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颗粒原料混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78452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30
本技术提供生物质颗粒原料混料装置,涉及生物质颗粒技术领域,包括混料罐,所述混料罐的上方设置有密封盖,所述混料罐的内部设置有混料机构,所述混料机构包括第一转动杆、转动管、转动环、刮动架和两个第一连接杆。该生物质颗粒原料混料装置通过混料罐、密封盖和混料机构的设置,能够通过刮动架对混料罐的内壁刮蹭,使混料罐内壁附着的原料进行去除,避免混料罐内壁附着生物质颗粒原料导致原料无法完全排出,从而使混料罐内原料能够完成排出,保证了原料的充分利用,同时避免混料罐内附着原料而影响下次混料的生物质颗粒原料比例与纯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混料装置,具体为生物质颗粒原料混料装置,属于生物质颗粒。


技术介绍

1、生物质颗粒是在常温条件下利用压辊和环模对粉碎后的生物质秸秆、林业废弃物等原料进行冷态致密成型加工,可以用于大型养殖场牲畜的饲料;民用取暖和生活用能;工业锅炉和窑炉燃料;可做为气化发电、火力发电的燃料等,在生物质颗粒冷态致密成型前,需要根据其用途将多种原料通过混料装置进行混合。

2、在中国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217163980u中公开的一种生物质颗粒原料混料设备,该设备内的卡套块可连同混搅杆与旋转杆进行分离,方便针对混搅杆进行更换,使得继续混搅时,提升混搅的纯度,在将卡套块进行套接时,卡套块内部的缓冲弹簧可辅助固定块伸缩至支撑块的内部,当固定块遇到固定槽时,其缓冲弹簧将辅助固定块回弹至固定槽的内部,将卡套块进行固定,应用时较为不便捷。

3、但是上述专利的技术方案在实施的过程中,混料罐的内壁容易附着生物质颗粒的原料,现有混料装置在对生物质颗粒的多种原料进行混合搅拌后,有些原料中水分、糖分或油分较高,例如:秸秆,芦苇等原料糖分较高,油松、棕榈壳等原料油分较高,并且由于原料质量较轻,搅拌时的摩擦会使原料带有静电,从而使水分、糖分或油分较高的小颗粒原料容易附着在混料罐的内壁,导致混合后原料无法完全排出,造成浪费,同时附着在混料罐内壁的原料而影响下次混料的原料比例与纯度,影响后续生物质颗粒的生产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生物质颗粒原料混料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混料罐的内壁容易附着生物质颗粒的原料的问题。

3、(二)技术方案

4、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生物质颗粒原料混料装置,包括混料罐,所述混料罐的上方设置有密封盖,所述混料罐的内部设置有混料机构,所述混料机构包括第一转动杆、转动管、转动环、刮动架和两个第一连接杆,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分别固定连接在转动管和转动环的外表面,所述转动管的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杆,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远离转动管的一端均卡接有第二连接杆,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杆远离第一连接杆的一端均固定连接在刮动架的外表面,所述刮动架与混料罐相适配。

5、优选地,所述第一转动杆转动连接在密封盖的上表面,所述第一转动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转动管贯穿密封盖并与密封盖转动连接,所述转动管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啮合,第一转动杆转动时通过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能够带动转动管进行转动。

6、优选地,所述第一转动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二转动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四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与第四齿轮相啮合,第一转动杆转动时通过第三齿轮与第四齿轮带动第二转动杆进行转动。

7、优选地,所述第二转动杆的底端卡接有第三转动杆,所述第三转动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翻动叶片,所述转动环转动连接在第三转动杆的外表面,第三转动杆与翻动叶片转动时能够对生物质颗粒的多种原料进行搅拌、混合。

8、优选地,所述密封盖的上表面通过电机固定架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端固定连接在第一转动杆的顶端,伺服电机为第一转动杆的转动提供动力。

9、优选地,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杆靠近第一连接杆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卡块,两个所述第一卡块分别与两个第一连接杆相适配,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外表面均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管,两个所述第一螺纹管分别与两个第一连接杆相适配,第一螺纹管能够同时转动至第二连接杆和第一连接杆上,从而对第二转动杆与第三转动杆进行固定。

10、优选地,所述第三转动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卡块,所述第二卡块与第二转动杆相适配,所述第三转动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管,所述第二螺纹管与第二转动杆相适配,第二螺纹管能够同时转动至第二转动杆和第三转动杆上,从而对第二转动杆与第三转动杆进行固定。

11、优选地,所述混料罐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四个定位板,四个所述定位板均与密封盖相适配,定位板能够插入至密封盖的内壁,从而对密封盖进行限位。

12、本技术提供了生物质颗粒原料混料装置,其具备的有益效果如下:

13、1、该生物质颗粒原料混料装置通过混料罐、密封盖和混料机构的设置,能够通过刮动架对混料罐的内壁刮蹭,使混料罐内壁附着的粘附性较高的原料进行去除,避免生物质颗粒原料由于其质量轻、静电作用与粘附性附着在混料罐内壁导致原料无法完全排出,从而使混料罐内原料能够完成排出,保证了原料的充分利用,同时避免混料罐内附着原料而影响下次混料的生物质颗粒原料比例与纯度。

14、2、该生物质颗粒原料混料装置通过第一卡块、第一螺纹管、第二卡块和第二螺纹管的设置,在需要对刮动架与翻动叶片进行更换时,将第一螺纹管从第一连接杆上拧下,将第一卡块从第一连接杆内拔出,从而将刮动架与第二连接杆进行拆卸,将第二螺纹管从第二转动杆上拧下,并将第二卡块从第二转动杆内拔出,能够将第三转动杆与翻动叶片进行拆卸,从而便于对刮动架与翻动叶片进行更换。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生物质颗粒原料混料装置,包括混料罐(1),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罐(1)的上方设置有密封盖(2),所述混料罐(1)的内部设置有混料机构(3),所述混料机构(3)包括第一转动杆(31)、转动管(33)、转动环(35)、刮动架(38)和两个第一连接杆(36),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36)分别固定连接在转动管(33)和转动环(35)的外表面,所述转动管(33)的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杆(311),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36)远离转动管(33)的一端均卡接有第二连接杆(37),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杆(37)远离第一连接杆(36)的一端均固定连接在刮动架(38)的外表面,所述刮动架(38)与混料罐(1)相适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颗粒原料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杆(31)转动连接在密封盖(2)的上表面,所述第一转动杆(3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32),所述转动管(33)贯穿密封盖(2)并与密封盖(2)转动连接,所述转动管(3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34),所述第一齿轮(32)与第二齿轮(34)相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颗粒原料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杆(3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39),所述第二转动杆(31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四齿轮(310),所述第三齿轮(39)与第四齿轮(310)相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颗粒原料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杆(311)的底端卡接有第三转动杆(312),所述第三转动杆(31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翻动叶片(313),所述转动环(35)转动连接在第三转动杆(312)的外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颗粒原料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2)的上表面通过电机固定架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314),所述伺服电机(314)的输出轴端固定连接在第一转动杆(31)的顶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颗粒原料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杆(37)靠近第一连接杆(36)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卡块(315),两个所述第一卡块(315)分别与两个第一连接杆(36)相适配,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杆(37)的外表面均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管(316),两个所述第一螺纹管(316)分别与两个第一连接杆(36)相适配。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物质颗粒原料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转动杆(31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卡块(317),所述第二卡块(317)与第二转动杆(311)相适配,所述第三转动杆(312)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管(318),所述第二螺纹管(318)与第二转动杆(311)相适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颗粒原料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罐(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四个定位板(4),四个所述定位板(4)均与密封盖(2)相适配。

...

【技术特征摘要】

1.生物质颗粒原料混料装置,包括混料罐(1),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罐(1)的上方设置有密封盖(2),所述混料罐(1)的内部设置有混料机构(3),所述混料机构(3)包括第一转动杆(31)、转动管(33)、转动环(35)、刮动架(38)和两个第一连接杆(36),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36)分别固定连接在转动管(33)和转动环(35)的外表面,所述转动管(33)的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杆(311),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36)远离转动管(33)的一端均卡接有第二连接杆(37),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杆(37)远离第一连接杆(36)的一端均固定连接在刮动架(38)的外表面,所述刮动架(38)与混料罐(1)相适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颗粒原料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杆(31)转动连接在密封盖(2)的上表面,所述第一转动杆(3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32),所述转动管(33)贯穿密封盖(2)并与密封盖(2)转动连接,所述转动管(3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34),所述第一齿轮(32)与第二齿轮(34)相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颗粒原料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杆(3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39),所述第二转动杆(31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四齿轮(310),所述第三齿轮(39)与第四齿轮(310)相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颗粒原料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莉翟文双李发达
申请(专利权)人:酒泉亚航晟科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