传动轮由轴承支承于轴套,滑块组件沿径向滑配于轴套并位于左、右传动轮的轮圈之内,在传动轮的轮圈内壁设置有单向渐进滑槽并能与滑块组件交替形成棘型爪榫传动配合,只需变换主动轴的转向即可进行传动离合的切换操作、进而交替带动左传动轮或右传动轮转动工作,本发明专利技术用滑块组件作为传动离合部件可承载传递较大动力并能避免“传动打滑或卡死”的现象,它具有传动配合稳定、换向脱开轻巧、离合操作无碰撞噪音的显著优点,并能成倍延长离合器的工作寿命,具有极佳的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械式离合装置,它属于机械传动自动控制的技 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滑块式换向离合器,它适合与现行各类机械设 备产品、尤其是各种小农机产品进行配套安装使用,对机械运动和动 力传递进行换向离合的切换操作。
技术介绍
机械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保障,据有关资 料表明我国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机械设备产品设计、制造和使用的大 国之一,传统的机械工业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近代机械工业也取得 了巨大成就,我国已能自行设计制造出各类机械设备满足不同行业的 生产需要,这对推进工业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运动都有重要 意义。我们知道就各类机械设备而说,它基本上都是由动力机、控 制动力运动的传动机构和实现功能的工作机三大部分构成。其中传动 机构是联系动力机与工作机的重要枢纽,它对确保机械设备正常工作 具有重要作用。而在传动机构中最常用的换向离合装置却扮演着重要 角色,它能对机械运动和动力传递进行离合切换起到关键的控制作用。 正因为如此,对机械式离合器进行不断改进和完善已经成为机械工程 技术人员深感兴趣并不断探索的一个课题。迄今为止,虽然现有公知 的机械式换向离合装置有多种产品上市并已在现有机器上成熟使用多 年,但是最为普遍的主流产品仍然是摩擦式离合器和超越式离合器两 大类。无需讳言,现行离合器在实际运行中也存在着一些功能性使用 缺陷,其主要表现为对于摩擦式离合器来说,由于它的工作原理是 利用离合摩擦片端面之间的摩擦力来进行传递动力和改变运动方向 的。在工作过程中,它的摩擦片极容易摩擦发热而磨损失效,致使它 的使用寿命较短,并且当所要传递的动力负荷较大时,还会出现摩 擦片打滑的现象,严重时机器将无法正常工作。而对于超越式离合 器而言,它的工作原理则是依靠滚珠的离心力作用并通过滑槽与外圈 接触的摩擦力来实现动力传递和改变运动方向的。由于滚珠本身直径较小,它与外圈的接触面很小,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滚珠也容易磨损失 圆,当因磨损严重导使滚珠圆度降低而失效时,会出现离合操作振 动噪音增大和滚珠不易与外圈脱开分离的现象,严重时甚至会 发生滚珠卡死离合困难的机械事故,使机器不能工作。怎样才能 克服机械式离合装置存在的上述缺陷呢?这是我国机械行业一直都渴 望解决的技术性课题,这也正是本专利技术试图想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机械式离合装置存在的上述不足之 处,而提出一种新型结构的滑块式换向离合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它包括左传动轮、右传动轮、轴套和滑块组件,左传动轮、右传 动轮分别由轴承支承于轴套,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滑块组件滑配于轴 套的径向通孔内形成内滑式换向离合结构,在左传动轮、右传动轮的 轮圈内壁分别做有与滑块组件相对应的单向渐进滑槽结构。本专利技术还具有如下技术特征所说的滑块组件是由U形弹簧张紧连接左滑块、右滑块组成,左 滑块的一端做有左棘爪,在左传动轮的单向渐进滑槽槽底端面做有与 左棘爪相配的左棘榫,右滑块的一端做有右棘爪,在右传动轮的单向 渐进滑槽槽底端面做有与右棘爪相配的右棘榫结构。在滑块组件上做有滑移孔,在轴套上做有一段扁方,滑块组件的 滑移孔滑配套装于轴套的扁方上形成外滑式换向离合结构。所说的左传动轮、右传动轮分别做成皮带轮结构,或者齿轮结构, 或者链轮结构。本专利技术的结构设计原理是所说的轴套是作为动力输入部件固定 安装于主动轴上,左传动轮、右传动轮是作为动力输出部件由轴承支 承于轴套上,将滑块组件滑配于轴套的径向通孔内形成内滑式换向离 合结构即滑块组件的左滑块、右滑块穿过轴套的径向通孔,滑块组 件的左滑块、右滑块可在轴套的径向通孔内作有间隙的滑动,它们的 活动范围被限定在左传动轮、右传动轮的轮圈所限定的范围内,在左 传动轮、右传动轮的轮圈内壁分别做有与左滑块、右滑块相适应的单 向渐进滑槽结构,进一步地说在单向渐进滑槽的槽底端面还做有与滑 块的棘爪相配的棘榫结构。它是这样进行换向离合工作的当主动轴 带动轴套和滑块组件按逆时针方向转动时,如图1、图2和图3所示, 即右滑块的转向与右传动轮的单向渐进滑槽方向相反,使右滑块背向4滑出右传动轮的单向渐进滑槽,并受到右传动轮的单向渐进滑槽的推 力而退回轴套的径向通孔,使滑块组件产生一定的位移,滑块组件在退回轴套的径向通孔时,将受到左传动轮轮圈内壁的阻力而使u形弹簧压缩,在u形弹簧的弹性力作用下,使右滑块与右传动轮的轮圈内壁会形成轻微摩擦,在此摩擦力作用下,始终背向右传动轮轮圈内壁 转动的右滑块处于与右传动轮滑动的状态,而左滑块会受到通过滑块组件传递过来的右传动轮的单向渐进滑槽的推力和u形弹簧的弹性力,以及滑块组件重心偏移形成的离心力,在三者合力的共同作用下,左 滑块将光滑紧贴地滑入左传动轮轮圈内壁的单向渐进滑槽内,并由左 滑块的棘爪与单向渐进滑槽槽底端面的棘榫轻便吻合地形成紧密的棘 型爪榫传动配合结构,由于左滑块的棘爪与左传动轮轮圈内壁的单向 渐进滑槽的配合榫面被设计成分力方向为径向的拉力的结构,左滑块 与左传动轮的结合将带动整个滑块组件滑向左传动轮的单向渐进槽的 槽底部,使滑块组件整体在径向通孔中滑动,从而同时将右滑块拉离 右传动轮,使右滑块与右传动轮由打滑状态变成脱开状态,至此,即 可由作为动力输入部件的轴套经过左滑块带动左传动轮转动工作,正 常情况下,此过程在一圈内即可实现。如果需要右传动轮转动进行工作时,只需变换主动轴的旋转方向即可即是说主动轴按顺时针方向 带动轴套和滑块组件转动时,如图4、图5和图6所示,左滑块的转向 与左传动轮的单向渐进滑槽方向相反,使左滑块背向滑出左传动轮的 单向渐进滑槽,并受到左传动轮的单向渐进滑槽的推力而退回轴套的 径向通孔的另一端,使滑块组件产生反向的位移,滑块组件在退回轴 套的径向通孔时,将受到右传动轮轮圈内壁的阻力而使U形弹簧压縮, 在U形弹簧的弹性力作用下,使左滑块与左传动轮轮圈内壁会形成轻 微摩擦,在此摩擦力作用下,使始终背向左传动轮轮圈内壁转动的左 滑块处于与左传动轮滑动的状态,而右滑块会受到通过滑块组件传递 过来的左传动轮的单向渐进滑槽的推力和U形弹簧的弹性力,以及滑 块组件重心偏移形成的离心力,在三者合力的共同作用下,右滑块将 光滑紧贴地滑入右传动轮轮圈内壁的单向渐进滑槽内,并由右滑块的 棘爪与右传动轮单向渐进滑槽槽底端面的棘榫轻便吻合地形成紧密的 棘型爪榫传动配合结构,由于右滑块的棘爪与右传动轮轮圈内壁的单 向渐进滑槽的配合榫面同样被设计成分力方向为径向的拉力的结构, 右滑块与右传动轮的结合将带动整个滑块组件滑向右传动轮的单向渐 进槽的槽底部,使滑块组件整体在径向通孔中滑动,从而将左滑块拉离左传动轮,使左滑块与左传动轮由打滑状态变成脱开状态,至此,即可由轴套经过右滑块带动右传动轮转动工作,同样,正常情况下,此过程在一圈内即可实现。综上所述,只需变换主动轴的旋转方向即能交替单一地带动左传动轮或右传动轮独立转动而工作。至此,即可实现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利用主动轴变换转向来进行机械运动和动力传递离合控制的目的。显然,也可按图7、图8、图9和图10所示,在滑块组件上设置滑移孔,在轴套外圆上做出一段扁方,使滑块组件的滑移孔滑配于轴套的扁方上形成外滑式换向离合结构,也能很好地实现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滑块式换向离合器,它包括左传动轮(8)、右传动轮(9)、轴套(2)和滑块组件,左传动轮(8)、右传动轮(9)分别由轴承(7、10)支承于轴套(2),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滑块组件滑配于轴套(2)的径向通孔(14)内形成内滑式换向离合结构,在左传动轮(8)、右传动轮(9)的轮圈内壁分别做有与滑块组件相对应的单向渐进滑槽(11、17)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滑块式换向离合器,它包括左传动轮(8)、右传动轮(9)、轴套(2)和滑块组件,左传动轮(8)、右传动轮(9)分别由轴承(7、10)支承于轴套(2),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滑块组件滑配于轴套(2)的径向通孔(14)内形成内滑式换向离合结构,在左传动轮(8)、右传动轮(9)的轮圈内壁分别做有与滑块组件相对应的单向渐进滑槽(11、17)结构。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块式换向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滑块组件是由U形弹簧(6)张紧连接左滑块(5)、右滑块(4)组 成,左滑块(5)的一端做有左棘爪(12),在左传动轮(8)的单向渐 进滑槽(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绍康
申请(专利权)人:代绍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