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接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接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71438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部件接触装置(1),其包括:大致平坦的至少两个接触板(10),其平坦侧面(12)提供接触区域(14)并且其侧边缘(11)延伸出接触元件(12)用于接触配合触头,特别是外部触头载体;以及大致以U形或V形弯曲的触头笼(20),其由底部部段(21)和远离所述底座部段(21)突出的两个相对的接触臂(22a、22b)以一件式形成,其中所述触头笼(20)为每个接触板(10)均提供两个成对并排延伸的接触肋(23a、23b、24a、24b),每对接触肋形成具有成对的相对的压入区域(26)的压入间隙(25),每个压入区域(26)均朝向所述压入间隙(25)定向,使得所述接触板(10)及其两个接触区域(14)在压入所述触头笼(20)的相应的压入间隙(25)中的组装状态下以形状配合和力配合的方式固定在成对的相对的压入区域(26)之间,并且其中所述触头笼(20)在所述接触臂(22a、22b)的各自的自由端(27a、27b)处具有用于接触另外的接触元件(30)的内部接触区域(28a、28b)。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技术介绍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部件接触装置(1),其包括:大致平坦的至少一个或至少两个接触板(10),其平坦侧面(12)提供接触区域(14)并且其侧边缘(11)延伸出接触元件(12)用于接触配合触头,特别是外部触头载体;以及大致以U形或V形弯曲的触头笼(20),其由底部部段(21)和远离所述底座部段(21)突出的两个相对的接触臂(22a、22b)形成,其中所述触头笼(20)为每个接触板(10)均提供两个成对的并排延伸的接触肋(23a、23b、24a、24b),每对接触肋形成具有成对的相对的压入区域(26)的压入间隙(25),每个压入区域(26)均朝向所述压入间隙(25)定向,使得所述接触板(10)及其两个接触区域(14)在压入所述触头笼(20)的相应的压入间隙(25)中的组装状态下以形状配合和力配合的方式固定在成对的相对的压入区域(26)之间,并且其中所述触头笼(20)在所述接触臂(22a、22b)的各自的自由端(27a、27b)处具有用于接触另外的接触元件(30)的内部接触区域(28a、28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接触板(10)具有中央凹部(15),所述中央凹部从具有所述接触元件(12)的侧边缘(11)延伸至相对的侧边缘(16)并且横向于两个侧边缘(11、16)延伸的内部侧边缘(17)形成用于所述底部部段(21)的支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触装置,其特征在于,每对成对的并排的两个接触肋(23a、23b)或(24a、24b)均具有横向于接触肋延伸的连接腹板(28),所述连接腹板作为反向支座放置在相应的接触板(10)的支座(17)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笼(20)在每个成对地并排布置的接触肋(23a、23b)和(24a、24b)之间具有中心连接腹板,所述中心连接腹板从一个接触臂(22a)的一个自由端(27a)沿着所述底部部段(21)延伸至相对的接触臂(22b)的另一自由端(27b)。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接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区域(28a、28b)在所述接触臂(22a、22b)的各个自由端(27a、27b)处彼此相对,并且均形成为弯曲的腹板所述弯曲的腹板在其顶点线(50)处具有线性接触区域。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接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板(10)中的所述凹部(15)设计成具有大致矩形横截面或近似T形或锤形横截面的凹部。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接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板(10)上的所述接触元件(12)设计成压入式触头,其具有连接在插入侧上的两个相对的弹簧臂。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接触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成对地并排地布置的两个接触肋(23a、23b)和(24a、24b)之间的所述压入间隙的形状在相对的压入区域(26)的区域中是沙漏形的,其中相对的接触肋(23a,23b)或(24a,24b)最初在端侧彼此间隔得较远,然后朝向彼此延伸直至所述压入区域(26)的区域,并且间隙宽度由此变窄,然后所述接触肋(23a、23b)或(24a、24b)在进一步的延伸中再次彼此间隔得较远。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接触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接触臂(22a、22b)均经由弯曲的过渡部段(29)连接到所述底部部段(21)。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接触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接触板(10)均具有外肩部(S),所述外肩部具有平坦的顶侧。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接触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接触板(10)均在具有所述接触元件(12)的侧边缘(11)上形成用于放置在触头载体或印刷电路板上的支座,由此定义或限定所述接触元件(12)在所述触头载体或所述印刷电路板上为此目的而设置的接触区域中的压入深度。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接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部段(21)的宽度(B)大致对应于接触臂(22a、22b)的宽度(B)。

...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1.一种多部件接触装置(1),其包括:大致平坦的至少一个或至少两个接触板(10),其平坦侧面(12)提供接触区域(14)并且其侧边缘(11)延伸出接触元件(12)用于接触配合触头,特别是外部触头载体;以及大致以u形或v形弯曲的触头笼(20),其由底部部段(21)和远离所述底座部段(21)突出的两个相对的接触臂(22a、22b)形成,其中所述触头笼(20)为每个接触板(10)均提供两个成对的并排延伸的接触肋(23a、23b、24a、24b),每对接触肋形成具有成对的相对的压入区域(26)的压入间隙(25),每个压入区域(26)均朝向所述压入间隙(25)定向,使得所述接触板(10)及其两个接触区域(14)在压入所述触头笼(20)的相应的压入间隙(25)中的组装状态下以形状配合和力配合的方式固定在成对的相对的压入区域(26)之间,并且其中所述触头笼(20)在所述接触臂(22a、22b)的各自的自由端(27a、27b)处具有用于接触另外的接触元件(30)的内部接触区域(28a、28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接触板(10)具有中央凹部(15),所述中央凹部从具有所述接触元件(12)的侧边缘(11)延伸至相对的侧边缘(16)并且横向于两个侧边缘(11、16)延伸的内部侧边缘(17)形成用于所述底部部段(21)的支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触装置,其特征在于,每对成对的并排的两个接触肋(23a、23b)或(24a、24b)均具有横向于接触肋延伸的连接腹板(28),所述连接腹板作为反向支座放置在相应的接触板(10)的支座(17)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笼(20)在每个成对地并排布置的接触肋(23a、23b)和(24a、24b)之间具有中心连接腹板,所述中心连接腹板从一个接触臂(22a)的一个自由端(27a)沿着所述底部部段(21)延伸至相对的接触臂(22b)的另一自由端(27b)。

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汉斯约尔格·哈恩
申请(专利权)人:易纳纬先进工程解决方案德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