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高强度的新能源汽车用并联铝排及其使用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高强度的新能源汽车用并联铝排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286637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强度的新能源汽车用并联铝排及其使用方法,包括相互焊接的第一内层和第二内层,所述第一内层的表面焊接有第一支撑层,所述第一支撑层的表面焊接有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的表面焊接有第一散热层,所述第一散热层的表面焊接有第一面层,所述第二内层的表面焊接有第二支撑层,所述第二支撑层的表面焊接有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层的表面焊接有第二散热层,所述第二散热层的表面焊接有第二面层。该高强度的新能源汽车用并联铝排,通过设置的第一面层和第二面层为石墨烯材质,在保证散热的前提下,有效的提高了防腐效果,解决了腐蚀导致的损坏情况,延长了使用寿命,满足了使用需求,值得进行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具体为一种高强度的新能源汽车用并联铝排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环保的意识逐渐提高,现有环境污染中,汽车的排气占据比例很大,致使着新能源汽车引来了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等,这些新能源汽车在使用时需要用到并联铝排进行电路连接。

2、现有的并联铝排在使用时存在,耐腐蚀效果不好的问题,导致容易发生损坏,并且存在散热效果不好的问题,导致容易高温损坏,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高强度的新能源汽车用并联铝排及其使用方法,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强度的新能源汽车用并联铝排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强度的新能源汽车用并联铝排,包括相互焊接的第一内层和第二内层,所述第一内层的表面焊接有第一支撑层,所述第一支撑层的表面焊接有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的表面焊接有第一散热层,所述第一散热层的表面焊接有第一面层,所述第二内层的表面焊接有第二支撑层,所述第二支撑层的表面焊接有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层的表面焊接有第二散热层,所述第二散热层的表面焊接有第二面层,所述第一面层和第二面层的表面皆套设有外包裹层。

3、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面层和第二面层的材质一致,且第一面层和第二面层皆为石墨烯材质,通过设置的第一面层和第二面层为石墨烯材质,在保证散热的前提下,有效的提高了防腐效果,解决了腐蚀导致的损坏情况,延长了使用寿命,满足了使用需求,值得进行推广。

4、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散热层和第二散热层的材质一致,且第一散热层和第二散热层皆为铝材质,通过设置的第一散热层和第二散热层为铝材质,有效的提高了散热效果,解决了散热效果不好的问题,从而避免了高温导致的损坏情况,进一步的提高了使用寿命。

5、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的材质一致,且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皆为银材质,通过设置的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为银材质,有效的提高了导电效果,解决了导电效果不好的问题,从而避免了供电效率不高的情况。

6、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层和第二支撑层的材质一致,且第一支撑层和第二支撑层皆为铁材质,通过设置的第一支撑层和第二支撑层为铁材质,有效的提高了整体强度,解决了容易发生损坏的情况。

7、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内层和第二内层的材质一致,且第一内层和第二内层皆为铜材质。

8、更进一步的,所述外包裹层为弹性结构,且外包裹层为聚氯乙烯材质,通过设置的外包裹层为聚氯乙烯材质,有效的提高了绝缘效果,解决了容易发生触电的情况,保证了维护检修和安装的安全性。

9、本专利技术提供另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强度的新能源汽车用并联铝排的使用方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0、步骤一:首先将第一面层、第一散热层、第一导电层、第一支撑层、第一内层、第二内层、第二支撑层、第二导电层、第二散热层和第二面层按相同结构压铸成型;

11、步骤二:将压铸成型的第一面层、第一散热层、第一导电层、第一支撑层、第一内层、第二内层、第二支撑层、第二导电层、第二散热层和第二面层按照附图一依次进行焊接;

12、步骤三:焊接后进行相应的冲孔加工,加工后对表面进行去毛刺处理,得到所述并联铝排;

13、步骤四:将外包裹层进行注塑加工成型,将成型后的外包裹层套设至上述并联铝排的表面;

14、步骤五:使用时,通过外包裹层把握整体并联铝排,并将整体并联铝排通过孔洞与外部设备进行连接,从而完成对整体并联铝排的安装工作。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高强度的新能源汽车用并联铝排,;

16、1、通过设置的第一面层和第二面层为石墨烯材质,在保证散热的前提下,有效的提高了防腐效果,解决了腐蚀导致的损坏情况,延长了使用寿命,满足了使用需求,值得进行推广;

17、2、通过设置的第一散热层和第二散热层为铝材质,有效的提高了散热效果,解决了散热效果不好的问题,从而避免了高温导致的损坏情况,进一步的提高了使用寿命;

18、3、通过设置的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为银材质,有效的提高了导电效果,解决了导电效果不好的问题,从而避免了供电效率不高的情况;

19、4、通过设置的第一支撑层和第二支撑层为铁材质,有效的提高了整体强度,解决了容易发生损坏的情况;

20、5、通过设置的外包裹层为聚氯乙烯材质,有效的提高了绝缘效果,解决了容易发生触电的情况,保证了维护检修和安装的安全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强度的新能源汽车用并联铝排,包括相互焊接的第一内层(5)和第二内层(6),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层(5)的表面焊接有第一支撑层(4),所述第一支撑层(4)的表面焊接有第一导电层(3),所述第一导电层(3)的表面焊接有第一散热层(2),所述第一散热层(2)的表面焊接有第一面层(1),所述第二内层(6)的表面焊接有第二支撑层(7),所述第二支撑层(7)的表面焊接有第二导电层(8),所述第二导电层(8)的表面焊接有第二散热层(9),所述第二散热层(9)的表面焊接有第二面层(10),所述第一面层(1)和第二面层(10)的表面皆套设有外包裹层(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的新能源汽车用并联铝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层(1)和第二面层(10)的材质一致,且第一面层(1)和第二面层(10)皆为石墨烯材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的新能源汽车用并联铝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层(2)和第二散热层(9)的材质一致,且第一散热层(2)和第二散热层(9)皆为铝材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的新能源汽车用并联铝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层(3)和第二导电层(8)的材质一致,且第一导电层(3)和第二导电层(8)皆为银材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的新能源汽车用并联铝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层(4)和第二支撑层(7)的材质一致,且第一支撑层(4)和第二支撑层(7)皆为铁材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的新能源汽车用并联铝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层(5)和第二内层(6)的材质一致,且第一内层(5)和第二内层(6)皆为铜材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的新能源汽车用并联铝排,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包裹层(11)为弹性结构,且外包裹层(11)为聚氯乙烯材质。

8.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的新能源汽车用并联铝排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度的新能源汽车用并联铝排,包括相互焊接的第一内层(5)和第二内层(6),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层(5)的表面焊接有第一支撑层(4),所述第一支撑层(4)的表面焊接有第一导电层(3),所述第一导电层(3)的表面焊接有第一散热层(2),所述第一散热层(2)的表面焊接有第一面层(1),所述第二内层(6)的表面焊接有第二支撑层(7),所述第二支撑层(7)的表面焊接有第二导电层(8),所述第二导电层(8)的表面焊接有第二散热层(9),所述第二散热层(9)的表面焊接有第二面层(10),所述第一面层(1)和第二面层(10)的表面皆套设有外包裹层(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的新能源汽车用并联铝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层(1)和第二面层(10)的材质一致,且第一面层(1)和第二面层(10)皆为石墨烯材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的新能源汽车用并联铝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层(2)和第二散热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晓炜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国天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