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复杂地表条件下微地震地面观测系统的优化方法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复杂地表条件下微地震地面观测系统的优化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285131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杂地表条件下微地震地面观测系统的优化方法,涉及微地震地面观测系统检波点布局技术领域,包括:步骤一、获得理论观测系统模型;步骤二、将理论观测系统模型投影到高清卫片,并获取障碍物信息和干扰源信息,根据障碍物信息和干扰源信息规划出每一条实际测线及拐点坐标;步骤三、获取每一条实际测线的测线长度,根据每一条实际测线上的理论检波点数量计算出实际道间距;步骤四、计算出每个实际检波点的坐标;解决现有技术中复杂地表条件下微地震地面观测系统中检波点的布设位置不够合理,对障碍物、干扰源等因素考虑不足,造成施工成本高、施工效率低,观测效果受限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微地震地面观测系统检波点布局,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复杂地表条件下微地震地面观测系统的优化方法


技术介绍

1、我国低渗透油气藏含油气层系多,以致密油、页岩气、煤层气为代表的非常规油气藏开采已成为热点,非常规油气在油气田产量中所占的比重逐步扩大。作为提高生产井采收率甚至成功率的关键技术,水力压裂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2、对水力压裂效果的评估一般是通过监测所产生的微地震事件来实现的。微地震监测是目前储层压裂中最精确、最及时、信息最丰富的监测手段之一。微地震监测技术通过观测、分析由注水压裂等作业导致岩石破裂或错断而产生的微地震信号,监测压裂效果及地下岩石裂缝空间展布的地球物理技术。与地震勘探相反,微地震监测中震源位置、发震时刻和震源强度都是未知的,确定这些因素恰恰是微地震监测的首要任务,而监测中观测系统的空间布置是影响数据可靠性和有效性的关键。因此,通过监测系统的优化设计,在经济、高效的基础上提高定位的精度和可定位事件的数量,对低渗油气资源的开采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3、根据微地震监测仪器的布设方式,微地震监测可分为井中监测、地面监测两种类型。其中微地震地面监测技术因简单经济、适应性强和数据量大的优势,以及较高的横向分辨率,定位精度较高,在近几年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但在实际施工中,致密储层水力压裂改造产生的震源能量相对较弱,且在地面又广泛分布噪音干扰,使得地面微地震数据信噪比较低,导致微地震事件淹没于噪音干扰之中,因此,观测位置选择上需尽可能的避开干扰源,获取高品质的地面微地震采集数据。>

4、目前微地震地面监测观测系统按布设方法可分为星形(放射形)、网格形、阵列形、浅井埋置或者混合使用等多种方式,均依据待压裂段长度、目的层深度、微地震信号波长等确定检波器的埋置范围,进行观测系统的设计,确定检波器埋置的理论坐标。但是,纵观整个微地震地面监测领域,从未考虑地表干扰源、障碍物、耦合性等情况,进行观测系统优化设计,检波器埋置位置的选择依赖野外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偏移变观。放样完成后常常有以下三个缺点:一是障碍物通过方案不合理,造成绕道多,设备占用大,增加了施工成本;二是只避开了近处可见的干扰源,未能充分考虑整体的干扰情况;三是由于逐点变观,无通盘考虑,点位分布极不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复杂地表条件下微地震地面观测系统的优化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复杂地表条件下微地震地面观测系统中检波点的布设位置不够合理,对障碍物、干扰源等因素考虑不足,造成施工成本高、施工效率低,观测效果受限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复杂地表条件下微地震地面观测系统的优化方法,包括:

3、步骤一、获得理论观测系统模型;

4、步骤二、将所述理论观测系统模型投影到高清卫片,并获取障碍物信息和干扰源信息,根据所述障碍物信息和干扰源信息规划出每一条实际测线及拐点坐标;

5、步骤三、获取每一条实际测线的测线长度,根据每一条实际测线上的理论检波点数量计算出实际道间距;

6、步骤四、计算出每个实际检波点的坐标。

7、可选地,还包括:

8、通过所述高清卫片及现场检查核实所述实际检波点的坐标,判断所述实际检波点的坐标是否合理;

9、若所述检波点的坐标合理,则优化流程结束;

10、若所述检波点的坐标不合理,则返回步骤二,重新进行步骤二至步骤四。

11、可选地,所述获得理论观测系统模型包括:

12、获取地质数据、钻井数据、地震数据;

13、建立地质地球物理模型。

14、可选地,获得理论观测系统模型之后,还包括:

15、获取待压裂井设计数据;

16、根据所述待压裂井设计数据基于所述理论观测系统模型进行压裂过程模拟,验证微地震地面观测系统的实施类型、布设范围、道间距。

17、可选地,所述待压裂井设计数据包括:目的层深度、水平段长度、压裂设计排量、预测压力。

18、可选地,所述实施类型包括放射形、网格形、阵列形至少其中之一。

19、可选地,所述布设范围的半径不小于压裂点的最大埋深。

20、可选地,所述道间距根据微地震信号的最短波长来确定。

21、可选地,干扰源信息包括干扰半径,所述干扰源包括交通干线、工业园区、村镇社区;所述障碍物包括农田、养殖区域、硬化路面。

22、可选地,所述计算出每个实际检波点的坐标包括利用如下公式计算:

23、xi=xi-1+δl*sinθ

24、yi=yi-1+δl*cosθ

25、其中,(xi,yi)为本条实际测线上第i个实际检波点的坐标,(xi-1,yi-1)为第i个实际检波点的前一个实际检波点的坐标,i∈[1,m],m为本条实际测线上的理论检波点数量,当i=1时,第一个实际检波点的坐标等于第一个拐点坐标,δl为实际道间距,θ为当前折线的方位角,θ通过当前折线的首尾点坐标求出。

2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复杂地表条件下微地震地面观测系统的优化方法,其有益效果在于:该方法基于理论观测系统模型对每个检波点的坐标进行优化,最终获得优化后的实际检波点的坐标,在优化过程中,获取障碍物信息和干扰源信息,根据障碍物信息和干扰源信息规划出每一条实际测线及拐点坐标,充分兼顾合理通过障碍物、避开干扰源、优选耦合良好的实际检波点的坐标,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减轻野外选点难度,提高观测效果。

27、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杂地表条件下微地震地面观测系统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杂地表条件下微地震地面观测系统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杂地表条件下微地震地面观测系统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得理论观测系统模型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杂地表条件下微地震地面观测系统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得理论观测系统模型之后,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杂地表条件下微地震地面观测系统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压裂井设计数据包括:目的层深度、水平段长度、压裂设计排量、预测压力。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杂地表条件下微地震地面观测系统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实施类型包括放射形、网格形、阵列形至少其中之一。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杂地表条件下微地震地面观测系统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布设范围的半径不小于压裂点的最大埋深。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杂地表条件下微地震地面观测系统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道间距根据微地震信号的最短波长来确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杂地表条件下微地震地面观测系统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干扰源信息包括干扰半径,所述干扰源包括交通干线、工业园区、村镇社区;所述障碍物包括农田、养殖区域、硬化路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杂地表条件下微地震地面观测系统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出每个实际检波点的坐标包括利用如下公式计算: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杂地表条件下微地震地面观测系统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杂地表条件下微地震地面观测系统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杂地表条件下微地震地面观测系统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得理论观测系统模型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杂地表条件下微地震地面观测系统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得理论观测系统模型之后,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杂地表条件下微地震地面观测系统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压裂井设计数据包括:目的层深度、水平段长度、压裂设计排量、预测压力。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杂地表条件下微地震地面观测系统的优化方法,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红旗程磊磊姜宇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