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网供电电路和以太网供电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74909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27
本技术公开了以太网供电电路和以太网供电模组,涉及以太网供电领域。其中,以太网供电电路包括以太网物理层芯片、转接口、差分线组件、网络变压器和供电模块。以太网物理层芯片发送和接收以太网信号,网络变压器通过初级差分线对连接以太网物理层芯片,通过次级差分线对连接转接口,转接口供受电端设备连接。如此,以太网信号可以在以太网物理层芯片和受电端设备之间传输。供电模块通过次级差分线对和转接口输出直流电源给受电端设备供电。在本技术中,直流电源直接通过次级差分线对传输给转接口,再传输给受电端设备供电,即网络变压器的线圈不需要通过大电流,对线圈的要求不高,可以使用成本更低、体积更小的网络变压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以太网供电,特别涉及以太网供电电路和以太网供电模组


技术介绍

1、随着通信产品技术的发展,在现有以太网布线基础架构不作任何改动的情况下,供电模块为一些基于ip的终端(如ip电话机、无线局域网接入点ap、网络摄像机等)传输数据信号的同时,还能利用以太网供电技术为此类设备提供直流供电。这些基于ip的终端,无需再单独安装电源设备和为此拉接电源线,被称为受电端设备。

2、现有的以太网供电电路中的网络变压器一般通过中心抽头与供电模块连接,通过中心抽头实现直流供电,网络变压器的线圈需要通过大电流,线圈比较粗大,导致这种网络变压器价格偏高,空间体积也偏大,不利于产品的小型化及高密度化。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以太网供电电路,旨在使用成本更低和体积更小的网络变压器来实现以太网供电,有利于产品的小型化和高密度化。

2、为实现上述目的,所述以太网供电电路包括:

3、以太网物理层芯片,用于发送和接收以太网信号;

4、转接口,供受电端设备连接;

5、差分线组件,包括初级差分线对和次级差分线对;

6、网络变压器,具有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所述初级线圈通过所述初级差分线对连接所述以太网物理层芯片,所述次级线圈通过所述次级差分线对连接所述转接口;所述网络变压器,用于隔离初级差分线对和次级差分线对;

7、供电模块,具有电源输入端和电源输出端口,所述供电模块的电源输入端连接电源,所述供电模块的电源输出端口与所述次级差分线对连接;所述供电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次级差分线对和所述转接口输出直流电源给受电端设备供电。

8、可选地,所述以太网供电电路还包括高频隔离电路;所述供电模块的电源输出端口通过所述高频隔离电路连接所述次级差分线对;所述高频隔离电路用于隔离所述次级差分线对上的以太网信号进入至所述供电模块。

9、可选地,所述初级差分线对和所述次级差分线对的数量均为两条,且每一条差分线对包括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

10、所述供电模块的电源输出端口包括第一电源输出端和第二电源输出端;

11、所述供电模块的第一电源输出端通过所述高频隔离电路分别与其中一条所述次级差分线对的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连接;

12、所述供电模块的第二电源输出端通过所述高频隔离电路分别与另一条所述次级差分线对的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连接。

13、可选地,所述高频隔离电路包括第一电感、第二电感、第三电感和第四电感;

14、所述供电模块的第一电源输出端分别通过所述第一电感与其中一条所述次级差分线对的第一连接线连接,通过所述第二电感与其中一条所述次级差分线对的第二连接线连接;

15、所述供电模块的第二电源输出端分别通过所述第三电感与另一条所述次级差分线对的第一连接线连接,通过所述第四电感与另一条所述次级差分线对的第二连接线连接。

16、本技术的还提供了一种以太网供电模组,旨在达到节省主板空间和兼容设计的目的。

17、为实现上述目的,所述以太网供电模组包括:

18、主板,所述主板上设置有以太网物理层芯片、网络变压器和初级差分线对;所述网络变压器具有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所述初级线圈通过所述初级差分线对连接所述以太网物理层芯片,所述以太网物理层芯片,用于发送和接收以太网信号;

19、接口板,所述接口板上设置有供电模块、转接口和次级差分线对;所述次级线圈通过所述次级差分线对连接所述转接口;所述供电模块具有电源输入端和电源输出端口,所述供电模块的电源输入端连接电源,所述供电模块的电源输出端口与所述次级差分线对连接;所述转接口供受电端设备连接;

20、所述网络变压器,用于隔离初级差分线对和次级差分线对;

21、所述供电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次级差分线对和所述转接口输出直流电源给受电端设备供电。

22、可选地,所述接口板上还设置有高频隔离电路;所述供电模块的电源输出端口通过所述高频隔离电路连接所述次级差分线对;所述高频隔离电路用于隔离所述次级差分线对上的以太网信号进入至所述供电模块。

23、可选地,所述初级差分线对和所述次级差分线对的数量均为两条,且每一条差分线对包括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

24、所述供电模块的电源输出端口包括第一电源输出端和第二电源输出端;

25、所述供电模块的第一电源输出端通过所述高频隔离电路分别与其中一条所述次级差分线对的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连接;

26、所述供电模块的第二电源输出端通过所述高频隔离电路分别与另一条所述次级差分线对的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连接。

27、可选地,所述高频隔离电路包括第一电感、第二电感、第三电感和第四电感;

28、所述供电模块的第一电源输出端分别通过所述第一电感与其中一条所述次级差分线对的第一连接线连接,通过所述第二电感与其中一条所述次级差分线对的第二连接线连接;

29、所述供电模块的第二电源输出端分别通过所述第三电感与另一条所述次级差分线对的第一连接线连接,通过所述第四电感与另一条所述次级差分线对的第二连接线连接。

30、本技术通过所述以太网物理层芯片发送和接收以太网信号。所述以太网物理层芯片发送以太网信号时,所述网络变压器的初级线圈通过所述初级差分线对接收以太网信号,所述网络变压器的次级线圈通过所述次级差分线对输出以太网信号至所述转接口,所述转接口再将以太网信号发送给所述受电端设备。同理,所述转接口也可以接收所述受电端设备的以太网信号,再通过所述次级差分线对、所述网络变压器和所述初级差分线对,所述以太网物理层芯片接收到以太网信号。如此,所述以太网供电电路完成了以太网信号的传输。在本技术中,所述供电模块通过所述次级差分线对和所述转接口输出直流电源给受电端设备供电。由于以太网信号是高频交流电压,直流电源是直流电压,所以它们可以在所述次级差分线对上同时传输且互不影响。即直流电源直接通过所述次级差分线对传输给所述转接口,再传输给受电端设备供电,所述供电模块输出的直流电源不需要经过所述网络变压器,故所述网络变压器的线圈不需要通过大电流,对线圈的要求不高,这样的网络变压器成本更低,体积也更小。如此,本技术降低了以太网供电的成本,有利于产品的小型化及高密度化。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以太网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太网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以太网供电电路还包括高频隔离电路;所述供电模块的电源输出端口通过所述高频隔离电路连接所述次级差分线对;所述高频隔离电路用于隔离所述次级差分线对上的以太网信号进入至所述供电模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以太网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差分线对和所述次级差分线对的数量均为两条,且每一条差分线对包括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以太网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频隔离电路包括第一电感、第二电感、第三电感和第四电感;

5.一种以太网供电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以太网供电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板上还设置有高频隔离电路;所述供电模块的电源输出端口通过所述高频隔离电路连接所述次级差分线对;所述高频隔离电路用于隔离所述次级差分线对上的以太网信号进入至所述供电模块。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以太网供电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差分线对和所述次级差分线对的数量均为两条,且每一条差分线对包括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以太网供电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频隔离电路包括第一电感、第二电感、第三电感和第四电感;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以太网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太网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以太网供电电路还包括高频隔离电路;所述供电模块的电源输出端口通过所述高频隔离电路连接所述次级差分线对;所述高频隔离电路用于隔离所述次级差分线对上的以太网信号进入至所述供电模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以太网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差分线对和所述次级差分线对的数量均为两条,且每一条差分线对包括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以太网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频隔离电路包括第一电感、第二电感、第三电感和第四电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小涛吴健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三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